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智能機器人、無人機、5G視頻、VR自行車、人工智能診療……一項項展品的背後都是大數據應用技術的成果。以“數化萬物·智在融合”為主題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於5月26日在貴陽開幕。本屆數博會共有4.7萬名嘉賓參會,388家企業參展,均創歷史新高。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京東、360、戴爾、浪潮、高通等諸多全球500強企業及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參展,共享大數據盛宴。

大數據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大數據也正在沿著更多方向、不同領域拓展。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數博會上介紹,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27.2萬億元人民幣,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升,大數據應用正從互聯網、金融、電信、醫療等熱點行業向傳統領域滲透,超過32%的企業已經啟動了數字化轉型,開展了大數據應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趨勢日漸顯現。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我國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息息相關,正在助力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對於實現中國國際競爭的彎道超車十分關鍵。“比如,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放、管、服’改革和改善營商環境的工作,也需要大數據來做基礎支撐才能有的放矢,實現精細化運行。”郎清平說。

從技術開發到企業孵化,再到加速產業佈局,大數據猶如雨後春筍,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動能。“大數據這一應用映射出信息技術深度發展的變革,伴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的新經濟體系的創新和發展,中國及世界各國都在結合自己的特色打造數據經濟,並通過互聯網手段形成數據經濟模式。”世界物聯網大會執行主席何續明表示,中國圍繞大數據這一新事物正在醞釀更多的創新,與大數據有關的產業、行業,包括政務管理運行等領域的企業或機構,有超過萬家之多。

大數據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

大數據正在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正在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也正在改變著當代社會的商業與管理模式。目前,商業、金融業、製造業等傳統行業都有成功的大數據應用。據悉,在大數據技術推動下,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超過22萬億,佔GDP比重的30%。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展現大數據的成就,本屆數博會除了舉辦高峰會議和高端對話,還安排了50多場專業論壇,悉數展現大數據在各行業的成果與應用。 其中很多創新成果在國內外都具有領先地位。

“在大數據行業,中國創新發展很強、行動也非常快。未來30年,基於大數據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進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國各政府機構、企業和研發團隊都在著力於有效數據的集成和存儲,為成為大數據強國而做著努力。”何緒明說。

然而,還應看到,中國在大數據應用中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大數據時代的重要挑戰之一就是信息安全。平衡好大數據應用與用戶隱私、網絡安全之間的關係,應該成為大數據應用的焦點。” 李東認為,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萬物互聯時代已經拉開大幕。安全已成為眾多企業越來越關注的因素,更成為衡量不同平臺實力的關鍵指標之一。因此在大數據深入傳統行業的同時,安全因素正在成為關注的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