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李拂一先生,原名李承陽,字復一,拂一是他的筆名。李先生於1901年11月13日生於雲南普洱城。1923年定居佛海,以十二版納為第二故鄉。李先生對雲南西雙版納地區懷著深摯的赤心之心,為佛海茶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是一位熱愛家鄉的茶人。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李先生的祖上是一個望族,宗支繁衍,於南宋淳熙年間從中南遷至江西臨川。明代末年,李祖的一支又遷居廣西桂林。清朝末年,李先生的家父瑞應公由桂林宦遊到雲南,任永昌府(今保山)電報局委員,當時的委員相當於現在的局長。光緒二十四年(1898),李父調任普洱府電報局委員;由於李父治局有方,業績突出,他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又升任思茅電報局委員。思茅電報局是國際通報局,電線經壩卡與法屬老撾連接,機構組織較大,委員之下設領班、報務員和工程隊等。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當時的電報局被視為新政,受到各地衙門的重視。李父薪金優厚,李先生兒時的生活也很優越,出門有家丁照顧,回家有丫環服侍。在普洱時,年幼的李先生就跟隨當地專館的教書先生誦書識字。李父調遷思茅後,又禮聘劉姓下堂官(相當於今日的御任副縣長)教李先生念四書五經。李父家教嚴格,督學甚勤,對長子關愛備至。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不料,宣統元年(1909)九月,李父染瘴病故,李先生衣食無憂的童年生活轟然結束了。辦完父親的喪事後,李母帶著九歲的李先生以及弟妹遷出電報局,在過街樓內二舅孃家對面賃屋居住。宣統二年(1910),李先生的三弟遺腹出世。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李父遺銀三至五百兩,由楊姨爹帶李先生借放到南門外王平階的商號生息,作為兄妹三人的生活費。楊姨爹讓李先生在合同書上簽字,每月利息也由李先生親自簽收。

這段時間,李先生兄妹的生活每月都有結餘,逢年過節還可備豐盛的酒食拜祭亡父亡母。楊姨爹為人正直,不拘取予,另租賃其後院的三間廂房給李先生兄妹居住。安居之後,楊姨爹又將李先生送到戴家巷一位蘇姓老師門下,繼續攻讀四書五經。民國成立,李先生改入公立學校。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後來,二姨爹調至省城工作,李先生兄妹遂由二舅照顧。不想,二舅將李家存放在王家商號的存銀全部取出經商,並揮霍一空。

民國六年(1917),二舅去世後,二舅娘便暗示李先生無法支持他繼續上學,讓他輟學自謀生活。李先生往大舅處求助,大舅商得思茅電報局楊炳光局長的同意,讓李先生兄妹住進電報局。同時,楊局長和報務員秦瑞五先生聯名電告昆明雲貴郵電管理局監督吳詢先生,以李父獻身滇西南電政之勞績,為李先生安排一個在思茅電報局工作的職務。於是,李先生兄妹的生活才又安定下來。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李先生當時就讀的道立中學也給予通融,允許他半工半讀到畢業。道立中學的國文課程都是古典文學,相當於現在大學一年級的修讀水平。李先生又邊工作邊讀電報培訓班,以便結業後更好地勝任電報局工作。

民國九年(1920),秦瑞五先生給李先生介紹普思沿邊行政總局長柯公績丞的長女柯祥鳳為妻。這段婚姻起初受到柯家大小姐的庶母彭太夫人的反對。彭氏認為李先生家道中落,思普地區第一小姐與一窮小子聯姻,有辱柯家聲望,甚至還可能在經濟上累及柯家。但績丞公善於識人,力言李家世代書香,無久困之理,並排除家人反對促成兩人姻緣。民國十年(1921),李先生和柯家大小姐喜結連理。

李拂一|家道中落的坎坷,無法阻擋茶業先驅之光輝

婚後兩年,李先生辭去思茅電報局的工作,到柯公屬下當科員、科長,又於民國十四年(1925)任車裡富滇銀行經理。李先生熟諳柯公治邊精神,殫精竭慮地輔佐柯公理政。

| 未完 · 待續 |

南開大學碩士,研究興趣涉獵中西文化與文學,近期關注中國茶道美學研究。

•參考書目:侯祖榮:《柯樹勳·李拂一傳》,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