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管理創新提質增效調查

年鑽井進尺再上10萬米,效率較去年提高39.09%;成本節餘361萬元,效益較去年提高22.79%。這是大慶油田鑽探工程公司鑽井二公司1205鑽井隊2017年交出的成績單,完美詮釋“當標杆中的標杆、做旗幟中的旗幟”的責任和擔當。

“精益的落腳點最終是速度和效益,這是推出精益鑽井生產管理模式的目的所在,也是落實加快‘四化’建設進程的總體要求。” 1205鑽井隊黨支部書記劉德偉介紹。

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管理創新提質增效調查

搶時間——

精細工序銜接,分秒必爭

拿單井大鉗操作失誤概率算筆賬:一次咬合不成功,累計浪費144分鐘;一次移送不成功,累積損失36分鐘。再加上扣合、拆卸等其他失誤,單井浪費可能達到8.35小時。此外還有鑽具操作、吊卡操作、測井作業等浪費點,粗算下來單井浪費高達36.89小時,全年鑽井浪費高達53.79天。如果把浪費的時間轉化為生產時間,那麼全年可以多進尺1.66萬米。

時間就是效益。一旦頻繁發生工序銜接不緊密、設備維修停工、安全事件等,就會造成鑽井效率效益的浪費。為此,1205鑽井隊探索精細工序銜接,創建鑽井生產流程看板,使鑽井生產從開鑽到完井全過程一目瞭然;確定了109項工序動作、367項主要影響因素,在鑽井過程中實時對標,以精確地找到每一個工序動作完成以及每兩個工序動作銜接之處的浪費點,並以預定措施消滅浪費;同時以單井施工為一個循環周,確立下口井的關鍵績效指數,通過連續不斷對標提升,持續降低非生產時間。在精細工序銜接實施後,1205鑽井隊2017年非生產時間比上年降低了961個小時。

省耗材——

精算物資裝備,錙銖必較

精益鑽井,落腳點在效益。精益求精,更要全方位、全過程保證效益最大化。時間是成本,物資裝備就是看得見的金錢。通過一表一平臺,1205隊把賬算細算精,錙銖必較,節流效益可觀。

一表是指《單井常規材料損益表》。這個表即時、準確、完整地記錄下單井材料消耗情況,對易耗損材料進行損益折算,並與員工獎金直接掛鉤,員工收益多損少得、少耗多獲,充分調動了員工節約成本的積極性,成本管控由被動約束變成主動節餘。2017年常規材料預算外費用損耗7.34萬元,比上年降低52.03%。

一平臺是指《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推行無紙化辦公,將部分紙質報表電子化,既提高了數據的準確率,又能與其他協作部門進行實時數據共享,為鑽井有效生產提供了雙重保障;設備運轉電子化記錄,實現了設備維修保養預警,在接近保養時間的8個小時內,可自主選擇適當時間進行維護保養,既提高運轉時效,又降低設備故障率。2017年設備維修費用單耗8.01元/米,比上年降低了45.47%。

抓技術——

精確行為改善,深挖潛力

一切工序,一切裝備,都要人操作實施。降低成本,關鍵在人。

為此,1205隊設計編制了《1205鑽井隊崗位操作程序》圖冊,用圖文結合方式編製成易學易懂的各崗位標準化操作流程圖,形象化展示每個崗位、不同工況需完成工作的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點,提高崗位員工執行力和操作技能,達到操作動作標準、規範、安全。全年實現井身質量合格率100%、固井質量優質率100%,安全環保“零”事故。

引導之外,人還需要激勵。開設精益鑽井生產擂臺,從效率、安全、質量和素養四個方面,每月按照指標評比,依據考核細則綜合排名並進行相應獎勵。有激勵也要有壓力,推行成本全公開制度,以單井成本為示範,向全員公開口井材料消耗明細,賦予全員成本監督權,讓口井成本結餘透明化、準確化,達到人人懂成本,人人控成本。

新模式是可行的,效益是看得見的。

2017年,1205隊平均機械鑽速比上年提高了19.97%;平均建井週期比上年縮短39.09%。“還有提升的空間,今年還要促進精益鑽井再升新等級,更充分地辨識新的浪費點,適時完善各項工具措施,實現精益鑽井生產從1.0跨向2.0。” 1205隊黨支部書記劉德偉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