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紫儀她爸

閱讀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說快速提高是不太可能的。但我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經過長期訓練,應該會有收穫。



1、初讀時要讀通、讀順

小學生閱讀題一般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遊記、說明文居多。初讀時就要要求孩子讀通,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不知道意思的詞語可以查閱工具書,也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還可以聯繫生活實際,利用換詞法等方法理解。

讀順就是要讀流利,讀通順。只有讀流利、通順了,才能全面把握內容。

2、再讀時就要理清條理,把握內容。

不管是什麼文章,我們都得讓孩子們明白寫了什麼,分幾部分來寫。

3、三讀時要品味語言,體會表達方式。

一篇好的文章,肯定有許多讓人感動的語言,我們要鼓勵孩子體會,儘量尊重孩子的看法。

不僅如此,還要看作者怎樣寫出來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或表達方式來寫的。


4、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情感

對於寫人記事的文章,一定要鼓勵孩子揣摩文章中為我們塑造了什麼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5、熟悉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

小學階段,老師在課堂上會給孩子講述一些閱讀方法,孩子們要很好地利用起來。在閱讀中進步,在思考中進步。

6、多閱讀,培養語感

孩子的語文成績真的不完全是老師教出來的,愛讀書的孩子語文成績永遠不會太差。

當然,閱讀不是關注情節,還要關注背景、關注人物命運、關注語言、關注情感……我們要學會一定的閱讀方法,比如:摘抄、寫心得、續編故事、品味語言、換位思考……

閱讀不是立竿見影的,我們要堅持下去。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楊柳依依1977,文字將我們聯繫起來,網絡將我們聯繫起來。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在進步中不斷完善。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的答案是:做小學生的家長,要有長線心理準備,不要期望能夠速成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深度閱讀的必然結果,只能經過長期的鍛鍊慢慢獲得。不可能速成。不要相信那些看一本教程做一堆題就能攻克的想法。

因為但凡號稱可以速成的,都離不開應試策略,填鴨式教育題海訓練。這些不治本,不會養成孩子主動思考的習慣,老師教什麼套路就怎麼來,不解決根本的閱讀理解問題。

也許短暫一段時間看會提升成績,但長久會帶來更大的危害,習慣了背套路的孩子,沒有自主閱讀理解獲取知識的需求、理解能力也沒有得到鍛鍊,更要命的是不會主動思考問題,等到初中高中,所有科目的學習都需要主動閱讀理解思考時,孩子就會跟不上。

閱讀理解需要深度閱讀,深度閱讀能力一定需要鍛鍊,也有一些現成的科學方法,我前兩天剛剛瞭解了KWL方法,覺得不錯,為此還寫過一篇分享。感興趣的可以看,指導孩子嘗試一下。

其實我之所以和自己孩子做一些這樣的嘗試,也是因為發現我家孩子做閱讀理解,丟分無數,很難答到點子上。如圖所示。

一開始奇怪,覺得那些題目也不難啊,意思也很清楚啊,為什麼孩子會答不對呢?慢慢觀察下來,我認為有如下因素:

1、對題目的理解和出題人不一樣,這種情況回答錯了,也沒什麼大不了。這是因為孩子的思考還比較淺,比較直接,不太能夠抓到出題人的意圖,慢慢隨著孩子的思考能力價升,理解就不容易出偏差了。這個是孩子的年齡、閱歷所限,急不得的,家長過分著急,只會讓孩子更害怕閱讀理解。家長應該放鬆,把重點放在聽取孩子對問題的理解上,知道孩子怎麼想的,才能知道怎麼指導他改善。這個方面,男孩子更容易出錯。

2、深度思考、發散、聯繫方面,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指導太少,導致孩子並不知道該怎麼把一段具體的話和想要表達的意義聯繫起來,或者把背後的抽象意義對應抓取出來。這個我覺得和教學體系有關係,語文教學從一二年級的字詞過度到三四年級的總結中心思想這個過程,太快了,也沒有具體的方法一步步指導著走,完全憑孩子的自我發揮和原始本能,孩子的大腦其實還沒到這個程度,過早讓孩子去總結抽象度很高的中心思想,而實際是孩子連段落大意都不明確該怎麼總結。所以這種要求的結果就是,要麼讓孩子跳著高說自己不懂的假話套話,要麼就是讓孩子在文章中機械的去找中心句。都不是閱讀理解的本來面目。

除了KWL方法,我還做過一些其他的嘗試和思考,經驗教訓都在文章裡。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歡迎有益的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小悠媽,頭條號08娃de小史記,我在頭條分享孩子成長中的各種教育問題,經驗教訓一堆堆,也許就有你家的問題。所以,歡迎關注,討論。

08娃de小史記

在小學階段,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擴展視野,培養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是家長和老師比較關注的事情。



在小學階段,閱讀方法具體可以包括幾個方面:

一、給文章劃分段落的方法

(一)怎樣給文章劃分段落。

1、按時間變化分段。

2、按地點、方位變化分段。

3、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4、按事物類別的不同分段。

5、按“總分”關係分段。

(二)怎樣概括段落大意

1、摘錄概括法。

2、層次歸併法。

3、綜合歸納法。

二、怎樣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句子表達的意思

(一)能準確領會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找出前後文中的有關詞句——明確詞義。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推敲揣摩——把握變化。

3、藉助前後文決定取捨——選準義項。

(二)領會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1、通過註釋疏導理解句意。

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理解句意。

3、藉助句法知識理解句意。

三、怎樣瞭解並運用修辭手法

小學常見的修辭手法有7種:比喻、誇張、擬人、設問、反問、排比、對偶。

四、怎樣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

(一)怎樣閱讀寫人文章

1、抓住人物的言行舉止,體會人物的個性和品質。

2、通過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二)怎樣閱讀記事文章

1、抓住“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理清事情發展的順序。

3、抓住文章的重點。

(三)怎樣閱讀寫景文章

1、瞭解寫景文章的類別,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2、明確寫景的描寫順序。

3、理解寫景文章的層次。

五、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題目擴展法。

2、抓重點段法。

3、段意合併法。

4、概括要素法。

注意:要從整體加以概括;要從內容角度去概括,不能與中心思想混淆;語言簡明扼要

六、如何體會文章中心思想

1、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領會寫作目的。

2、分析課文的重點段,從中找出中心思想。

3、從題目找中心。

4、從中心句找中心。

5、分析人物言行、心理加以理解,概括中心。

6、綜合主要事件,歸納中心。



以上只是一個方法的概括,閱讀一方面看學生自己的理解能力,一方面也要看老師的引導,教學生在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學會提問,回答。相信在閱讀方面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喵嗚喵嗚醬

小學生做閱讀題,常見有文言文和現代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較少)

1.記敘文

主要內容,中文,問題,線索,順序,語言,詳略。

篩選並整合穩重的重要信息,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分析記敘的順序、詳略,概括層意和段意,體會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對文學作品的主要協作方法,語言特點進行賞析。

2.說明文

種類、說明對象,對象特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明確說明對象,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知道說明方法,品析語言,還有說明文本身內容的理解。

3.議論文

一般小學不會考,初中才有。

在多積累一些閱讀寫人,寫景的固定詞語,這樣可以錯覺是提高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