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小孩是要在深圳讀書好還是在老家?可是想在深圳這邊就讀,壓力太大了,不知道做何?

水中花142652635

當代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非常令家長頭疼,這個煩惱不僅僅是在外務工的人群。我的小孩曾經在深圳讀書,後來轉學回老家,我深有體會,現在來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及做法,僅做閒聊來和題主交流。


深圳是個移民城市,

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的第二代在深圳出生,上學,隨著這幾年國家對於教育政策的調整,在深圳求學及深造已基本掃清了障礙,儘管沒有完全清除,相對於約十年前方便多了。我的小孩就是在深圳出生,然後在深圳上幼兒園,後面上小學,但最後小學畢業後轉學回老家繼續接受初高中教育。在這期間,我也經歷痛苦的抉擇,最終我無奈的選擇這樣做,我這樣做法基於以下考量。

首先,深圳的教育和內地還是有很大區別。深圳的各類教育機構整體硬件軟件是內地學校在很長時間內無法達到的,有些好的中學,其規模及環境甚至連一些普通的大學都比不上。在深圳,學校是比較注重學生的個人整體素質的提升,比如幼兒園小班就開始接觸英語基礎教育,這在內地絕大部分幼兒園還是沒有的,到小學了,其英語教材已經比內地高深了很多。之後的義務教育階段,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的發展,各種免費的興趣班非常得孩子們的喜歡,因此深圳的學生知識面比內地要廣很多,反觀內地同級別的學校,由於各地經濟原因,無法實現國家倡導的教育思路,除了接受課本知識外,幾乎沒有其它的興趣培養課程(不否認有些家長特意幫孩子在外面報讀興趣培訓)。這就是我很想讓小孩在深圳接受教育的原動力。


但是隨著小孩的成長,我漸漸困惑了,

首先是戶籍問題,中國的高中教育到報考大學對戶籍的限制是一直存在的,儘管出臺各種政策,也還是跟本地戶籍的學生有所區別,這種情況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會存在。在當前的高考模式下,學生的總體素質和學業成績兩個方面,學業成績標準還是最最重要的,當一個學生沒有達到大學基本的錄取分數線,再優秀的孩子也無法得到正規的大學教育。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樣,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學業教育似乎發生了衝突,興趣培養或多或少減少了課本學習的時間和專心。因此,我痛苦之後的選擇就是果斷的把小學畢業的小孩送回老家接受初高中教育。

在老家的小孩上學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教材的不同,教育方式的區別,小孩面臨了非常艱難的適應過程,某些學科似乎無法跟得上內地求精求深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老家讀書又面臨了留守的問題,就算有人關照生活,作為家長始終擔心著小孩的成長。這是每個外出務工家長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於是就出現了大量家長無奈的陪讀現象。

說了這麼多的困惑,我的小孩是不是能有變化,在這就不詳談,只能說,犧牲太多,帶來小孩的學業進步,是我感到欣慰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吧,如果您不能在深圳紮根,或者說已有良好的事業,有可能,有條件的話,建議在小孩小學畢業後轉回老家繼續就讀,深圳和內地的學校的學風截然不同,當然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在於作為家長的觀點和看法。如果您的小孩在老家能繼續保持優秀的學習成績,當他(她)跨入了大學的門檻,相信在深圳讀過書過的小孩一定優秀過內地大部分苦學的孩子,因為他(她)的整體素質及見識等方面一定能讓他(她)在大學如魚得水,甚至能影響到將來的職業發展。


蝸牛真不是牛

做為一位在深圳連續當了10餘年班主任的老師,對你的這個問題真的深有感觸。這兩天,學生正在填中考志願,不少學生的壓力真的很大。在深圳,想要考上所謂四大名校,八大名校的難度,不亞於高中考上重本,考上知名學府的難度,考上公辦高中也不容易,競爭,真的很激烈。

今天剛好帶初三,這是我連續帶的第六屆初三學生,回想起來,真的令人感慨。身為一位班主任,我同情自己的學生,他們真的很累,而且似乎越來越累。當然,與此相對應的是,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減負和減壓,真的很有很必要。

現在中考科目越來越多,從初二開始,學生參加地理生物會考(與中考錄取掛鉤),之後有英語聽說中考,體育中考,理化生實驗操作中考,最後的語數外物理化學歷史等科目大考,加上體育模擬考,聽說模擬考等,初三最後一學期,幾乎都在“中考”,一箇中考被分割成了幾個中考,老師和學生的壓力,當然會不斷增加。我不知道內地的中考是什麼樣的,所以不敢妄下結論哪裡的中學生更苦更累。不過,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可以抱怨幾句,但得告訴孩子,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現在無處不充滿競爭,今後還有高考,還有畢業找工作等等,都會面臨競爭 ,所以逃避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勇敢地面對,同時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和心態,真的非常重要。雖然我心裡也很同情學生,並且會適時地減輕一些學生的負擔,但更多的時候,我也只能鼓勵自己的學生,不要總是唉嘆埋怨,要直面競爭,當別人奔跑的時候,我們不能閒庭信步。

壓力,在哪裡都會存在。我希望中考能簡單一點,但事實上,中考科目可能還會不斷增加,老師和學生的壓力或還會加重,我們能怎麼辦?努力,才是硬道理!


途蟲的百味人生

肯定深圳上學好。我兒子在上高一。小學是在民辦學校讀的書。學費5000元/期,小學三年級申請的學位補助,5000元/年,相當於只交了一半學費,初中是公立學校,不收任何費用,只是每學期旅遊費200-300元和軍訓費。老師非常負責任。中考前,學校老師會給學生規劃。成績好的就鼓勵參加中考。不好的鼓勵轉回老家讀或上中專技校,必競普通高中升學率只有50%。而且深戶佔80%,非深戶佔20%。名額有限。而且非深戶學生多,競爭大。考上的不多。但學校都會安排學生到中專技校讀書。深圳中專技校是免學費的。專業針對性強,企業招工多,好就業。這在內地的學校是不管的。老師素質高負責任。當然如果能考上公辦普高,非深戶的學生一定會分到重點班。因為中考分數高。到了高中,深戶和非深戶區別不大。成績是王道。只是九年義務教育深戶入學和中考有優勢。必競非深戶入不了公立還可以上民辦或回老家,深戶上不了學是沒老家可回的。上公立要積分,社保和居住證必有,但並不難辦,進一個正規工廠打工就都有了。關鍵是積分。不同的學校積分不同,按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校,然後到相應地方租房。切記不要不按自己的積分選名校或優質學校,這些學校申請人多,名額有限,不一定入得了學,當然如果上不了公立,就選優質民辦學校,申請學位補助,也能省點錢。目前小學補7000/年,初中9000/年。在深圳上學,孩子自己帶有壓力,但孩子自己管放心,小孩有親情感。而且知識面廣,有見識,這對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工作更有幫助


泥鰍10419959

我的孩子有深戶但我選擇了棄深戶回老家讀書。誰不想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一起共同生活學習進步,這樣的捨棄雖有無奈卻很理智。還沒買房之前老公的工作努力但漂浮不定,家也隨著他的步伐到處遷移,幼兒園時兒子有幾次提到:誰誰誰(班裡小朋友)也不見了(換單位搬走了),可愛的臉蛋上多了些不解、不捨、不確定,我從來都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心理有“根”才能健康成長,如果一個躁動不安的環境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定感,成年人不安定感多了也會出現傷感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他們不懂如何自我調整,所以我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老家,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非常值得,回家後他有了很穩定的夥伴、學伴,親朋好友說聚就聚,非常有益孩子的健康成長。最重要的是學校的教育,轉戶前我曾對周邊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進行了實地考察,也對比了家裡的學校,當時(10年前)總體感覺家裡教育從系統化、規範化、重基礎全面發展上比我周邊學校更強些,只要夠努力,學習成績一般都讓人放心,考上理想的省級重點中學機會很多,再考上好的大學也不見得是多難的事。再說很多學校的優質生源輸送是與本省招生數量掛鉤的,例如:一個本省一個外省兩個同樣成績優秀的孩子在面臨推薦至名校上大學時,招生辦每年給各省的名額有限,怎麼說都得是優先考慮本省學生。戶口不要看得太重要,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如今的深圳不是當年的深圳,更進步更有廣度,我這一家之言不能籠統概盡,感謝大家的包容。


可期的未來

從你的問題來看,你應該沒有在深圳安家,或者有自己的事業,可能跟千萬的朋友一樣,只是在深圳打工,拿一份工資,沒有額外的收入。我非常理解你現在的狀況和難處。如果是這樣,我覺得你還是把小孩放在老家讀書。具體理由如下,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留言,謝謝。

一,以你現在的狀況,是沒有學位的,也就是不能把小孩子送進公立學校讀書。說實在話,深圳市的公立學校,教學質量不錯,比較注重全面發展,音樂,繪畫,英語等等都有開課,學校老師素質比較高。但是如果你小孩子去私立學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們的老師也是招聘的,流動性比較大,素質良莠不齊的。而學費非常高,一年要兩萬左右,還要專人接送,實在不方便。

二,就算你在深圳讀了小學中學,可考大學還得到老家去,因為現在政策是高考必須在戶籍所在地。而深圳和老家的教材不同,老師的教學方法都不一樣,很難回家短時間適應。而且,我個人覺得,高中和初中的教育,家裡的比深圳的絕對要嚴格得多,你在深圳讀書,回家絕對考不過家裡的學生成績。

孩子留在老家,小學可能大人沒有在家,關係還不大,但到了初中和高中,兩個大人必須會回家一個去陪讀。家裡的老人是管不了小孩子的,小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學壞,所以必須有大人管理交流和疏通。


江南1220627

我孩子在福田讀私立學校的小學部雙語班(學校也有國際班),選私立也是因為我們證件不齊,在經歷了幼兒園大班最後一學期的糾結和實地考察,我基本把住的附近我們有可能讀的學校都訪遍了,最後選這個學校是孩子爸爸的主意,需要有家長接送所以就近原則為主,孩子小還是需要適當的開闊眼界,有一定的社會體驗,在能力範圍之內,找個自己能負擔的學校先讀,然後再補辦證件,證件都辦好,積分夠了再轉入公立學校,學校再好也有學不好的,反過來也一樣,回老家讀文化課肯定比深圳教的多,但是我們老家三年級才教英語,深圳一年級就有,我孩子二年級開始有英語寫話(公立學校現在英語教材還是口語讀的過程)話題扯遠了不要噴我,反正我覺得能在這邊讀要比老家好,再說高考制度,假如您孩子在上小學,高考起碼還有8年左右,以後的政策會怎麼變誰也不知道,但是會越來越開放這是肯定的


相遇太早早

老家要看是什麼地方,如果老家是十八線小縣城,那教育資源跟深圳不可同日而語,肯定是再難也要咬緊牙關留在深圳,如果老家是在還過得去的二三線城市,那就回老家吧!

深圳這片熱土,確實是有很多機會,但是外地人在這裡生活有多大的壓力,自己才知道!

深圳的很多學校都沒有食堂,孩子如果在學校午託一個盒飯都是15-20元,飯還是送餐機構早上九點前就做好的!

去校外午託,一個月也是幾百千把塊,老家的學校基本都有食堂,一個月交二三百塊錢,午飯就解決了!

一個學校的學生,貧富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家境一般的孩子,如果成績不好,相貌也不出眾,在學校是很難有朋友的!平時的活動什麼的也很難有選上的機會!

公立學位也緊張,很難進!

讀個書跟那啥一樣!

老家一般你是本地人,本地戶口,上公立學校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如果老家教育資源差,那就還是在深圳吧,畢竟深圳政府有錢,教育投入更多,各方面條件比老家肯定還是要好!

不是有一句玩笑話嗎?反正以後畢業也是來深圳打工,不如一直都留在深圳!


小學生陪讀家長

現在如果小孩在老家,一般都是老爸老媽帶,在老家呢,小孩接觸社會的可能少一點,美天都是老師,同學,村裡人接觸,對於社會有點懞懂,在家讀書,就是可以省點開銷,必竟村裡花錢比城裡少,可以減少一點輕濟壓力,可是小孩和你們接觸在點少,對於孩子心裡可能有點影響

如果在城讀書,可能消費較高,把孩子留在身邊,可能你們要周岀點時間來陪他,在城裡孩子可能會接觸很多人,事,接觸多了,對他以後岀入社會很大的好處和適應可是壓力可能較大,

如果想留孩子在城市,就要給孩子辦一些居住證明,就可以讀書了,孩子留在身邊,壓力大是應該的,把孩子留在身邊,也可以更好的教致,照顧他。



蕭恩短故事分享

深圳是一線城市,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肯定比內地好太多了。大人在深圳上班,孩子在深圳讀書,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朝夕相見,孩子學習情況父母能及時瞭解,及時幫助。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方面是,在深圳讀書成本肯定比內地多很多,經濟條件是否允許,一定要考慮。

現在內地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國家對教育事業不斷加大投入,內地也在逐步趕上。我的建議是幼兒園,小學在深圳上,初高中在內地上。國家已經實施9年義務教育,很快就會實施12年義務教育。孩子大了知道照顧自己了,應該可以在內地讀書啦。這是我不成熟的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


晴空萬里57681

我這兩天也特別的煩,小孩現在六歲了,馬上讀一年級,我們兩個都在深圳上班,工資又不高,小孩來深圳讀書又承擔不起,在老家讀的話教學質量又不行,加上也想讓小孩在身邊讀書,現在真的是煩死人了!如果在老家市裡面讀書也要一個人過去陪讀,照顧她!一個回去陪讀就只有一個人上班,經濟來源就會少,開銷就更多,現在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有沒有大神指點迷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