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母反对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父母反对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

2015年,在长沙演唱会的舞台上,张靓颖闪着泪光向男友冯轲求婚:「12年,我不想一个人过了,你要娶我现在就上台。」

在粉丝们的欢呼声中,大家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冯轲身上。在台上等了几分钟后,冯轲才登上台,拥抱了张靓颖,并推脱「靓颖还有一首歌要唱」,自顾自下了台。

几个月后,冯轲正式向张靓颖求婚,然而这一段感情却遭到了张靓颖母亲的反对,尽管如此,张靓颖还是顶着舆论和压力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冯轲。

结果,就在前两天,音乐人文雅爆出一条朋友圈,暗指张靓颖疑似离婚——

那些父母反对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

什么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段感情不被父母看好,父母越是反对,就越是要在一起。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对方是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家长的阻碍。但越是反对,他们越是不肯放手,直至双双殉情。

像这样,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的现象,被称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张靓颖的母亲发微博指责冯轲,极力反对女儿的婚姻,却没想到,越是这样女儿反而爱得越深,即便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嫁给冯轲。

为什么会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为什么那些「被棒打的鸳鸯」,关系反而变得更加紧密呢?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阻抗理论——当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而从事被禁止的行为可以消除这种不悦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莱姆做过一个实验。被试面临A与B的选择,一组处在高压力条件下,有个人告诉他「我认为我们两个人都应该选择A」;另一组处在低压力条件下,有个人告诉他「我们选择的是A」。结果,在高压力条件下只有40%的被试选择A,而在低压力条件下有70%的被试选择A。

当恋爱双方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高度的心理抗拒会促使他们做出相反的选择:「你不是不让我和他在一起吗,我偏要这样做!」

其实,不单单是爱情,那些越难获得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重要,价值也越高。

那些父母反对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父母反对的婚姻,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下催生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呢?那些父母反对的婚姻,后来怎么样了呢?

有的人像张靓颖一样冲动地步入婚姻的殿堂,结果婚后的日子在柴米油盐的琐事中,变成了一地鸡毛。

阿星当初结婚时,父母极力反对,她还是不顾一切嫁给了老公。阿星的老公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喜欢喝酒,喝酒没什么,问题是他一喝酒就开始家暴。婚前她的老公承诺以后滴酒不沾,结果婚后全忘了。拳头一次次打在阿星的身上,她开始后悔为什么当初没听父母的话。

而有的人在经过理智的思考后步入婚姻,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小苏结婚时,父母也很反对,觉得小苏值得条件更好的。但先生并没有什么硬伤,坚持不懈地用各种靠谱的行动打动了自己的父母。结婚后,在慢慢地相处中,家人也看到了先生的优点,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热闹。

不同的人,结局各不相同。

写在最后

当父母反对自己的感情时,不妨理性地与父母交流一下看法,而不是把恋爱建立在「逆反」「抗拒」「维护自尊」上;而父母觉得子女的感情不靠谱时,也需要注意方法,不要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极端方式来逼迫对方,这样反而容易让情况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那些父母反对的爱情,后来怎么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