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從曹操手裡騙取五萬大軍,這些曹軍為什麼不反水?

精彩人生50389741

這得從古代實行的徵兵制度說起。古代徵兵,一般分為府兵制與募兵制兩種。

府兵制,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徵兵制度。府兵平時是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還要自備武器和馬匹。《木蘭辭》中木蘭從軍的故事,就有過很好的描寫。府兵,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臨時組建的軍隊,成員一大部分是農民。府兵制是有一定強制性的,打仗時一般是沒有軍餉的。國家在平時會在土地、稅收、徭役方面給予府兵一些關照。募兵制,則與今天的長備軍隊相似,募兵一般都是職業軍人,他們打仗是領軍餉的,就是靠打仗吃飽飯的。

中國曆朝歷代,這兩種兵制都是交替執行的。一般情況下,沒什麼戰爭年代,府兵制會很發達;但社會一動盪、戰亂一起,募兵就會多起來,因為一般人沒飯吃了,只能去軍隊混口飯吃。

三國時代就是募兵發達時期。當時天下大亂、豪強割據,都養了一批私人軍隊打仗。說實話,這些軍隊忠誠度並不是很高,特別是前期,很多時候是有奶便是娘,誰給錢多就為誰打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三國前期各地的大小軍閥混戰,今天投降,明天又反了,是稀疏平常的事。曹操的父親在徐州被殺,就是因為徐州太守陶謙手下的幾個黃巾降將見財起意,就殺了曹操父親劫財。同樣,當時曹操手下就是很多這樣的募兵。

曹操派劉備去打袁術,其實也想到這些兵會不會跟劉備跑了的問題的,所以他就交待自己的將領車胄暗中監視劉備,以防劉備變節。其次,他派給劉備的兵肯定也不是他的精兵,他的精兵都是夏候兄弟、曹氏子弟以及張遼、張頜、許諸等心腹大將統領著。所以曹操派出與劉備同行的將領也是名不見經傳的車胄,就可見這些兵忠誠度是不高的。劉備就抓住了這個機會,殺了車胄,當然也會大力籠賂帶出來的這些士兵。加上劉備與曹操一樣,平時就很會蠱惑人,居然就成功了。

奸雄如曹操,也有失算的時候。呵呵……


50後男人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我來回答吧。

劉備從曹操手裡騙取五萬大軍這個是劉備在曹操手底下一直脫不了身,並且曹操跟他在亭子裡喝酒的時候還跟他有過煮酒論英雄的一個典故,曹操當時就說天下英雄唯有你我,把劉備嚇得筷子都掉地上了,還好借用打雷掩飾過去了。這不,正好瞌睡來了有枕頭,袁術要投靠袁紹,劉備就對曹操說:袁術要想投靠袁紹肯定要從徐州過,你給我一路人馬,我半道截擊他去,第二天

,劉備見過了皇帝說了這個事,曹操也給皇帝打了招呼,曹操令玄德總督五萬人馬,又差朱靈、路昭二人同行。

一、劉備總督五萬人馬是名正言順,在軍隊指揮佔據大義,也有自己的部將控制部隊。曹操雖然當時權傾朝野,表面上還是要皇帝批准,得走程序。曹操給皇帝打了招呼,劉備也給皇帝彙報了,皇帝也同意了,曹操又下令讓劉備總督五萬人馬,任命書虎符什麼的都不缺,基層的將兵就認這東西,你想反叛,劉備既然人馬騙來了,後路早想好了,估計你剛有這意思,就給你軍法處置了。


二、對於底層士兵來說,跟著誰打仗都是跟,沒有那麼遠大的理想和分辨能力。

在亂世,人命如草芥,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了,有些連飯都吃不上。底層士兵說白了就是為了吃飽肚子和拿軍餉,給誰賣命都一樣,自己聽命令行事就可以了,遇到個體恤士兵的,就已經很感恩戴德,打仗效死了。再說曹操派去跟隨劉備的也不是什麼厲害的大將,劉備身邊還有關羽和張飛兩個厲害角色,這就為劉備掌控軍隊留下了空間。


三、曹操後悔了以後,想把劉備再騙回來重新控制軍隊,劉備已經不上當了。

劉備走後,謀士郭嘉和程昱回來了,得知劉備被曹操派走了,非常吃驚,趕緊勸曹操把劉備追回來,說,劉備這個人不是一般人,丞相你雖然不能殺他,但是應該軟禁他,你現在放了他,就等於放虎歸山,放龍入海,以後,再想收拾他,就難了。



曹操一拍腦袋,打了個冷顫,猛然驚醒了,但是,後悔已遲。沒有辦法,曹操只好派大將許褚,帶領五百人去追回劉備。許褚見到劉備之後,傳達了曹操的口信,說讓劉備回去有事商量,劉備當場就拒絕了,不回。許褚也不傻,打又打不過,搞不好還把命丟了。曹操派五百人追其實也怕讓劉備有戒心直接不回來,想把劉備騙回來,結果劉備門清我跑不出來的頭疼呢,你就是來一個人我都不可能回去的,就這樣,劉備騙了五萬人馬離開了曹操。


逗號談歷史

回答有趣問題,揭秘歷史真相:

當時曹操、劉備名義上都是漢臣,軍隊名義上是漢軍,但實際上主要是曹操一手帶起來的軍隊,大小將領基本都是曹操一手提拔和安排。



劉備身懷“匡扶漢室”的政治理想,於公元218年底與盟友曹操聯手擒殺呂布後,在219年初進入許都,卻發現盟友曹操飛揚跋扈、奸詐兇殘。

議郎趙彥因向漢帝劉協陳述國策,遭到曹操的嫉恨,被曹操殺掉,劉協身邊的其他人也動輒被曹操誅殺。彼時的許都,一方面因漢獻帝而成為全國政治中心,吸引大批人才投奔,但另一方面風雲暗動,殺機四伏,危險重重。曹操掌控一切,誅殺那些貌似有較大能力的人傑,只盡力保留乖乖聽話的人才。謀士程昱等人認為劉備很得人心,不是簡單人物,建議曹操殺掉。因劉備名滿天下,曹操擔心誅殺劉備會嚇走投奔的人才,對這個建議猶豫不決。



董貴妃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以漢帝劉協“衣帶詔”名義,私下聯絡劉備,意圖組建誅殺曹操的秘密同盟,劉備起初沒有答應。曹操一方面暗地裡對誅殺劉備猶豫不決,另一方面上表漢獻帝,進封劉備為左將軍、豫州牧,同時與劉備食同席、出同輦,大為友好親密。因深陷曹營,又見局勢複雜,且曹操兇殘奸詐,劉備遂深居簡出、韜光養晦。很快,曹操前來探望,並煮酒論英雄。劉備敏銳地意識到曹操在猜疑、試探自己,深刻地感覺到生命危險,經巧妙應對,暫時消除了曹操的疑慮,事後即答應董承,秘密加入了“衣帶詔”。

早前,曹操自公元196年底在洛陽通過武力擊敗楊奉等人的軍隊,迎接漢獻帝到許都後,天下人才紛紛歸附,實力迅猛增長,開始“奉天子以討不臣”,政治上極為主動。袁紹幾次想迎接漢獻帝到鄴城,均被曹操拒絕。曹操開始脫離袁紹集團,並讓漢獻帝下詔斥責袁紹。佔有四州之地、實力強大的袁紹知道這是自己昔日的小弟曹操在搗鬼,一方面很惱怒,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上書辯解,非常被動。到了公元199年,雙方關係日趨緊張。



既然曹操不尊重漢帝劉協,還死死的捏著劉協不撒手,又利用漢帝詔令全國、討伐四方,袁紹遂準備率軍攻打許都,動用武力迎接漢帝劉協,就像當年曹操去洛陽武力迎接劉協一樣。到了公元200年初,袁紹頻頻進行軍事調動,大軍直抵官渡地區。曹操則針鋒相對,也進行軍事動員,雙方對峙。

此時,歷經多次軍事失敗,又因大旱而陷入窮途末路的袁術終於向袁紹低頭,意圖經徐州北上,率部投奔袁紹。劉備急於逃離曹營,於是以阻截袁術為名請纓出戰。曹操正在忙於應對袁紹,於是派遣自己的嫡系部隊和親信將領朱靈,認為萬無一失後,名義上讓劉備統領出發。

公元200年初,當劉備帶兵出發去阻截袁術時,漢左將軍、豫州牧劉備名義上是奉漢獻帝詔令率兵去阻截袁術,既名正言順,也有虎符,並且出發時曹操曾經送行,這些曹操的嫡系將士自然會乖乖聽命。



袁術被劉備阻截後,打算退回壽春,途中病困飢餓而死,部眾大都投奔江東孫策而去。劉備隨即讓朱靈率大部分軍隊回返許都,自己則帶領關羽、張飛以及少數軍隊以巡視為名前往下邳,召見曹操的親信、由漢帝劉協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

當時車胄自以為是曹操親信,對劉備並不恭順,被劉備以“違抗命令”為名突然拿下斬殺。劉備接著強力接收車胄部屬,重新掌管徐州。車胄手下的曹軍將士雖然尚有些疑慮,但被劉備的雷霆手段所震懾,而且他們知道劉備與曹操的關係非常深厚,這種關係似乎遠不是車胄能相比的,於是在惶恐中服從。

劉備好不容易逃離虎穴般的危險曹營,自然是要想辦法儘快掌控徐州這支滿是曹操烙印的軍隊。

不久,“衣帶詔”事件爆發,董承等人被曹操屠滅三族。董貴妃本人以及她與漢帝劉協的子女也被曹操誅殺。

曹操極為擔心劉備,深切地知道劉備的能力,知其極具人格魅力,知人善任,善於收攏人心。一旦劉備在徐州擁有了足夠的時間,徐州的軍隊必然會被劉備深刻改造,將不再是他曹操的軍隊,則劉備將因此擁有資本 ,將是一個極其可怕的對手。因此曹操不能給予劉備足夠成長的時間,即使身後袁紹大軍壓境,也必須儘快出兵予以打擊。



於是,曹操不顧身後袁紹軍隊可能會長驅直入,自己親率大軍迅速殺奔徐州。當時劉備正在小沛城外觀望,遠遠地看見曹操親自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來了。劉備顧不上進城攜帶妻女,在小沛城外直接孤身跑路、投奔袁紹去了。其實,劉備就是怕曹操遠遠一吆喝,身邊士兵反水把劉備自己砍了。因為時間太短暫,劉備還沒有來得及在軍中樹立恩威,這些軍隊還沒有完全歸心於他。張飛隨後從小沛經小路逃亡,後來到達袁紹處與劉備匯合。

張遼率領另一支軍隊前往下邳,與其關係友好的關羽,當時身邊的“貂蟬”正要臨產。關羽直接開門迎接張遼入城,緊接著第二次進入曹營。

這些兵,最終還是歸了曹操。


紅色星河

劉備能從曹操手上騙走五萬軍隊,而曹軍不反叛,我認為原因如下:其一、曹操名義上是漢朝丞相,劉備是漢朝宗親,且是漢朝官員,劉備領軍名正言順;其二、曹操派給劉備的軍隊不是曹孟德的嫡系,也是投降過來的軍隊;其三、關張趙三將完全控制住了部隊;其四、當兵的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或者說誰給飯吃給誰賣命,沒有必要討論忠誠。


三國亂世,兵荒馬亂,人民都衣不附體食不果腹,還隨時可能喪命。因此投軍混口飯吃,掙個功勞爵位是當兵的主要原因。跟曹操是當兵吃飯,跟劉備也是當兵吃飯,因此只要有飯吃,跟誰當兵都一樣。士兵不是名士或者將領,他們沒有那麼高的忠誠覺悟!

曹孟德派軍中的兩名將領應該被劉備收買或者解決了,士兵只能跟著劉備幹活了。劉備是帝胄之後,身份高且根正苗紅,劉備仁義的賢名天下皆知,因此普通士兵也願意跟著劉備幹事。



古代士兵出征後,都是聽將領號令的,只要將領有令,不敢不從。這也是為什麼劉邦從項梁處借了幾萬兵後可以獨立成一方諸侯;為啥將領下令投降敵軍後,所有士兵都會投降。跟長官相比,皇帝太遙遠了,士兵只認自己的上級長官!這也是為什麼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第四次,曹操帶兵攻打劉備。而這次確實這些兵都反了劉備,因為劉備和曹操已經明著開始幹架了,劉備又處於弱勢,這些兵也不願意跟自家人打,於是都投降曹操了。

總之劉備作為一個江湖老油條,把這五萬人牢牢控制在手上,但是好景不長,形勢還是比人強,最終還是反水了。



以古觀今

題主的意思莫非是這五萬士兵會突然齊心協力將劉備拿下,然後再把劉備獻給曹操?這未免太狗血了。

首先

劉備是這五萬人的統帥,人家是曹操親自任命的,有虎符兵權在手,古代軍隊權利是很重視這一點的



再者

三國年代,人命不如狗,大部分的普通人(包括這些士兵),他們首先追求的就是能有一口飯吃,能夠安身立命,能夠遇到一個比較英明的君主,不巧上述幾點劉備都有。


三來

當時曹操拿五萬兵馬給劉備去討袁術,袁術大敗,劉備佔據徐州,這使得劉備在軍中聲望日增。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呦~

歷史驚文

劉備是什麼人,亂世梟雄,這樣的人連曹操都怕,說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這樣的人既然是亂世梟雄,肯定會有其獨特之處,比如善於用人。

劉備手下有誰,關羽張飛,這樣的人是什麼人,大英雄,萬人敵。無論什麼時代,人們都敬仰大英雄,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自然天天都高興,為何還要想著反水?

劉備現在一窮二白,但是劉備是個有大理想的人,肯定會給這些人制定美好的前途,畫餅充飢也好,給這些人謀劃未來也罷,此時有關羽張飛掌握軍隊,有劉備在拼命的洗腦,這些人哪裡還敢在擅離職守,他們不想要命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徐州守將車胄,那是曹操的嫡系,結果怎樣,照樣被關羽斬於馬下,況且當時劉備還是曹操任命的大將,同時也是大漢的皇叔,宜城亭侯,左將軍,你說如此,誰還再敢反劉備,況且劉備對人很仁慈,絕對比曹操相處。


李治亞文史博客

劉備奉大漢天子之命,名正言順的討伐逆賊,豈能謂之是騙取曹操人馬?

當時劉備不是遵從曹操的命令,而是接受漢獻帝的詔命,雖然這是曹操一手在操作,但是名義上劉備和曹操還只是漢臣,漢獻帝才是發號施令的,這就是曹操為什麼要挾持漢獻帝的原因,挾天子以令諸侯,和自己當皇帝一樣,但是區別也是有的。

在經歷董卓亂漢之後,雖然漢朝名存實亡,但是漢獻帝的影響還在,畢竟大家都是世代食漢祿,無論袁紹還是曹操,這一層關係還沒有打破。所以曹操上朝時也要行君臣之禮,原因皆出於此。何況當時沒有任何一股勢力時可以打破這層關係的,所以不能打破,就得利用,曹操看透了這一點,而袁紹沒有看透。

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這是當時各方勢力心照不宣的一個常識,就是因為漢臣這一層關係抹不去,恰好保護了曹操可以在各大勢力之間生存。因為天子在曹操手中,如果打著誅殺逆賊的旗號討伐曹操,那麼曹操只需要漢獻帝修書一封,立馬你就成了反賊。而且曹操想打了,大不了再讓漢獻帝修書一封,叫你把地盤交割給大漢重臣孟德,不交的話立馬名正言順的出兵打你。如此主動權被曹操掌握,豈能不崛起?

劉備當初騙取兵馬,確實是騙取。但是名義上卻是合理的,這是曹操沒辦法的事情,所以曹操不能讓這五萬將士倒戈,因為指揮權已經走了該有的程序,已經是劉備的了。況且曹操給劉備的將軍,稍微官大一點的都被斬殺了,全部換上了劉備的人,面對如此情形,已經是板上釘釘了,自然無可奈何。


小司馬遷論史

這古代打仗是挺有意思的,尤其在三國期間還帶借兵的,這些個兵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吶,一旦全部陣亡了,你可用啥還呢?

那個江東小霸王孫策,用 玉璽作抵押,從袁朮那裡借了五萬兵馬平定了江東,而而所借的士兵卻沒有歸還,難道這些活生的人,他們就不想家嗎?

再說劉備從曹操那裡騙了五萬士兵去攻打袁術,什麼抵押也沒有,就劉備那倆老婆低押給 曹操,這曹孟德還得管她飯,不知是曹操的粗心大意,還是作者的故弄懸殊,這五萬曹軍便肉包子打狗歸了劉備。

可這些土兵都是北方人啊,名義上隨劉備到千里之外的去討伐袁朮,實際上卻變成的套劉備的私有財產,這些個士兵他就不想家嗎?他的糧草補給又怎麼辦呢?

這些士兵就按一天吃1斤米算,就是5萬斤的糧食,如果要是沒有一個強大的後勤補給,這劉備縱有天大的能耐,他也指揮不了這些軍隊,這曹操一旦發現劉備拐走了他的軍隊,那還能給他運糧食嗎?

依我看這個劉備借兵,他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

我們不妨在按作者的思路,去論證這劉備如何拐走曹操的軍隊。

當曹操發現劉備拐他的軍隊以後,立即斷了後勤補給,百分之95的士兵恐怕就要打道回府了,他劉備要是敢阻攔,那些飢餓的士兵恐怕就得要著他的小命。而剩下的不到三千人,便是死心踏地的跟著劉備。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劉備發跡時 ,兵不過三千,將不過關張。

我們再論證一下,為什麼還要有三千人跟著劉備呢?

在三國那個戰亂時期,當兵的軍人那可是香餑餑,雖然此時民不聊生,但作為一方軍閥還是有經濟實力的,最起碼能拿出糧食來養這些個士兵,也就是說在哪裡能吃飽飯,這些個士兵就會給誰賣命。

也許劉備的那點兒家底就夠養活這三千人馬。



趙志軍001

從古至今軍隊都是有指揮系統的。猶如現在的軍、師、團、營、連、排、班。一軍若干個師,一師若干個團,以此類推一級指揮管理一級。五萬大軍聽起來很多,實際上劉備最多管理好十個人就能掌握五萬大軍。也就是說劉備把這五萬大軍的幾個將領管理運用拿攏好就行了。收買人心是劉備的拿手好戲,搞掂三五個將領對劉皇叔來說小事一樁!穩住了將,就穩住了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