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圃鎮的彝繡產業正生輝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近年來,隨著舊圃鎮農特產業、觀光采摘遊的興起,舊圃鎮結合物產風光、民俗文化開發民族特色商品,把發展壯大彝族刺繡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重要措施來抓,在提升質量、拓寬市場、擴大影響上著力,採取有效措施,以彝繡產業發展促進農村婦女增收。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前不久,在雲南楚雄彝族精品服飾上海展演活動中,彝族精品服飾圈粉無數,一時間,颳起了一陣酷炫的民族風。在雲南這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中,刺繡也承載了濃濃的民族文化氣息,其中尤為著名的就是彝族手工刺繡。而在昭陽區舊圃鎮,也有這麼一個傳承千年古老技藝的地方,就是三善堂村的彝家小寨,今天就帶你一觀彝族指尖上的瑰寶——彝繡。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彝族婦女心靈手巧,但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多年來,她們閒置在家幹農活,沒有多餘的收入來源。為了尋找一條既能使彝家小寨婦女居家就業、增收致富,又能與舊圃鎮脫貧攻堅發展思路緊密結合的路子,舊圃鎮黨委政府決定發展三善堂村彝家小寨彝族刺繡產業,用小小的七彩線使廣大農村婦女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就能用她們的聰明才智居家就業、增收致富。2011年,舊圃鎮三善堂村彝家小寨成立了婦女手工彝繡協會,協會現有會員100餘人。協會的成立,把寨子裡的彝族婦女聚集起來,挖掘、收集、推廣、開發、組織彝族刺繡的發展。在發展彝族刺繡產業中,為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婦女素質和刺繡技藝,協會還鼓勵協會彝族刺繡能手到外地參加專業的技術培訓與交流。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38歲的龍碧瓊,是小寨村的一名普通婦女,她一直在家務農。 2011年協會成立後,她毫不猶豫加入了協會,經過幾年時間的學習,現在的她已非常熟練的掌握了刺繡技藝,還負責協會的市場銷售與聯絡。龍碧瓊說,目前市場還沒有打開,協會正在努力,她現在經常出去在外面跑市場。然後計劃統一把顧客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就統一的採購布料和線,還有技術,然後再跟蹤服務。把採購來的材料發放給寨子裡的婦女們,一起把技術也傳授給她們,做完以後統一回收,統一銷售出去。不止是這個村的少數民族,只要喜歡的,都可以把這個技術傳授給大家。讓在家裡面的婦女有一份收入,更重要的,還是希望把這種民族的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小寨村婦女在居家就業創業的熱潮中,憑一雙巧手在彝繡、挑花繡、彝族漆器手工繪製、彝族銀飾、紡織裙等多種婦女手工製品製作中,探索出了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新技術。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編後語:在彝族刺繡產業發展中,舊圃鎮三善堂村以發展協會為依託,著力搭建彝繡發展平臺,擴大彝繡產品的影響力,推動彝繡產業化發展;以培樹典型為重點、著力挖掘扶持彝繡人才,為彝家小寨婦女開闢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傳承和保護了彝族傳統文化。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彝族手工刺繡銷售聯繫電話:

龍碧瓊 13608701625

旧圃镇的彝绣产业正生辉

|彭沁 雷雲波

總 編|沈洋

副總編|楊玉昆 楊瓊 張國華

主 編|楊玉昆

總策劃|曹斌

策 劃|雷雲波 王道榮 邱俊 毛治府 彭沁 王軍

編 輯|任天能 李潔 虎霖孜(實習)

主 辦|中共昭陽區委宣傳部

承 辦|昭陽區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