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絕望之時,一國稱:“願成為中國國土”,如今成日本領地

供奉是古代中國用來解決對周圍國家的掌控的一種重要方法,早在很久以前,菲律賓的國王年年都會到中國進獻貢品,不巧一次突發事件,國王在來華的路上突然得了病,而且死在了中國山東省德州一帶,當時的時任皇帝朱棣為了祭奠這位蘇祿國王,便修建了一座陵墓。

中國最絕望之時,一國稱:“願成為中國國土”,如今成日本領地

可是,如果兩個國家切斷來往又怎麼做呢?在清朝末年由於當局者的昏庸無用,導致周圍的一些小國不向中國朝貢,這表明兩個國家之間切斷了來往。但是總會有一些意外發生,在清朝晚期最窮困潦倒的時候,卻存在這樣一個小國任然繼續和中國保持關係。

中國最絕望之時,一國稱:“願成為中國國土”,如今成日本領地

19世紀70年代,有人表示徹底結束琉球與晚清政府之間大的聯繫,同時還要對琉球大刀闊斧的改革。12月份就向日本政府上交了計劃方案,強烈要求徹底斷絕與晚清政府的聯繫。後來,日本派遣松田去琉球傳達都決策。7月松田到達琉球,與琉球攝政王會面,把取消琉球福州館,暫停向晚清政府的進獻朝貢,不在同意晚清的冊封,以及在琉球設立分部等這些決策傳遞給它們。並且需要立即執行。但是攝政王尚健因為事件重大,且藩王因病在床,明確表明了不願意執行命令

中國最絕望之時,一國稱:“願成為中國國土”,如今成日本領地

隨後8月,病床上的藩王尚泰親筆寫了一封信給日本,表示與中國之間中斷外交就如同子不認父,將養育之恩拋之腦後,有失道義。所以他希望日本方面能夠收回成命,後來,琉球的官浦添,池城,富川,這三司親方,也紛紛表達不願意與晚清政府斷絕來往的提議。

可是日本方面沒有就此放棄,任然要求松田再次前往琉球,去闡述當前的世界格局,松田來到病床前和藩王直接交談,可是沒有得到任何肯定的應答,松田憤怒而去。

中國最絕望之時,一國稱:“願成為中國國土”,如今成日本領地

無論怎樣,琉球的掌權者始終沒有向松田妥協,堅決不答應與中國斷絕藩屬關係,轉眼到了9月,池城作為琉球的三司其中之一,其親方坐船前往日本,並向日本的當局者上交了申請書,希望能夠與晚清政府繼續維持藩屬關係,保持國體不變。然而掌權者卻態度強硬的表示沒有可能同意琉球的要求。

琉球在政治上不願意配合日本當局,日本繁忙決定直接使用武力來強制要求琉球妥協,由於琉球軍事力量薄弱,便向清政府尋求幫助,,可是當時的慈禧太后卻殘忍拒絕了琉球的請求。

中國最絕望之時,一國稱:“願成為中國國土”,如今成日本領地

因為琉球距離大陸太遠,兵力難以到達,而且琉球的進貢太少,不值得為了這塊彈丸之地用武力。同時慈禧手下宦官也讒言盡出。最後由於清遲遲沒有出兵,琉球被日本吞併。

當時的清政府是有實力拿下日本的,日本國內動亂,沒有太多戰鬥力,這樣的大好時機錯過,著實可惜。琉球在東南沿海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放任日本自由行動對東南亞地區的穩定也帶來極大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