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傳銷這顆毒瘤生存了這麼多年,不但沒有消亡反而越來越猖撅?

翎羽109693051

很多人想不通。賺錢都是偷偷摸摸發大財,誰要是敲鑼打鼓的告訴你有一個好項目,準是坑。一群不勞而獲的人為了不勞而獲,用洗腦的方式來忽悠那些一心想不勞而獲的人。

傳銷是騙人的,它是用親情,友情來給你洗腦,就是你做到最高級別你也掙不到錢,搞不好是要家破人亡的。 個人認為打擊傳銷,是宣傳不到位。媒體應該鋪天蓋地的報道,傳銷的手段,那些是傳銷,怎麼分辨傳銷。保險,理財,直銷,網商,微商,電商,老年保健的全是以傳銷為基礎的變種,模式都差不多,都是傳銷陷阱,大家更需要謹慎。

傳銷組織為什麼能洗腦一些人。最根本的根源,在於一個人的貪慾,佔便宜的思想。抓住一個人總想以最小的價值,來搏取利益最大化,通過傳銷組織封閉式的洗腦,和人從眾心理。再加上以表面上充裝成功人氏的炫耀表演,而身陷其中。交了會員費以後,為了上總,掙更大的錢,而瘋狂地騙親朋好友來加入傳銷組織。騙來人後,同樣複製被騙的流程,就這樣一帶三,三帶九階梯發展下線。都做著幾千萬富翁的黃梁夢,沉陷其中。

總而言之,現在的年青人,好逸惡勞,少投資高回報,不勞動掙大錢,一本萬利,一夜暴富,有這種思想的年青人最容易上當受騙罷了。


笑搞

首先來說直銷公司與營銷人員是一種簡便的合作關係。打個比方你參與一家直銷公司經營可以有三種方式。第一作為員工受僱於直銷公司。直銷公司根據你的勞動時間和能力付給你勞動報酬。公司的盈虧與你沒有任何關係。第二種方式你可以作為公司的股東參與公司的經營,要麼出錢,要麼出技術等。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盈虧你也要承擔。第三種方式是你不用參與公司的生產研發等管理工作,也不需要出任何資產。你只負責尋找顧客開發客源,產生的利潤公司與你按一定比例分配。如果是你你選擇那種方式參與經營呢?說直銷公司轉移了組織管理成本這也不合理。直銷公司要組織研發,組織生產,組織存貨,組織物流,組織產品宣傳,組織員工,還要配合直銷人員組織營銷活動。而直銷人員只負責尋找客戶,組織客戶消費。相比生產企業人、財、物、產、進、銷、存七個生產經營環節,直銷人員也就承擔一些銷售環節的費用。而且這些費用也就是一些吃喝拉撒睡生活費用。與生產企業經營的七個環節相比那要低的多。所以說直銷群體承擔了直銷公司的組織管理成本根本是不可能的。當然直銷公司也知道營銷人員的辛苦。隨著組織消費的群體越來越龐大相應花費也會越來越多,相應產生的利潤也會越來越多,這些都會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給營銷人員。


\n 其次說轉嫁銷售風險這也是白話黑說,正話反說。傳統企業貨物積壓銷路不暢還不能想個辦法解決了嗎?之所以不暢還不是廠家和消費者信息不暢嗎?廠家找不到消費者,消費者找不到廠家。傳統企業只好把貨物賣給總代理商,代理商賣給批發商,批發商賣給零售商,零售商賣給消費者。這中間每一個流通環節都在加價。最終的價格都由消費者承擔。難道傳統企業就沒有轉嫁銷售產品風險嗎?今天直銷企業直接和消費者合作雙方信息暢通。企業根據消費者喜愛生產產品,消費者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商品。這不就加快商品的流通了嗎?廠家把中間流通的那些利潤分配給推廣產品的消費者,這樣消費者不是也參與了經營,參與了財富的分配了嗎?
\n 至於囤貨的問題這隻能說是個別直銷人員急功近利的欺騙手段。作為消費者你只需自用消費就可以了,用的好把產品信息分享給別人帶著別人到廠家的店鋪購物就好了,沒有必要囤貨啊?至於說價格問題我想每一個廠家也不會傻到把價格定到大大高於他消費對象的消費能力的水平。尤其像生活日用品之類的產品。而且同樣種類商品在傳統渠道銷售價格高於直銷產品的也比比皆是。真正要做好直銷的企業也不會急功近利去讓消費者囤貨。直銷廠家生產的產品也是生活日用品,是要面向大多數消費者可以循環消費的產品而不是奢侈品。所以不會要求你去囤貨的。

\n 其三直銷確實在借用人際關係營銷,可是借用人際關係銷售又不只是在直銷行業有,傳統行業也都在借用人際關係營銷。比如商家靠老顧客推薦新顧客這種方式就是在利用顧客的人際關係在顧客之間宣傳自己的產品。這是不是也算轉移組織管理費用呢?女同志買個很漂亮的包包質量又很好,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展示一下分享一下使用的感受沒準朋友也就喜歡上了朋友也就買了一個。比如男同事喜歡抽菸而且就喜歡抽一個牌子在朋友當中互相敬菸,沒準也有喜歡抽這個牌子的朋友就買了。今年戰狼二電影的業績也不錯,那又有多上朋友是聽了朋友的分享介紹和推薦去看了這部電影呢?這些商品和服務實現的銷售不是也利用了人際關係的傳播才得以實現的嗎?這種方式對商家來說宣傳費用最低,產生銷售的效率最高。傳統企業與直銷企業唯一的區別就是傳統企業沒有把利潤分享給推薦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好,不管是在傳統銷售模式渠道中還是在直銷銷售模式中他都可以在市場當中佔有一定規模,關鍵是能讓消費者迅速準確找到你的產品。那從效率上來看通過消費者親身體驗口口相傳效率還是最高的。
\n
那直銷這種銷售模式到底意義何在呢?對於消費者來說確實多了一個分配財富的機會。在傳統行業消費者只能通過貨幣交換獲得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你要想消費商品就的支付貨幣。消費者的貨幣從那裡來?只能通過消耗自己的時間和勞動才能換取貨幣。貨幣花光了怎麼辦?還是要消耗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去掙錢。歷史上也從來沒有消費者參與過利潤財富的分配,最多獲得一個折扣。而今天在直銷行業裡你可以通過推薦顧客擴大商品的銷售額從而獲得一個參與企業利潤分配的資格。當你推薦客戶越多營業額產生的越多商家就會分配給你更多的利潤。而且廠家許諾這些顧客不斷產生的營業額就不斷和你分享利潤。你無形中就建立了一個銷售渠道網絡,這個網絡的建立就在人際關係網的基礎上行成的,貨物也就在這張網裡流通了。你就由消費者變成了生產消費者。相較於作為員工或股東參與企業經營的方式,這種方式所需的門檻是最低,不需要你投入高額的資金,不需要你有技術,不需要你有經驗。而獲得的收益相對是較高。既然同類商品那麼多,我為什麼不用一家我喜歡的產品,推廣一下還能和商家分享利潤為什麼不呢?傳統企業不給啊!

\n 那對於廠家來說這種銷售模式基本上就鎖定了一部分顧客群。在同類商品激烈的競爭中省去了中間的代,批,零流通環節,快速的找到了消費者,而且不用壓價,資金迴流迅速沒有賒賬,貨物流通通暢,把適當的利潤分享給消費者,從而使廠家和消費者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不是更好嗎?
\n 自工業革命後社會商品不斷大量湧現,到如今也不過幾百年。到了二十世紀初,隨著工業的發展,大工業時代到來了,當時困擾著大型製造商繼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也就是產品銷售不暢,貨物積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產生了一個與大型工業企業相配套的流通環節,也就是傳統企業商品流通的模式。從而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也不過就是百年的歷史。可是作為消費者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除了工資之外,很少有機會參與到世界財富的分配中。
\n 今天眾多廠家把它的產品不經過流通環節直接賣給了消費者,並且再承諾做到兩點,一是要為世界上的人們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二是要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提供最好的事業機會。這就給了消費者參與財富分配的機會。我們與其把這種合作方式叫做直銷不如叫做交互式合作。

\n 目前交互式這種合作方式在市場經濟歷史的長河中也運營了將近百年。起起落落有興有衰。不是所有的直銷廠家能運行長久,那些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沒有優質產品和服務的直銷公司終將會倒閉。因為不會有那一位普通的從業消費者會為這樣的企業揹負一輩子罵名。
\n 有人說直銷這個行業會消亡,這是不大可能的。這個行業就是借用人際關係為基礎,是最古老的傳播商品資訊的方式。因為口口相傳商品資訊從有人類這個社會就有了。俗話怎說來著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即使現在發達的通訊設備都沒了,你也可以藉助人際關係傳播你的商品。不過你的酒得真的香,消費者得真的喝過認為好,生意才能做大不是?那到了今天直銷這個行業生產企業的產品的真的好否則也不會有好口碑。那作為從業消費者你也得真心體驗過產品,瞭解產品的好壞再去傳播。否則傷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也不值得啊!沒有了信任什麼生意也做不成啊!
\n 所以做好這個行業最基本的兩點就是誠實和相信。

\n


大大大大大好人

傳銷有生存發展的土壤

有關傳銷的負面新聞在好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雖然這類新聞報道每次都可以引起眾怒,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傳銷並未消亡,而且貌似規模越來越大,組織越來越強。顯然,我們對傳銷的反感和抨擊都無法阻止一些人赴湯蹈火。

依靠法律嗎?一些普遍認為不好的事情,法律禁止多年,還是頑強地、變著花樣地生長,比如毒品。因為對於有些人而言,他們需要毒品來生存,對於一些社會而言,身處其中的人們又容易陷落於毒品。

同樣的道理,雖然宣傳和執法都是必要的,但是卻並不是打擊傳銷的根本辦法,或者說就算抑制了傳銷,社會問題也會以其他的形式暴露出來。

在我看來,就業問題才

是傳銷禁不止、打不絕的根本原因。不可否認,傳銷也是工作。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因為工作不僅可以讓我們賺到錢購買生活必需品,還可以給予我們維繫和擴展社會關係的身份。

簡單講,人是動物,只有吃東西才能活下去;“人也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語),沒有社會關係,人在社會上幾乎無法生存。

所以當一個人越難以找到能夠讓他接受的工作時,他就越可能淪落到公眾所不齒的行業中。在那個行業裡,他不但能夠讓自己的身體活下去,還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活下去。尤其在這個多姿多彩又信息開放的世界裡,懂得比較、滋長慾望的人們又有幾個能夠獨善其身。

然而,就算大眾能夠對墮入傳銷的個人予以理解,大眾還是無法改變對傳銷的反感。因為我們在新聞報道中看到有些傳銷組織的會議和活動如同群魔亂舞,一些傳銷者全身心投入於此,如打雞血一般亢奮。在現代大眾的眼裡,這簡直就是一種病態。不過,傳銷者或許不覺得那樣的群情激昂有什麼問題,他們認為這就是偉大的事業,甚至是他們的信仰。

只是這項“偉大事業”的盈利主要靠忽悠。傳銷一般都會利用一個實體作為忽悠的理由,這樣故事才能編造得有更多人相信。其實,許多行業都帶有忽悠的特徵,只是傳銷這玩藝忽悠得太過了。只要是有穩定工作的人,都難以上當受騙。但是,這人啊,肚子餓,受他人冷眼,也就顧不上“不應該欺騙別人”等道德觀念了,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仲語)。與其說他們是被忽悠上道的,還不如說他們不得不上道。而我們也別嘲笑和貶低那些參與傳銷的人,因為我們並不比他們聰明和高尚多少,我們同樣也會被一些包裝後的實體所欺騙。只是我們還有份工作,暫時能夠填飽肚子,暫時認識幾個人可以溝通交流,所以對那個實體的質量和包裝的要求更高罷了。

然而,就業問題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各國都沒有拿出特別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有經濟增長才能緩和就業問題,因此經濟增長對任何國家都是極其重要的發展目標。從長遠來看,通過犧牲一些經濟增長來提升發展質量的道理沒有錯,但是當你坐在那個位置上直接面對社會壓力時,你才會深切體會到在這兩者之間進行權衡是多麼困難。最後,祝我們的祖國穩步前進,國泰民安。


聚寶普惠

傳銷,社會的毒瘤,很多朋友都奇怪為何越來越猖獗了呢?經歷過的朋友可能就知道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傳銷組織的創新

不要懷疑傳銷組織的更新換代,他們的領導者也時刻關注著外面的新聞,只是他們沒參與外面新動態而已。比方說:以前的傳銷組織主要騙親朋好友,現在的傳銷組織基本都是網上騙感情市場。以前的傳銷組織洗腦話術只有簡單的八大溝通,洗腦課程,現在的傳銷組織有人專門研究心理學。。。。。。各種進化,讓傳銷組織能在社會的各種打擊下還能生存下來。

曾經有位老總說過達爾文的進化論就特別適合這個行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讓傳銷看上去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進步。

2:傳銷組織的改頭換臉。

現在的變相傳銷組織,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也許你本人沒有,但是你絕對不敢保證你的親人,朋友沒有進傳銷組織。據統計,全國各地陷入傳銷組織以及從事變相傳銷的人數,不下五千萬。 那些變相傳銷組織,打著各種高大上的幌子,消費返現,電子商務,陽光工程,暗地支持,甚至曲解一些環境現象。比如曾有個粉絲告訴我,為何南寧某廣場種的樹只有1040棵?我當時無言以對,很想說,這位朋友,你數過嗎?就算數過?多幾棵少幾棵對傳銷分子來說,不就是一個夜晚的事嗎?

3:生活水平的提升,讓一些人太閒。

如果回到90年代初,大多數人過得剛好吃飽的日子,誰還有閒功夫去搞傳銷?誰會相信那些保健品,化妝品呢?看看現在的變相傳銷組織,他們盯著的那群人是什麼人?基本都是有點閒功夫,閒錢的人,順便把產品功效誇得像起死回魂丹一般,再灌輸可以收穫財富的幻想。那基本對於這類人就奏效了。

4:傳銷組織的幌子越來越迷惑人心。

以前的傳銷組織領導者,很少會通過洗錢後再創辦實業的。現在的傳銷分子湊一堆創辦一個實業,然後在哪位老總需要的時候就換成誰的名頭。很多新人感覺看到了現實,看到了希望。衝動之下就投入一大筆資金,然後就深陷其中了。

當然,傳銷組織內部還有很多很多內幕,想了解的朋友不妨關注老樣,在主頁裡找到問答欄目,老樣帶你瞭解傳銷,防範傳銷。


老樣

這個問題問的好,傳銷屢禁不絕,不但沒有消亡反而越來越猖獗的確是事實。究其根源,無外乎以下幾點:

1,整個群體對金錢過度崇拜,缺失的信仰幾乎都用金錢來填補了。利令智昏,為了金錢喪失底線的事情從未斷絕,這也是當下不容忽視的現狀。為了金錢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這是很多傳銷人員的心理。

2,很多地方就業機會不多,賺錢的門路實在有限。那些眼高手低的人又不想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傳銷的參與者基本上都向往著一步登天、不勞而獲。他們喜歡自我催眠,想要通過某些“捷徑”致富。



3,異地發展,地方保護。傳銷組織基本都是在異地發展的,你聽說過哪個傳銷組織裡都是當地人嗎?這是有原因的,傳銷頭目自然知道傳銷的非法性和欺騙性,待在本地發展不利於編織謊言和洗腦,而且恐怕是有命賺錢也沒命花。而傳銷組織的出現,必然會帶動地方性的消費。樓盤、房租、餐飲等等都會受益良多,這也是地方保護出現的原因。相反,那些北上廣等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裡為什麼很少有傳銷組織呢?因為地方不會允許他們出現,他們對這些城市來講創造的消費經濟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只是毒瘤。而那些相對落後或者沒有什麼支柱產業的地方就成了傳銷的樂土。

4,人心浮躁,親情淡薄。很多人眼看著別人靠關係或者靠拆遷搖身一變走上了人生巔峰,心裡不平衡是再正常不過的。但他們通過努力發現循規蹈矩的工作、創業幾乎不可能實現暴富的目標。而傳銷的出現正好契合了這些人的內心需求,他們信奉不擇手段坑蒙拐騙只要能發財就行。至於親戚朋友?在他們眼裡都沒有錢親。



5,只有打的疼,才能記得住。對傳銷人員處罰不夠狠,批評教育和遣返基本是無用功。其實那些被傳銷洗腦的人並不值得可憐,無論他們之前多麼文質彬彬多麼和藹可親,能被傳銷洗腦,多半是內心的真實嚮往。而那些組織傳銷的人更加可惡,正是他們在不斷利用人性的弱點,顛倒黑白、扭曲是非,讓很多人深陷其中甚至家破人亡。

6,傳銷形式多樣,“與時俱進”,讓人防不勝防。現在打著各種旗號的傳銷層出不窮,電子商務、網絡銷售、資本運作、股權投資、購買全返等等很多都被傳銷當作了外衣。一般人確實很難鑑別,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拉人頭、抽提成、金字塔收入模式。

以上是我個人的分析,如有遺漏歡迎留言補充。


夜雨如書

傳銷的存在很多時候是因為貧困的人群太多了,貧困的越多,越是底層,沒有能力,無法適應互聯網化的商業,沒有更多的賺錢出路,就越會被傳銷欺騙,因為要賺錢-快點賺錢-賺大錢這種思維就會被傳銷者利用。


如果要消滅傳銷,就要努力的扶貧,當絕大多數的人有安穩的工作、都達到富足生活後,傳銷就自然的減少了


傳銷的人一方面自己沒有獲得更多有價值觀、理性而有明辨事非的朋友幫助;另一方面因為自己的貧窮和生活困境,而心態更加急了,寧願相信這賺錢的事是真的,賭一下的心理,結果,身入傳銷,又不甘心於賠錢或是被洗腦和軟暴力的恐嚇,結果又去騙別人。


看看被傳銷的人當中中老年人、大學生、想賺錢的貧窮或是並不富裕的人佔了大多數



傳銷越來越猖撅,就如同病毒,我們嚴打就如抗生素,但是超級病毒還是大量的存在:因為傳銷在不斷的創新自己的理論和外衣,這讓普通人越來越難以分辨,打擊的難度越來越複雜。



今日頭條孫洪鶴:十年以上創始管理諮詢機構資歷、商業模式專家、專注互聯網創業投資、品牌營銷等領域。


孫洪鶴

很簡單:貪婪。

發如韭,剪復生,傳銷形式也在不斷“迭代”,花樣翻新,從線下到線上,各種各樣的課程培訓和龐氏騙局,讓一些人防不勝防、受騙上當,讓另一些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加上中國人口基數大,想發財走捷徑的人很多,階層逐漸走向固化,正常發財致富門檻越來越高。傳銷這種打著高收益、低門檻的“行業”便愈發顯的有吸引力,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尤其有賭性的人參與其中,也算是後繼有人吶。

“存在即合理”,這是有人為傳銷之所以生存這麼多年所找到的“理論根據”,但是不是因此就不管不問、聽之任之了?

就像黃賭毒一樣,你能說這些東西存在就合理嗎?實際上,存在的未必合理,但是一定可以得到解釋。

怎麼解釋呢?

就是太多的人想錢想瘋了,做白日夢。

不排除有些人是被騙進傳銷的,比如找工作、做生意,但是當發現是傳銷後應該想辦法儘快脫身,而不是沉溺其中,甚至有些人開始是拒絕的,但是架不住被輪番洗腦,也跟著做發財夢,終於突破道德和底線,去騙同學、親友入夥。

我的一位師友曾說過,他從不和幹過傳銷的人做生意。凡是加入並傳銷的,這一輩子基本上就毀了,因為他們已經成了空心人。

什麼是空心人?就是成天沉醉在那些包裝的成功裡,對小概率事件格外鍾情,對發財以外的事情一概提不起興趣,總想著一夜暴富,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也裝作很溫情、對你噓寒問暖,其實都是一副面具。無論你跟他是何種關係(父子、兄弟、親友、同學),他都不講誠信,他們的思維模式被金錢觀念所堵塞,已經容不下任何其他東西。

一句話:不走正路!

很多人,正因為發財慾望很強烈,而自己也別無所長,就有人想方設法去吸錢,有人就會奔著錢去,所以才會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王陽明說:除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

傳銷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人性慾望和觀念問題,必須從社會治理、上升通道和教育、文化價值觀上多維度重塑,這條道路並非坦途,任重而道遠!


喻派胡言

傳銷在許多地方都撲不滅,原因有很多。

政府在不斷的打擊傳銷,可是一些身陷傳銷的人卻根本不願相信政府的說法,而且傳銷都披著貌似符合政策的外衣,如西部大開發、開發中國南部、與國際金融接軌、P2P等等,並會欺騙說國家的打擊只是為了篩除膽小的人,是WTO之後國家為了讓中國人掙錢單獨默許的經營方式等等,這些明顯都是騙人的,但對一些人卻極具殺傷力,其中也有建國以來的政策和意識形態幾次變動較大的因素,因此一些無所適從的人便會相信一種陽謀論,會對政策進行歪曲解讀,從而受騙。

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因為傳銷人群租房、吃喝等拉動了地方第三產業,一時間因為小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不方便也不願意去打擊傳銷,導致當地傳銷發展愈演愈烈。

傳銷存在的同時,也有解救傳銷的公司,採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對於一些小的傳銷窩點,收錢之後找到傳銷組織黑吃黑,這種方法,反而比受到警力限制的公安解救更加有效,這也算是一種無奈的現狀和方法,有時也可通過這種方式救出家人。家人救出後,一定要看護好,因為可能尚未醒悟的家人會對解救充滿仇恨,認為是阻撓發財,對此一定要耐心的結合政策逐漸扭轉過來。

我實事求是告訴大家,現在中國傳銷不是越打它越少,現在是越來越厲害。為什麼越來越厲害?一方面傳銷的手段越來越先進,與時俱進的不得了,都包著一個漂亮的外衣,說互聯網金融、融資、國外資本運作、新時期的這個理財那個信託,反正都是時髦的詞;另一方面傳銷在中國屢禁不絕有著極為深厚的中國基礎,這是中國當今社會我們不容忽略的一個層面。


梁宏達

當有十個人被洗腦加入傳銷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是傳銷組織手法高明,但當成百上千的人被傳銷洗腦而誤入歧途的時候,除了譴責傳銷組織為害社會的同時,我們是否又該反思一下自身,是不是我們自身存在著什麼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才會是我們輕易相信傳銷組織的鬼話,而上當受騙呢。



觀察一下那些落入傳銷組織的人,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是生活中不怎麼如意,或者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這類人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對於財富的渴望,或者說對一夜暴富的渴望,,他們迫切渴望改變自己固有的命運,但又苦於沒有出路,或者不願意付出辛苦的努力,於是當傳銷出現之後,告訴他們有一條捷徑,短時間內成為千萬富翁,於是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傳銷的環抱之中。



為什麼人們會對一夜暴富這麼熱衷,原因在於當前社會中存在的拜金風氣,一切向錢看,片面的以物質財富來衡量一個人,導致人們身陷於物慾之中,因而對於成功總抱著急功近利的念頭,總想著走捷徑獲取財富,這是埋藏於人們心中的禍患之源,傳銷組織就是抓住人們的這種心理,用一個無比美好的夢想吸引人上鉤,然後實施洗腦,最終讓人淪陷其中,成為傳銷組織的行屍走肉。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人會懷疑,但傳銷組織會用各種手段打消一個人的懷疑,例如隔絕環境,感情關懷,持續洗腦等各種手段迫使受害者放棄自己的主觀思維,心甘情願的加入傳銷,然後騙自己的同學,親人和朋友。所以一方面政府要嚴厲打擊傳銷組織,保護人們遠離傳銷的侵襲,更重要的是加強人們的思想教育,告訴人們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想要發家致富還是要腳踏實地的付出 才行,不要輕信不靠譜的人和宣傳,說到底所有的騙局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人如果能時刻覺察自己的內心,戒斷不該有的貪念,自然能外魔不侵,避免上當受騙。


心靈成長記

現在的傳銷是以直銷的名義在幹,很多人進去很長時間都不知道自己乾的是傳銷,而認為乾的是一個非常賺錢的行業,認為外面的人都是傻子不明白。等真正把傳銷裡的東西弄明白的時候,才知道這就是一個騙人的行業,人拉人交錢,然後繼續拉人。傳銷是騙人的,但是幹傳銷的人非常的不像騙子,反而被訓練的非常有禮貌,似乎文化素質非常高,而且即使一天吃土豆大白菜,但是激情非常高,這也是傳銷行業的內部要求,讓剛加入的人認為這群人確實是幹大事的,其實都是一群草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