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國最後是吳國統一了全國,你認為會更好嗎?

強哥8220

東吳是不可能統一全國的,所以這種可能性不存在,也就談不上好不好了。

東吳跟曹魏不一樣,實行的是不一樣的制度。他們實行的不是中央集權的制度,而是一種類似於歐洲的封建領主制度,成為領兵制和復客制。這種體制決定了東吳部隊防守有力,進攻乏力,不可能統一天下。

東吳的孫權是少年即位,威望其實是很低的,那個時候他只能給孫堅、孫策時代的舊將大大的好處,人家才會跟他。亂世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和土地了,所以孫權對於願意效忠他的將領都會慷慨上次。

孫權會賞賜給他們私兵,從那以後私兵就是將領家的奴僕了,而且將領的子弟可以繼承,這樣將領的實力就增加了,這就是所謂世襲領兵制;另外兵是用來打仗的,平時還要農民幫將領們幹活,於是孫權又賜給將領們賓客、奴客,給將領們種田和打理雜物,這就是所的復客制;此外,為了讓將領有田耕種,又賜給他們田宅和采邑。

這樣東吳的將領實際上就成了封建領主,自己有領地,有兵,有農民,只要給孫權上貢,打仗時跟從出兵就好了,平時孫權也管不著他們。孫權雖然可以幹掉個別將領,但是沒辦法對他們進行大面積的清洗,於是東吳就進入了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下,因為封建領主是跟自家的領地關係緊密,所以如果讓他們打防守戰,他們很可能能贏;但是如果讓他們打進攻戰,因為打完是孫權獲利,他們得利不大(也許只能搶個劫),所以他們對進攻不熱心,東吳的進攻戰就沒幾個勝仗。

這樣的東吳,當然不可能統一全國了。


文史宴

答 | 江隱龍

孫吳如果能統一全國,那五胡亂華的時代有可能提前到來,你說這是好還是不好呢?

三國時代,哪裡的軍隊戰鬥力最強?當然是西涼。從董卓開始,到李傕、郭汜,再到後來的馬騰、馬超以至於三國後期的姜維,都出身於西涼。為什麼西涼軍驍勇呢?因為涼州本來地處漢朝最為西北的地方,距離北方的遊牧民族近。兩漢時期為了抵禦這些遊牧民族的侵略,只能駐兵墾邊。日子久了,漢夷漸漸雜居,其軍隊自然也習於夷風了。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可以說是相當明顯,而北方遊牧民族正是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再加之他們坐擁良馬產地,民風又彪悍,其戰鬥力自然不是中原受農耕文化浸染的漢族人所能抵禦的。

與涼州類似的還有幷州,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便出身於幷州。後來呂布與曹操決戰時,曹操兵力是呂布的數位依然不敢大意,這是因為呂布的騎兵實在兇悍。之後的潼關之戰,馬超打得曹操割須棄袍,直說道“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這就是羌胡化的西涼軍的厲害。

中原的漢族要對抗這些人,只能拼兵法、拼謀略。作為一個傑出的兵法家,曹操坐陣中原,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一條歷史功績不容抹殺。可以說,如果沒有曹操,三足鼎立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北方的遊牧民族就很可能將長安、洛陽盡數佔領;而同時期,劉備與孫權恐怕都沒有這一份保家衛國的能力。劉備用兵,敗多勝少,夷陵之戰可見其能;孫權用兵則更不濟。而且孫權在江東發家,一旦統一,騎兵絕不會強於曹操時代的騎兵,他憑什麼讓中原長治久安呢?


隱語


“如果三國最後讓吳國統一了全國”我個人認為這個假設不成立,並且就算吳國統一了結果也不會好!一國的發展說白了離不開幾個因素,我們從吳國起家說起:

第一東吳起家於孫堅,再經孫策,父子兩代,浴血奮戰,得文臣武將朱治、周瑜、張昭、張紘奠定了東吳江東基業,可惜都英年早逝;




第二孫策死後,為免主少臣疑,基業被奪,採用了兄終弟及,立了孫權做吳候。孫權說實話做為諸侯還是比較合格的,就連曹操都說“生子都如孫仲謀”這樣的話,在孫權帶領下,孫劉聯軍大敗曹操,使得曹操無力南征,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狀態;


第三,然而在孫權中後期,由於國土沒有增長,且孫權大量啟用青壯派,打壓跟隨父兄的一班文臣武將,且對孫策的兒子多番防備,其結果就是國力內耗,孫權又沒有魄力革除江東士族的勇氣,導致江河日下;





第四,在接班人上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是東吳不能一統全國或者說是走滅亡的最大原因,跟隨孫策的一幫人是支持孫策的兒子,孫權自然不同意,要立自己的兒子,可惜精心培養的接班人孫登早逝,等到孫權死後,立了孫亮,孫亮擺明了能力不夠,接下來在東吳是你方唱擺我方上,陷入了無休止的內亂。




所以東吳統一全國不會更好,蓋因自孫權後東吳沒有給力的繼承人,文臣武將也凋零了差不多了,國內民怨載騰,註定了失敗。


誰統一全國都一樣。三國演義開篇就說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封建制朝代興替太過正常了,封建制度都是家天下制度,世襲罔替,而普通百姓總有陳勝吳廣之流,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權利和財富來自於上層,久而久之就不會重視下層,專橫跋扈,恃強凌弱,欺男霸女,終使社會動亂,完成了一個朝代的更替。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紫氣東來之天池峽谷

更好的概率比較低,小說大唐雙龍傳裡討論過華夏統一是由南統北,還是由北統南的問題,雖然是小說,但值得借鑑的是南北方人生活習俗、性格等因素,從而影響決策核心層(皇帝)的認知,進而對全國的施政情況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縱觀歷史,長江以南地區政權中,不缺少明君的出現,然而成就統一大業、繁榮昌盛的缺鳳毛麟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