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一無是處

近幾日,最大的熱點莫過於“中興”事件了。美國給中興斷了“糧”,使中興突然面臨生死存亡,引起了輿論的沸騰。形形色色的評論紛紛登場,大概看了一下,基本上有三種聲音:

一,嘲笑和詆譭。這種人每當美國做出對中國不利的事情時,他們就開始嘲笑中國,甚至是詆譭中國,恨不得美國“王師”一夜之間進中國,他們好有帶路的機會。這些人就是他媽的狗娘樣的垃圾。

二,悲觀。這次確實有些人顯露出悲觀情緒,認為我們的技術不行,會影響今後的生活。很理解這種情緒,畢竟我們的差距確實明顯,而且也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不過隨著我們技術的發展,這種悲觀情緒一定會煙消雲散。

三,興奮。消息傳來,一些人興奮的嘴巴都合不攏了。這些人是技術流,很多都是業內從業人士。他們清楚,過去由於市場的打壓,美國人佔據了99%的市場,他們能在僅剩1%的市場夾縫中生存太不容易,這次美國相當於主動退出中國市場,有了市場,就有更多的資金,就有更好的發展,在他們看來,中國核心技術發展的春天來了。

我一直想寫點什麼,無奈本人是非專業人士,只能先了解一下中國當前芯片等核心技術的現狀才能獻醜。這方面的知識太有限了,只能湊個熱鬧隨便聊幾句,還請海涵。

在惡補了一些知識和了解了一些專業人士的看法後,我個人並沒有那麼悲觀,當然也不是盲目樂觀。人家這次掐我們的脖子確實穩準狠,可以說打到了七寸。芯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普遍應用於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幾大領域,幾乎起著“生死攸關”的作用。如今,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我們確實跟人家有很大的差距,這些我們必須要認,而且還要接受教訓。不過也不能說我們一無是處,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還是有些基礎的。

傳統的CPU、GPU也能進行AI計算,但效率很低。這並不難理解,CPU什麼都能幹,就好像一個人,他能搞科研,還會畫畫,唱歌好,跳舞棒,會寫作,能演講,還懂管理,這就是CPU——全面發展可能意味著全面平庸。所以我們迫切地需要一種更專業的芯片,它特別擅長智能算法、深度學習,這就是NPU,一種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

如果中國的科學家現在才意識到NPU的重要性,則一切晚矣。幸運的是,中科院計算所是國際上最早研究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器的單位之一,他們進行了長達近10年的攻關,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了成果,若不及時推向市場,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失敗。所以2016年,脫胎於中科院計算所的“寒武紀”公司成立,寒武紀公司成立當年獲得千萬級投資,公司估值過億美元。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寒武紀獲得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國投創業、阿里巴巴、聯想等,估值10億美元。同年,寒武紀的芯片賣了1億元。2018年,寒武紀再次獲得投資,估值20億美元。

中國,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一無是處

2017年9月,華為發佈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之所以被稱為“人工智能芯片”,這是因為寒武紀在他們的芯片上添加了自己的智能芯片“寒武紀1A”。前文說公司剛成立第二年,寒武紀就賣了1億元芯片,而買方就是華為。在CES2018期間,外媒對比評測了麒麟970和蘋果A11在AI性能上的跑分成績,結果令評測人員吃驚,麒麟970大幅領先。

再說DSP,漢語叫數字信號處理器,應用場景有音頻視頻處理(語音、圖像、動畫),機器人、儀表儀器、自動控制、醫療、家用電器,還有大家關心的軍用雷達、保密通信、聲吶。以前這個東西的確是被攥在別人手裡的,長期依賴國外產品,自然一點兒安全感都沒有,封鎖是一方面,萬一人家留個後門,把你數據搞走,雷達就變成人家的了。和平時期,人家賣給你DSP芯片,但只賣給你低端的產品,讓中國武器裝備性能無法施展,很多武器不得不大材小用,牛刀殺雞。所以國產DSP芯片在2006年就列入了核高基計劃,這個重任就交給了中電十四所,中電十四所跟龍芯公司合作開發國產DSP芯片。

終於在2016年8月31日,華睿2號通過封裝測試,2017年10月,華睿二號出現在第三節軍民融合發展高科技裝備成果展覽會上,標誌著國產DSP芯片走向民用市場。

中國,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一無是處

雖然中國民用芯片大量進口,每年的芯片進口額已經超過石油進口總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但核心層級軍工芯片能夠實現自給自足。

由於商業級、工業級、軍品級、宇航級芯片各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因而各類芯片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就工作溫度而言,商業級CPU的工作溫度為0℃~70℃。而軍品級CPU的工作溫度為-55℃~125℃。

再比如在製造工藝上,現在最先進的手機芯片已經開始採用10nm製造工藝,但是即便半導體技術全球執牛耳的美國,很多軍用芯片依舊採用在很多電子發燒友看起來非常老舊的65nm製造工藝,原因之一就在於相對先進的製造工藝會導致芯片的電磁干擾耐受度變差。

此外,軍工芯片對性能的要求其實並不高,但對穩定性、可靠性,以及各種複雜地磁環境下的抗干擾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不少美軍戰機上依舊在使用比不少網友年齡都大的486或者奔騰芯片。

因此,中國在民用芯片方面大量進口,並不意味著核心層級軍用芯片無法自給自足。而且恰恰是軍用芯片有對性能要求不高的特點,使得國內自主設計的CPU、GPU等芯片雖然在民用市場缺乏競爭力,但經過改造後,在軍品市場不僅可以推進武器裝備信息化,還能保障芯片安全可控。

不過在這種高技術領域,也不要期望一口吃個大胖子。最近很多人在埋怨中國為什麼不早些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甚至說是茅臺耽誤了核心技術的發展。這種言論很可笑,中國十幾億人難道都能去研究芯片?茅臺的存在和發展核心技術並不矛盾。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的。中國九十年代就開始發展芯片技術,由於起步較晚,而且技術人家封鎖,我們只能從基礎一點點的做起。15年前美國人做微米級的芯片,不說行程電路的刻蝕工藝,只說後期封裝,一臺測試儀器上百萬美元,隨便就得有幾百臺這樣的測試儀,所有的圓晶C要100%測試,也許一批下來一個成品都沒有。而原晶廠根本不會等頭批測試結果出來再下料,三個星期的週期誰都等不起,人家是不斷改變生產工藝、不斷投料,光調整生產工藝就要花幾千萬美元。每批次產品挑樣品做刨面分析,幾十萬倍電子顯微鏡下幾十個工程師用肉眼找壞點。這是樣品階段,投入生產後,初期的成品率低的嚇死人,每天幾十萬美元報廢,一般要三個月後才能爬升到50%,半年後達到90%。好不容易生產穩定了,生產壽命也到了,該下一代產品出爐了。這還只是微米時代,現在已經到了納米階段了,天知道有多難。

難歸難,但困難我們見得多了。據我所知,中國芯片產業佈局基本完成,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勢頭正盛,產業鏈整體上從中端往高端延伸,美國人當然要擔心了,他們如果再不下死手攔截就來不及了。然而現在不是百年前那個外海停幾艘軍艦就能屈服的中國,現在是從核訛詐和全球封鎖的絕路中殺出來的中國,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有基礎,也有人才,美國既然封鎖我們,那就意味著中國市場勢必要放棄一部分,這些年來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核心技術企業會充分利用市場,回籠資金,加大投入,逐步提高,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的。

最後,我還是想說,上世紀60年代,是赫魯曉夫的核訛詐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有了兩彈一星;上世紀90年代發生了臺海危機,是克林頓告訴我們,你們中國軍力不行,還有待加強,所以中國加大國防投入;進入21世紀,是奧巴馬告訴我們思想不行,要加強教育,所以中國開始反西方有害思潮,打掉了一大批垃圾公知;如今特朗普又告訴我們你們核心技術不行,從此中國將步入技術攻堅……國外一代又一代的領導人為中國操碎了心,真是感激不盡,有朝一日,一定要給他們發一噸重的獎牌,以此紀念他們永垂不朽的功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