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納溪發現清代稀有“獅頭龜身”柱礎(圖)

瀘州納溪發現清代稀有“獅頭龜身”柱礎(圖)

古榕樹下發現的“獅頭龜身”柱礎。

瀘州納溪發現清代稀有“獅頭龜身”柱礎(圖)

發現的石刻殘件,色彩鮮豔。

納溪區上馬鎮黃桷壩村毗鄰桃花塢風景區。先鋒嶺(小地名)出土的2尊獅頭龜身柱礎,長60cm,寬40cm,高40cm,同時出土的還有云紋香爐和若干石刻神像殘件。其中雲紋香爐長30cm,寬20cm,高20cm。“從現場的‘清代功德碑’及出土的大量佛像殘身殘件來看,這裡應該是座寺廟古剎。”現場兩塊“永垂萬古”的修繕碑依稀能看見“大清乾隆”和“大清道光”的字樣,具體的碑文內容已經風化。

“誰也沒想到還會挖出古董啊!”上馬鎮工作人員鍾丹介紹,因為古榕樹很大,要6-7人手牽手才能合抱完,樹型也非常好看,於是經紅豆杉基地修建步遊道通達樹下。在施工過程中,工人無意中挖出了這對石獅柱礎。

“我們小時候也在這些地方放牛割草。”80多歲的劉淑欽老人跟著村民前來看稀奇,聽老人們說好象過去是一座廟宇,除了兩塊碑,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挺拔茂盛的參天古榕下,依稀可見碎瓦、斷石及一些殘碎的塑像色彩。

納溪區文管所負責人孔智說,省文物專家從圖片看,這屬於清中期石刻,但是,獅頭龜身的柱礎非常稀少。

目前,獅頭龜身柱礎暫時存放在上馬鎮政府大院,具體文物價值正在論證中。

圖由納溪區區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