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泉煮茗,和朋友共享幽趣

汲泉煮茗,和朋友共享幽趣

朋友說,公園花開,泉水青碧,來喝茶。於是三五好友,一齊來到朋友工作的地方。推開窗,外面便是汩汩翻湧的泉水,五個泉眼,排列成梅花狀,晝夜不歇,湧出水面幾尺高。透過木格的朱漆窗戶,妖嬈的柳枝,勝雪的梅花,轟響的泉水,還有紅漆柱子的迴廊,展著玲瓏的飛簷,美景盡收眼底,看的人心旌盪漾。

汲泉煮茗,和朋友共享幽趣

古人說煮茶“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意思是不論江水還是井水,關鍵必須是活水。而百脈泉的水,自地層深處湧出,形成無數泉眼。在諸多的泉眼中,有一處水在地層深處,比其它泉眼的出水處要低,而它的水,也比其它泉眼處的水更為甜而清冽。得天獨厚的條件,朋友烹茶的水,便是這最優質的活水,所以泡出的茶,味道自是格外濃郁醇正。

汲泉煮茗,和朋友共享幽趣

在眾多茶中,我們選碎銀子來煮。待茶味被滾水逼出體外,茶水分在一盞盞玉瓷杯裡,杯壁潤白,而茶湯酡紅。一邊端了茶杯,嗅著濃郁的糯米香,一邊凝眸窗外柳的青綠和水的碧透,心底裡流動著如畫的美,如潑墨著山水畫的波瀾,人生的幸福,在這個午後濃妝豔抹的擠進心裡。

朋友的桌上,柴燒的花瓶裡,插了幾枝盈雪的梅花,爐上的壺水沸著,把茶香絲絲縷縷繞滿屋宇。

汲泉煮茗,和朋友共享幽趣

朋友雅興滿滿,搬出古琴,對著窗外的古泉,一曲清音流瀉開來,瞬時鋪滿整個湖面。窗外的遊客,駐足看向窗內,眼神微眯,陶醉於悠長的古韻裡。

而窗外的不遠,便是漱玉泉,是當年易安對泉梳洗的地方。泉水汩汩湧瀉,水底的鵝軟石,被微波漾得顫顫的,似乎要漂浮起來,活動一下沉睡了一冬的筋骨。

汲泉煮茗,和朋友共享幽趣

《經典詠流傳》裡,那些古詩詞悠長的清韻,讓朋友忍耐不住,歌聲如輕靈的飛燕,自窗外飄出。柳枝的烏冬鳥,應和著,發出婉轉悠長的鳴叫。它伸長了頸,歪著小腦袋,眼珠骨碌碌打量著窗內的歌者,不時興奮地舒展開翅膀,煽動幾下。

一群回家煙火,相聚便歌便文的女子,在梅花泉溫潤的景緻裡,極盡所能的把中年的矯情演繹的淋漓盡致。誰說中年就必須是油膩呢?我們清歌品茗,撫琴助興,我們把日子過成詩,把生活美成潑墨的山水畫,我們極力鋪張中年的矯情,誰又能奈何?

汲泉煮茗,和朋友共享幽趣

張源《茶錄》中說“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而今日我們正好成趣,彈琴誦詩,分享一週讀書所得,體味汪曾祺老先生的歲末清供,回味綿長的年裡,一抹永存記憶的溫情,人生的情趣,溢滿心底。

曾皙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思是在暖融融的陽春三月,穿上春衣,成人五六,兒童六七人,去洗澡吹春風,一路高歌而回。這樣美的春日出遊,令人深醉。而今,我們在梅花梨花盈雪的日子,三四成趣,品香茗,沐春風,迷醉忘歸,人生之大趣,在小小的杯盞裡,演繹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