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只有這個皇帝和大臣稱兄道弟,不坐龍椅,只當了33天皇帝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歸,又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二月向張邦昌宣讀冊文:“太宰張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處位著忠良之譽,居家聞孝友之名,實天命之有歸,乃人情之所傒,擇其賢者,非子而誰?是用冊命爾為皇帝,國號大楚,都於金陵(今南京市)。自黃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場仍舊。世輔王室,永作藩臣。”三月初一張邦昌前往尚書省,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殺大臣,縱兵血洗汴京城。於是張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史稱“靖康之變”。

歷史上只有這個皇帝和大臣稱兄道弟,不坐龍椅,只當了33天皇帝

為了不背上罵名,張邦昌甚至準備自殺,但金國皇帝卻威脅道:“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也就是說,如果張邦昌不答應登基,金國就會大開殺戒。無奈之下,張邦昌極不情願地坐上了皇位。但是,在他登基之後,不僅不在大殿辦公,而且拒絕大臣向他行君臣之禮。

但是,別看張邦昌以前跟著王黼瞎混,這回卻似乎真是高風亮節。首先,他雖然坐了這個皇位,卻從不自稱為朕,只稱“予”,還把批改公文的地方設在文德殿,而不是一般帝王的紫辰殿或垂拱殿。第二,堅持不坐龍椅,龍椅都是南向放置的,他執意將自己的桌椅改為西向,制止官員對自己進行跪拜。其聖旨不稱“聖旨”,只讓人稱作“手書”,和臣下們一直保持同級的同僚狀態,可謂恭謹守禮,嚴依臣法。

歷史上只有這個皇帝和大臣稱兄道弟,不坐龍椅,只當了33天皇帝

更有意思的是,張邦昌還多次對文武百官說:“咱們以前都是同僚,現在依舊保持之前的關係,你們誰都不許喊我皇上,以兄弟相處就可以了。”金兵撤走後,張邦昌立馬將玉璽交給趙構,擁立趙構為皇帝,不久後,趙構就找個罪名把他賜死了。

張邦昌是個爭議人物,分別在宋史,金史,大金國志中錄有傳記。從傳統史觀來看,張邦昌被金國立為傀儡皇帝,賣國求榮。現代史觀也仍多為下評。而關於其偽楚的帝王身份,在主體史觀下也普遍得不到承認。

歷史上只有這個皇帝和大臣稱兄道弟,不坐龍椅,只當了33天皇帝

張邦昌其人,有救國之心無御虜之能,心懷救民的慈悲但卻沒有救國的忠烈,被逼即位其實是一種妥協和懦弱,只是這種懦弱本身並不無恥。

張邦昌如果真想當漢奸,像石敬瑭那樣當一輩子兒皇帝起碼能保住身家性命。

但如果張邦昌真是忠臣,就當如於謙、史可法這種,發動汴梁百姓以死保大宋三百里江山。

張邦昌即非漢奸也不是忠臣,他沒有做大事的氣量和本事,卻也還沒泯滅良心。

這種矛盾糾結的人物,我們稱之為“被時運裹挾的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