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印度電影在我國越來越受歡迎了。

去年5月在印度本地上映的電影《起跑線》清明假期登上我國熒幕,儘管在此期之前,許多網友已經通過其他途徑看過該片,但是上映三天,票房過億,豆瓣上3萬多人打出了8.1的高分,可見這部電影多麼受歡迎。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簡單地講,這是一部印度中產階級家庭為了讓孩子能上個好幼兒園,而歷經重重的故事,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擇校”。這兩個字對於中國家長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或者說感同身受,戳中痛點,這才是這部電影在我國大熱的原因。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此前,我們拍過《虎媽貓爸》以及《小別離》等同題材的電視劇,但是我們的編劇和導演似乎更愛講成年人的情感故事,往往要冒出來一個前女友之類的人來喧賓奪主,擇校問題最終變成了淺嘗輒止的試探。我們的現實主義電視劇最後都會淪落成一地雞毛的家庭倫理劇。不知不覺中,印度,這個常常被我們嘲笑的隔壁鄰居,已經拍出了許多讓我們驚歎的電影。我已經不想再問,我們泱泱大國為什麼就拍不出這樣的電影了。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起跑線”,顧名思義,“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劃在哪裡?對於上層階層來說,可能在胎兒期,就如影片中的入學顧問對中產階級的男女主角所說,從幼兒園開始擇校已經不算早了。香港TVB製作的一檔系列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更狠,家長直接認為,當然要贏在子宮裡。想想真恐怖~比來比去的人生,孩子得多痛苦。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在本片的印度海報上寫著,“Cheating,Lying.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中文海報上相對應的是另一句話,“即使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


這部電影圍繞著“擇校”這一問題,拉吉和米塔夫妻倆窮盡自己的努力,不惜欺騙、說謊,也要把女兒皮婭送進最頂級的學校。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男主拉吉在舊市場經營著一家大型服裝商店,是物質生活富裕的中產階級,在真正的上層階級看來,他應該又另一個名字——暴發戶。

為了能讓女兒皮婭上一個好的幼兒園,在老婆米塔的勸說下,拉吉搬離了生活多年的舊市街,告別了關係和睦的老鄰居們,花大價錢在頂級學校旁邊買了一所學區房,進去了富人區。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這才僅僅是個開始。金錢可以幫助你搬到豪華大宅,但不能幫助你敲開等級的大門。你的語言,你的口音,你的穿著,你的愛好,你的品位……所有的這些都使你被摒棄在上層社會的大門之外。

幼兒園入學,面試的不僅包括你的小孩,還包括家長。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皮婭因為不會說英文而被精英家庭的小朋友排斥,土豪家長的穿衣風格遭到入學顧問的嘲笑,出身舊市街的夫妻二人自然也無法通過上層階級把控的入學面試。

為了彰顯所謂的平等,這些頂級學校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名額,來招收貧困家庭的小孩。萬般無奈之下,拉吉一家搬進了貧民窟,裝成窮人,來獲取這種資格。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在貧民窟,夫妻二人每日搶水搶米,滅蚊滅鼠,與刁蠻的鄰居,苛刻的上司,趾高氣昂的官員爭吵……終於,一番雞飛狗跳之後,通過了審查,皮婭拿到了入學通知。可是,這就意味剝奪了著貧民窟鄰居小孩的機會。

拉吉對妻子米塔說,如果我不是一個好人,怎麼能成為一個好爸爸好丈夫。他走進校長辦公室想要改正這個錯誤。這個以前的女僕女兒,現在精英學校的校長,口口聲聲講著不忘根本,追求公平的人,其實最不在乎公平。即使一個貧民的孩子幸運地進入這所學校,免除學費,他也交不起每年2萬多的課外活動費,他也會被學校其他上層社會的孩子所孤立,兩年之後,他還是會選擇主動退學。這就是社會現實。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電影的最後,拉吉和米塔由於愧疚捐錢改善當地的一所公立學校,並且把皮婭送進了這所學校。他們只是千千萬萬焦慮的中產家庭中的一員,他們經過一番折騰做出了這種選擇,他們也有力量來對一所學校進行改善,但是對於貧困者來說,這個社會更加殘酷,就像拉吉的窮鄰居所說,自己祖祖輩輩都是窮人,對於貧窮自己很有一套。最重要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通過擇校,這部電影表達了很多。我們常講,知識改變命運,但是優質教育資源從來都是稀缺的,不管在哪個社會教育都是不公平的,通過教育來實現階層的流動並不容易,但它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唯一的一條道路。正是基於此,中產家庭在教育問題上才會比其他階層的人更焦慮。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上層階級唾手可得,下層階級再怎麼努力也沒機會,只有中產階層處於跳一跳,摘桃子的地位。

買學區房,住貧民窟,印度家長擇校也焦慮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這才是教育的本質。但是現實就如拉吉所說,教育已經成了一門生意。這是教育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