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國勢力入侵,按照大清爐火純青的統治術,是否可以萬年不倒?

謝鑫

其實,個人覺得,反而是列強的入侵延長了清王朝的壽命。

清朝其實在乾隆末年就已顯露敗相,乾隆是典型的“敗家”皇帝,即位初期他還是有明君之風,但越往後就越加好大喜功。他大興土木,興建宮廷別院,同時七下江南,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武功上也多是諱敗為勝的戰績。乾隆末年,吏治更是腐敗鬆弛,催生出史上第一鉅貪—和珅。



到嘉慶時期,清王朝的階級矛盾已經相當尖銳,各類起義暴動不斷爆發。嘉慶初年,爆發川、楚、陝農民大起義。這場起義,清廷前後費時近十年,幾乎耗盡國力,才最終鎮壓下去。此時的清朝早已危機四伏,但危機接踵而至。



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最讓滿清當局丟人的是,居然有百多號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大內。最後在數倍的皇宮禁軍鎮壓下,才將之消滅。那場戰鬥留下的痕跡,至今還保留在故宮裡。因此,嘉慶和道光時期,也被人們稱為“嘉道中衰”。



乾隆末年的清朝,其國勢還不如明朝的嘉靖末年。但明朝經歷隆慶開關和萬曆中興,國勢復振。而反觀清朝,卻是迎來一個“嘉道中衰”。而且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一旦民族矛盾激化,以漢族龐大的力量,再來一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輕而易舉的事。再說,那時的八旗,比元末的蒙古鐵騎戰力差得多,根本不堪打。



因此,如果再繼續走下去,不出三代,清朝必亡。

不過清朝很走運,就快滅亡是,西方殖民者就起來了。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清朝雖然在對外戰爭中一敗再敗,輸得一次比一次慘,喪權辱國。但在外敵面前,主體的漢族選擇與滿清站在了一起,共同抵抗列強的入侵。



此後的太平天國運動,也是得益於漢族中興大臣和西方列強的支持,得以鎮壓下去。此後,清朝乾脆與洋人逐漸勾結在一起。一方面通過洋務運動,增強軍力和國力;另一方面成為洋人在中國的代言人,繼續統治中國,靠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苟延殘喘。

其實,在洋人的幫助下,清王朝一直到甲午戰爭之前,仍舊有效的統治著中國。但是,甲午一敗,不僅讓西方列強看到了清朝的失敗,更讓中華民族覺醒。於是,一股新的勢力開始出現,它就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黨,最後才一舉推翻滿清。

所以,不管怎麼看,都反而是西方列強倒過來幫了滿清一把。


這些歷史要讀

大清朝的壽命是受到外界的衝擊下而漸漸的在革命的浪潮中走向湮滅的。雖然反清復明的運動不再少數,雖然白蓮教等民間組織也是屢禁不止,可是卻沒有上升到動搖清王朝根基的地步,真正讓愛新覺羅皇室感動沉重和恐懼的是在1840年之後的鴉片戰爭,那時清王朝開始認知世界,開始接觸到西方世界的大潮,閉關鎖國和愚民思想,加上統治者短視的眼觀,這一切都註定了清王朝屈辱的開始,而伴隨著西方列強勢力的侵略,隨之而來的是太平天國起義,一度席捲江南半壁,清廷震恐,滿清的統治差點就在浩浩蕩蕩的天國起義中而成為了歷史塵埃,這給了清王朝一記響亮的耳光,同時也讓他們從不可一世中清醒了過來,從此“自強”“求富”的口號走到了時代的前沿,一時間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愛國人士,給清王朝這艘陳舊的大船注入了新的生命動能,不過統治者的自私狹隘和保守,再加上外國勢力的不斷入侵,已經決定了清王朝最終被覆滅的命運。

其實,每一個王朝都有著既定的命運和走向,由盛而衰再到覆滅這是無法阻擋的歷史步伐,所以生命週期已經決定萬物都是有著最終的歸宿,萬年不倒,這個真就是理想化,不存在於現實的。不可否認清王朝在統治上還是挺有一套的,西藏、蒙古、新疆都被其納入了版圖,可見滿清也並非是後世不少人眼中的一無是處,至少還是能看到閃光點的。

大清以百萬人口而統治數十上百倍的漢族,這就決定了他們的統治的主要防備者是漢人,愚人思想那是必不可少的,縱觀滿清一朝,給人的感覺就是百姓的無知愚昧以及思想的奴性和僵化,可以說如果不是外國勢力的入侵,相信滿清的統治一時之間還是難以崩塌和動搖根基的。

太平天國的起義是藉著英國的入侵,以及宗教思想的傳入,具有著時代性。而如果沒有這些因素,也就不會出現如此浩大的起義,至少時間上遠遠推遲了。滿清時期,西方的番薯等高作產物已經傳入中國,且在全國得到了推廣,這也是為什麼滿清人口爆棚,突破三億甚至達到四億的緣故,老百姓都是容易知足的,只要不是被逼迫到絕境是不會起義叛亂的,所以從時間節點上看,滿清的統治是非常牢固的,內有足糧,外無大的禍患(不計算外國勢力),如此一來,滿清能熬到什麼時候,真的就不一定了,至少不會僅僅268年,而打破封建王朝不能過300年的宿命綜合來看是大有可能的。


歷史風雲天下

每一個朝代的皇帝都自稱萬歲,也希望王朝能萬年不倒,但縱觀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王朝,最終沒有一個能超過千年的,大部分不到300年就結束了。這就是歷史週期律,主要由於任何一個朝代,它的本質註定了存在無法避免滅亡的兩大根本原因:

一、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克服統治後期的腐敗問題。一個朝代新建時,開國皇帝勵精圖治,君臣上下同甘共苦,戰亂中被破壞的生產力得到迅速恢復。到了朝代中期,國家生產力繼續發展,國庫充盈,百姓相對富足,出現了一個個盛世。到了朝代後期,皇帝開始驕奢淫逸,統治階層腐化墜落,國家根基開始動搖。

一個王朝統治階層的腐敗,主要是因為專制統治下缺少對權力的監督,皇帝是否英明全看本人天賦以及自覺性。在朝廷及地方,由於缺少外部有效監督,掌握大權的各級官員幾乎很難例外的整體腐敗了,最後積重難返。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它的政治體制與前朝沒有大的區別,也必然無法抵制腐敗問題。

二、土地私有化無法解決土地兼併問題。中國是農耕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任何時候,土地問題都決定一個朝代的興亡。改朝換代時,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前朝大部分土地被重新分配。此時,國內相當多的農民都擁有了少量的土地,階級予盾也最小化。到了王朝後期,大量農民因為各種原因土地被出賣或佔有,成為無地的佃農,全國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地主手裡,階級矛盾問題凸顯。遇到天災,幾乎無法避免地發生農民起義。

清朝進入中原建立了大一統國家後,在政治制度上除了基本沿用明朝的制度外,還吸收和改良了其它朝代的制度,同時又創新發明了軍機處之類的機構。總體上講,作為一箇舊時代的君主制國家,它的部分制度是成功的,比如說克服了歷代以來的外戚干政、太監亂政、地方割據等問題。但是,無論清朝的某些制度如何成功,它也無法克服封建王朝自身的兩大弊端,無論西方列強是否入侵,改朝換代還是必然的,而且也一定不會超過300年。


華哥雜談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幾千年來的歷史規律。任何所謂的統治術在歷史洪流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那麼具體原因又是什麼呢?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一、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封建朝代可以統治連續三百年以上

在歷史中300年是個坎兒,沒有哪個朝代能挺住。你說周朝是,名存實亡的統治你也算的話,那無話可說。周的分封制從建立之初就註定了他的統治不能長久,人的逐利性和對權力的慾望,在得到兵權之後就會變得無法控制,即使是漢朝也被王莽斷了十幾年。一個王朝的統治到了300年這個坎開始的許多微笑的社會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各種問題交織到一起除了推到重來基本無法解決。

二、清朝引以為傲的八旗子弟戰鬥力已經殘敗不堪

偉人講了“槍桿子裡出政權”,沒有強大實力軍隊保障的政權就像是紙一樣脆弱,清朝後期當初他們引以為傲的八旗騎兵早就是酒囊飯袋,除了吃空餉就是吸大煙一半的八旗子弟馬都不會騎,大清的國防和剿滅農民起義都是靠曾國藩之輩的漢軍。

三、落後的政治制度、經濟體系使大清內部早已千瘡百孔

一個四萬萬人加上上千萬平方公里領土的帝國,200年來一直延續一種初級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皇位的一家獨傳就不可能保證代代有明君,一個昏庸的皇帝就足矣滅國何況連續出幾個無能的皇帝呢?如果不是康熙雍正打下的底子,清朝早沒了。乾隆自認十全老人,他吃的可是他爹用命換來的經濟底子,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的經濟策略原本非常先進卻被乾隆一個“仁”都廢了,留下八次南巡耗盡國力,還閉關鎖國?

王侯將後的封地越來越多還不交稅,百姓的地越來越少,賦稅越來越重,不重視科技發展,這樣的局面,清朝憑什麼挺的下去?


青年課

大清的統治術爐火純青嗎?我看未必,盲目自大之術倒是登峰造極。

白蓮教作亂

嘉慶年間,鼎鼎有名的白蓮教又起義了,當時的清政府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鎮壓下去,前前後後用了九年時間,清朝也從所謂的盛世跌落了下來。


太平天國運動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可惜這次運動失敗不僅有自己的內部原因,還是清軍聯合外部勢力鎮壓的結果,最終以失敗告終。

義和團運動

這又是一次轟轟烈烈的反洋人的運動,破天荒的慈禧沒有出手鎮壓。原因把義和團當作對抗洋人的工具,但也被列強當做工具來進一步蠶食中國。最後義和團沒有了價值,也就被剷除了。




若是沒有近代的社會鉅變,西方列強的侵華來吸引矛盾,甚至借西方之手鎮壓內部的起義。清政府早就玩完了,還談的什麼萬年不倒。


淡看天上月

沒有細讀歷史往往有這樣的疑問。

如果細讀歷史就會明白,統治術是毛,而支撐你統治的核心力量才是皮,厲害的統治術可以減緩核心力量的消耗和損失獲取更大的利益,但是沒有核心力量的統治術是不能長時間維持的,它很快就會崩潰。

滿洲的統治核心是什麼?那就是滿蒙八旗的騎兵和相對先進的火器。一旦這些不行了,它的統治能力和深度就會立即下降。從乾隆時代開始,關內的滿蒙騎兵的衰退就開始不斷的暴露出來,對付白蓮教就充分體現出來了,原本按照滿洲騎兵在入關時的戰鬥力,很快就可以把這些亂民消滅,可是硬是打了八年多,這個就已經暴露了滿洲能力的衰退了,它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後面的太平軍和捻軍都是如此,如果沒有外國勢力給滿洲輸血,恐怕大清很難支撐下來。

所以萬年不倒是扯淡,只要你的核心力量衰退,很快你的統治就會結束。


帝國曆史觀察者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但這句話在清朝並不適用。清朝統治中國二百多年。一是聯合極端腐敗無節操的文官、地主階層用手中的屠刀瘋狂屠殺民眾。二是不斷借“文字獄”摧殘漢人中有骨氣有思想的文化人,利用儒家君臣大義培養大批無恥文人,吹捧統治者奴化人民思想,這就是大清統治術的核心。


對於大清能否長久統治中國,清朝皇帝心裡自然有數。有一件事把他們的想法暴露無遺,這就是封禁東北。從清朝入關以後,順治康熙兩朝就開始在東北大地花費了巨大人力,修築了從山海關到吉林市長達1000公里的“柳條邊”,嚴格禁止漢人進入東北。

到了“十全老人”乾隆時期,按說清朝統治已久,應當放寬禁令。但乾隆是怎麼做的呢,他一登基就因為對東北禁令執行不力,處置了當地的官員。又下令以後漢人犯罪後,不得發配東北,宜發配各外省煙瘴之處,連免費的苦力都不給你留在東北的機會。此後又多次嚴令禁止東北流人,為了給滿人留後路可謂不遺餘力,這是多麼不自信。但是然並卵,防堵漢人,只是便宜了沙俄。



到了嘉慶時,全國就起義不斷了。有遍及五省、長達九年的白蓮教起義,還有攻入紫禁城的天理教起義,規模和持續時間都超過前朝。到了咸豐更是出了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朝延被迫放權,允許漢人組織地方團練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等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有了強大的武裝後,清朝滅亡己經不遠了。


顧前史而言今

哪有什麼萬年不倒的王朝啊,任何的朝代都逃不過歷史的週期律。



清朝,滿人作為一個蠻夷入侵,取得天下,並不是滿人有多強的軍事實力,即使是明朝末年取得天下之時,清軍戰鬥力也並不比明軍強大。

取得天下不過是明朝的軍事集團跟資本集團與建奴互相勾結的產物,而且建奴作為蠻夷,大興文字獄,對華夏人殘酷鎮壓,都激化了華夏與建奴的矛盾。

通過縱向對比我們就可以知道,清朝是各種妖教最猖獗的朝代,引發了各種的起義。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如果不是太平天國打著妖教的名義起事,估計太平天國時代建奴就已經被消滅了。

可惜的是,建國以後沒有對建奴進行清算,導致現在建奴還把持著文化部門的重要職位,這也就是為何辮子戲如此盛行的很大原因。


珍愛君

那是不可能的!在清朝乾隆時期,緬甸作為番邦國家因為採用了新式火器,打得入緬的清軍丟盔棄甲,並迫使清軍簽訂和平協議。而當時的清軍本來是想滅國屠城的,因為緬甸不聽聖旨攻伐清朝另外的番屬國!

清庭的統治只是防軍隊政變,防權臣篡位,並不能防農民起義。乾隆晚期,大量的西方物品被走私到中國,甚至連洋槍都有,當時的洋槍是那種小手槍,只能打兩發子彈。但是也是十分先進了,很多地主,商人都有買了防身。因此,即便沒有外國入侵,清朝只要有民間起義,那麼武器也會越來越好,不思進取的恰恰是清政府的官兵本身,怪不得別人!倒是西方入侵,逼迫清朝更新自己的武備庫,這才使得清軍的實際戰鬥力又得到了提升!因此,假如沒有西方列強,很可能都會像緬甸一樣,紛紛獨立出去,最後只留給清政府一個京城!

其次,八旗軍的戰鬥力衰弱!八旗軍能夠掃蕩中原靠的是騎射的精銳,能夠以少勝多。而戰鬥力衰弱後,精銳優勢卻抵消,比人海戰術的話,滿清八旗會被民兵幹翻!


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