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醫藥,不僅是中國科技醫療的旗艦更是燈塔

文/鄭凱

我從來沒有見過一位傳統企業的領導人,像百洋醫藥集團總裁宋青這樣,對未來的企業發展與技術路線結合,做到如數家珍。

百洋醫藥,不僅是中國科技醫療的旗艦更是燈塔

甚至於在醫藥這樣的傳統行業普遍對數字化轉型模稜兩可,態度曖昧的背景下,百洋醫藥集團卻已經做到了將科技改善健康作為了公司的行動準則。

百洋醫藥,不僅是中國科技醫療的旗艦更是燈塔

去年,百洋就和甲骨文攜手,打造了百洋生態體系中的營銷管理平臺“明鏡智慧營銷雲”,在積極擁抱雲,和與全球最領先的科技公司合作背後,是百洋怎樣的戰略思考?

如何從差異化生存走到四大生態圈

毫無疑問,2005年才成立的百洋醫藥集團,在中國的醫藥行業中算是一個典型的“小字輩”。但是在13年的發展過程中,百洋醫藥集團一直以差異化的生存之道著稱。宋青坦言,行業裡對百洋的評價就是:“醫療行業裡最懂IT,IT行業裡最懂醫療”。這顯然正是差異化之道的最佳註解。

百洋醫藥,不僅是中國科技醫療的旗艦更是燈塔

據我瞭解,百洋在2005年剛剛創業的時候,就逐漸建立了幾十個人的IT團隊,從IT的 ERP管理和營銷做起,最初的差異化主要是做精準投放。宋青說,“醫藥行業的廣告營銷非常關鍵,在公司成立之初,百洋就開始使用對目標消費者做精準營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是百洋這種敢於創新,敢於用新技術走差異化道路的思考,讓百洋起步時就成了行業中增長最快的企業。同時,在將科技作為生產力的過程中,讓百洋意識到技術力量不僅僅可以在營銷環節發揮作用。

宋青表示,“隨著互聯網的深入,大家都開始做精準投放,我們成功的營銷策略,就不具備差異化,所以我們開始思考,醫藥行業真正的未來在哪裡?大概到四五年前,我們意識到雲和人工智能會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這是百洋堅定的走科技之路的原因。”

這幾年通過和世界級科技公司的合作後,百洋目前已搭建了“三端兩雲一平臺”,並結合產品優勢,領先開發BSmartD平臺,這是目前中國市場唯一完整彙集世界頂級醫療人工智能的綜合解決方案,集成、整合、開發最頂級的AI工具賦能醫療服務。

如今百洋已經樹立了更高的目標,宋青介紹說,目前百洋正在打造四大生態圈,分別是:國際品牌生態圈、智能化應用生態圈、健康服務生態圈及金融服務生態圈。其中的智能化應用生態圈的定位就是新型醫療信息化領航者。而四大生態圈的背後,都是以創新的科技作為基礎。

全面“甲骨文化”是百洋轉型的能力基礎

作為國內先進的健康產業資源創新整合平臺,百洋的意圖是:為大健康產業鏈各個環節提供優化解決方案。顯然百洋需要一位世界頂級的科技合作伙伴,幫助百洋來實現這些目標。

宋青坦誠說,“百洋的核心管理團隊都是是醫生出身,我們很清楚醫療場景裡的痛點是什麼。不可否認,醫療這個行業,過去是信息化非常落後的行業,在跟甲骨文合作後我們發現,先進的科技是能改變這些現狀的,所以百洋和甲骨文一拍即合,共同來推動雙方的發展。

最初的戰略合作是去年8月,當時百洋與甲骨文聯合宣佈,雙方共同打造百洋生態體系中的營銷管理平臺——明鏡智慧營銷雲,進一步完善百洋集團智能化應用生態圈,發力醫藥精準營銷。但其實,這並不是甲骨文與百洋的第一次合作。

“其實百洋內部的管理已經是全面‘甲骨文化’了,我們應用甲骨文的技術,自己已經做到了業界最好,所以希望以此來提升整個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宋青說。不難發現,百洋是從甲骨文的客戶,一步步的走到了戰略合作伙伴的層面,這與兩家公司對行業前景的一致判斷是分不開的。

百洋醫藥,不僅是中國科技醫療的旗艦更是燈塔

甲骨文公司副總裁及中國區應用軟件總經理潘傑君說,“甲骨文跟百洋目前在兩個方向上有合作,第一,百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客戶,是營銷雲和NetSuite雲ERP在醫療行業落地的標杆。第二,百洋不只是戰略客戶,更是戰略伙伴。甲骨文在百洋的四個生態圈建設中,幾乎全部都產生了合作。”

我們知道,目前醫藥企業的痛點在於產品銷量,運營效率以及醫患的全渠道溝通。而“百洋明鏡營銷雲”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它正是百洋基於甲骨文營銷雲和NetSuite 雲ERP而研發,是一個數據驅動的客戶體驗優化和收入增長的營銷技術平臺,這個平臺打造營銷、擴充和管理整套流程,而且全面開放給經銷商和終端門店,門店只需接入明鏡雲,即可從流程上獲得全套支持,快速盈利。

在我看來,百洋最大的特點是對醫療行業的理解,而甲骨文的核心競爭力在最理解企業上雲。首先,縱觀整個行業,甲骨文是唯一的、全面覆蓋SaaS、PaaS、IaaS三層堆棧的雲。其中,甲骨文在SaaS上擁有多個行業的最佳實踐,不僅有SaaS端到端解決方案,還有全面、豐富、互聯、創新的雲技術套件。再有甲骨文是業界PaaS的領導者,而許多大中型的企業需要的並不是單純的SaaS,而是PaaS與SaaS整合的能力,這也是甲骨文獨有的優勢。同時在IaaS上,甲骨文的技術能力甚至不輸給AWS。

百洋醫藥,不僅是中國科技醫療的旗艦更是燈塔

顯然百洋在甲骨文的技術支撐下,已經走出了獨特的成長之路,正如宋青所說,百洋如今的定位是“CHINA GATE”,中國和海外市場之間,作為服務和技術的平臺,這是百洋最終的轉型方向。

賦能千千萬萬個“百洋”,甲骨文重塑雲上帝國

潘傑君認為,醫療行業正處在轉型變革的十字路口,百洋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成為行業當中的佼佼者。客觀的說,並不是每一個傳統企業,都能夠放開懷抱去擁抱雲,去向雲端轉型。

即便是總會站在潮流前端的科技巨頭們,在過去幾年中成功向雲轉型的也不過寥寥幾家,甲骨文就是其中典型的成功者。為了加快轉型的速度,甲骨文不惜在2016年斥資93億美元收購了全球第一的原生雲ERP廠商NetSuite,並以此豐富了雲端競爭力。

我們知道,行業內有很多家雲ERP廠商,但真正做到雲原生的只有今天的甲骨文NetSuite一家。所以,對百洋這樣領先的成長性企業而言,NetSuite就成為其選擇雲ERP的不二之選。

潘傑君說,“今天中國的很多成長型企業,都需要NetSuite。因為它所具有的很多能力,都是成長型企業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實時的庫存管理,對所有部門的數據串聯,簡化和靈活的IT部署等等。”

據瞭解,NetSuite在進入甲骨文體系之後就被寄予厚望,也獲得快速的增長。潘傑君曾在今年全球NetSuite大會上表態,“中國明年在新增客戶數量上,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二”。按照這個邏輯,NetSuite在中國的成長速度,將僅次於美國市場。中國擁有大量向雲轉型的大型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百洋就是典型的大型企業客戶範例。

而且NetSuite並不僅僅是ERP,它還提供了開發平臺去開放很多行業的解決方案。在我看來,這正是甲骨文的優勢之處,甲骨文的雲服務包括SaaS、PaaS和IaaS,業界很少有對手能夠同時在這幾個維度拿出強有力的產品。

同時,針對不同企業的上雲路徑。甲骨文已經有了全套的方法論。“甲骨文是開放的,比如有些企業並不是很適合上雲,或是某些業務需要在本地,那麼我們可以提供混合雲的理念。幫助客戶讓周邊的業務或非核心的業務先上雲,比如利用HCM雲完成企業招聘。”

顯然,甲骨文可以做到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客戶提供不同的上雲解決方案。無論是私有云,公有云,混合雲,甚至也支持公有云私有化的解決方案去做過渡,做到尊重客戶的選擇。

所以,為什麼說百洋具備了極強的樣板意義。除了醫藥之外比如新零售等行業,都處在雲計算驅動的業務變革期,一旦這些需求被激發,中國的市場機會甚至會超過傳統ERP時代。甲骨文可以通過賦能各行各業去激發中國經濟的活力,同時有機會重塑一個新的雲上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