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嬰兒腹瀉高發期,這五個護理小錯誤你要知道!

每年春夏轉季,是嬰兒腹瀉的高發期。

在這期間很多寶寶會出現拉肚子的現象,有家長就提問:"到底怎麼樣才算是嬰兒腹瀉啊"?

夏季嬰兒腹瀉高發期,這五個護理小錯誤你要知道!

何為嬰兒腹瀉

因為新生兒本來每天大便的次數就在2-4次不等,母乳餵養的寶寶排便次數可能會更多。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寶寶排便的次數會逐漸減少,一般3個月之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而判斷嬰兒是否腹瀉的依據除了留意寶寶的大便次數之外,還要留意寶寶的大便的形狀。

嬰兒腹瀉的主要症狀有:

  • 輕度拉肚子:每天大便5-6次,甚至更多。大便是呈蛋花樣或水樣,黃色或黃綠色,可伴有低熱、溢奶等情況,但精神尚好,食慾稍微減少,無脫水現象;
  • 中度拉肚子:每天大便7-8次以上,便便稀水一樣,氣味酸臭,伴有發中燒。
  • 重度拉肚子:每天大便10次以上,水樣便,黃色,嘔吐,發燒,尿少,食慾差,體重明顯下降,而且伴有脫水,鉀、鈣、鎂血癥等。

如果爸媽們看到寶寶在拉肚子的時候,出現水便樣就要注意了哦!有些寶寶還拉的時候還會像從屁股裡噴射出來一樣,或者伴有腹痛、腸胃不適等症狀的。

很多家長看到寶寶腹瀉的時候,就不淡定了。

各種止瀉藥,止瀉貼的就用上了。

但其實,寶寶腹瀉是分很多種類的,一昧讓寶寶不拉肚子是不太正確的哦。以下幾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小錯誤,希望各位家長注意一下哦!

誤區一:打針吃藥好得快

有的家長啊,一看到寶寶拉多幾次,就害怕寶寶會瘦和脫水,就要求醫生給寶寶打針或者吃藥,能立刻給寶寶止瀉,縮短病情。

但是,口服補液鹽、飲食的護理也想當重要,否則腸胃不好,藥物是很難被吸收的,即使打針輸液藥效也不一定理想。

誤區二:吃止瀉藥

這沒毛病,寶寶腹瀉就給止瀉藥吃啊!!!所以很多家長會擅作主張的自己給寶寶吃止瀉的藥。

但止瀉藥並不能止住所有的腹瀉的,例如一般的止瀉藥對細菌性痢疾無效。

誤區三:限制飲食

寶寶出現腹瀉的時候,一般食慾都不會太好,而爸媽們覺得寶寶吃了就拉是在辛苦,就想著限制寶寶的飲食。

但是,過度的限制寶寶的飲食會讓寶寶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補充,對病情也沒啥幫助。而爸媽們要做的就是合理的安排寶寶的飲食,吃點寶寶容易消化的食物,例米粥、麵條等。

誤區四:濫用抗生素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只有寶寶在醫生確認為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時候,才有需要使用抗生素,且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要擅自給寶寶使用哦!

誤區五:少給寶寶喝水

飲食會加重寶寶的負擔,所有有些爸媽想著給寶寶少喝點水吧!

這是相當錯誤的,本來寶寶腹瀉就拉出了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是很容易脫水的,這個時候更應該多給寶寶補水或者補充口服補液鹽。

有人問,這個口服補液鹽是家裡用的那種普通鹽水嗎?

不,這個口服補液鹽是屬於處方藥物來的。

口服補液鹽含有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和葡萄糖。

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嚴格遵照醫生指示給寶寶配置口服補液鹽

給寶寶喝的時候一次不要喂太多,以免引起嘔吐,小口小口的喂,次數可以稍多點。

如果寶寶喝不完,涼了之後可以溫一下再繼續喝,但存放時間不能超過12個小時,最好每次少量衝,儘量少剩下。

嘮叨說

腹瀉期間,一定要及時處理寶寶的糞便,用溫水洗淨屁股再穿紙尿褲,而且一定要勤換(2-3小時),以免造成紅屁股。

冠親嬰語學堂:讓你度過快樂孕期,教你如何科學育兒。

貝知美·用心打造守護寶寶健康的紙尿褲、成長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