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中華民族,向來都是以孝順父母為最重要的道德標準。孝敬父母是我們的一種責任,贍養父母是我們的義務。孝敬父母是一種美德。反之,不孝敬父母的人,我們都會唾棄,一個擁有親情的人是幸福的,一個模式親情的人是可悲可恨的。我們不管是求職也好,交際也好,都會以這個人孝不孝順父母作為我們選擇的重要標準。

百善孝為先,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品德形成的前提,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在人的一生當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為了養育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贍養父母都做不到,誰又會相信他,與他打交道呢?

百善孝為先,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常言道“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很多兒對自己的父母非常孝敬,凡事都像著父母。然而,結婚了,面對自己的公公婆婆,則來了個大拐彎,不僅不願意和他們一起住,一起吃,還會怨恨他們。從不給公婆買東西,即使買,也會沒聲好氣的甩給他們,就像他們上輩子欠了她的一樣。公婆有一些做得不和自己心意,便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公婆好心好意做的一點事情,不但得不到善意接受,甚至還會遭來埋怨。對於公婆經常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所以,關於婆媳關係的話題便鋪天蓋地,吐槽婆媳關係的人大有人在。而自己的孩子大多都會看在眼裡,這樣的事情,有沒有想過自己老的時候?

百善孝為先,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能孝敬父母的時間是一天一天地遞減,如果不及時行孝,會徒留眾生的遺憾。孝敬父母不僅要保證他們的物質生活無憂,還要在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現在很多老人,雖然子孫滿堂,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兒女因為工作等緣故幾乎都不在父母身邊,平時也很少見面,在感情上很渴望能與兒女團聚。日子雖然過得殷實,但很多留守老人都覺得不幸福,常感到孤獨寂寞。因此,更要稱他們還健在時,多陪陪在他們身邊,多孝順他們,多聽聽他們的嘮叨。

百善孝為先,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父母與兒女之間註定成為不了朋友,但可以像朋友那樣去交往。在他們的觀念上與我們年輕人之間存在著一些分歧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因為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希望自己之女更好。再者,我們要多提倡長輩與晚輩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相互尊重,在觀念上要相互磨合轉換。傳統的觀念中也會有一些優秀的思想,值得我們年輕人去深思借鑑。

百善孝為先,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老人越老越像小孩,俗語說的“老小孩”。他們的心與兒童的心是一樣的脆弱,老人的自尊心隨著年齡增長,會變得很強,他們從心底裡感受到自己就要被年紀淘汰,怕被拋棄,怕自己在兒女面前一無是處。所以,不要去頂撞老人,他們年輕的時候被人頂撞幾句是不會放在心裡的。而到老了,進入了弱勢全體,他們生存的第一價值是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不要為了區區小事而斤斤計較,更不要對老人發脾氣,增加老人的心理負擔,要多理解,多寬容,多退讓。還有一條,就是要讓老人覺得自己依然還是子女的依靠,即使你懂得一件事怎麼做,但還是會請教老人,老人老了就會有被需要的心理。

孝敬老人,就讓老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作為子女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代替老人的想法。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善待父母,不僅是為了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