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孫子兵法及戰略1》:看計篇在三國中的應用

上一篇筆者詳細介紹了《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計篇,現在就讓筆者來詳細介紹該戰略在三國中的實際應用:

“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

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 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等多也; 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等少也。多等勝,少等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你所不知道的孫子兵法及戰略1》:看計篇在三國中的應用

這一篇敘述意義重大,在三國中就得到了實踐,並大獲成功。

預局勢曹操勝官渡

官渡之戰前,曹操在兵力、土地、資源等方面都遠非袁紹的對手,此時郭嘉和另一名智多星荀彧,便向曹操分析曹、袁之間的強弱優劣。他們指出,曹操看似處於弱勢,卻非袁紹能比。當年楚、漢爭霸,項羽實力雖強,終究不敵劉邦的謀略,更何況袁紹有十敗,而曹操有十勝。

所謂“十勝”指:一、待人處世: 袁紹重視繁文縟節,講究形式; 而曹操出於自然,毫無做作。這是第一勝一-“道"勝。二、政治號召: 袁紹割地稱雄,形同叛國; 而曹操奉戴天子,名正言順。這是第二勝一一“義”勝。三、管理方法: 袁紹政令鬆弛,權力不彰; 而曹操的管理重紀律,講制度。這是第三勝一-“治”勝。四、用人舉才: 袁紹外表寬厚,實際上多疑猜忌,對屬下不信任,只任用自己的親戚子弟;而曹操平易近人,精明睿智。用人只問有無才幹,不考慮他的出身背景,用了之後,則信賴不疑。這是第四勝一一“度”勝。五、謀略決斷: 袁紹深謀遠慮,遇事卻遲疑不決,錯失先機; 而曹操行動果敢,又能隨機應變。這是第五勝一一“謀”勝。六、領袖魅力:袁紹喜歡高談闊論,謙恭揖讓,一意追求美好的外在形象,但所吸引的只是一些好說大話、浮誇不實的人士; 而曹操待人推心置腹,不重虛名,忠誠正直而有遠見的人才都願意投效。這是第六勝一一“德”勝。七、道德聲望:袁紹看見他人挨餓受凍,不忍之情,溢於言表,對於眼前看不見的民間疾苦,反而忽略不予重視; 而曹操對於眼前小事。似乎不甚注意,但能著眼於天下大事,考慮周詳,恩澤遠播,贏得民間聲望。這是第七勝一-“仁”勝。八、識人能力: 袁紹左右的官員彼此明爭暗鬥,爭權奪勢,打小報告風氣盛行; 而曹操用人有一定法則,不為讒言所惑。這是第八勝一一“明”勝。九、法治制度: 袁紹是非不分,漫無標準; 而曹操堅持是非,部屬做對了,就以禮相待,做錯了就用法令制裁。這是第九勝一一“文”勝。十、軍事才幹: 袁紹用兵喜歡虛張聲勢,不合兵法; 而曹操能以寡擊眾,用兵如神。這是第十勝一一“武”勝。

《你所不知道的孫子兵法及戰略1》:看計篇在三國中的應用

曹操進一步分析道:“我很瞭解袁紹這個人。他志向高,但智謀低; 外表英勇,但膽識不足; 兵多將廣,但權責不明; 善猜忌,不能建立威信; 將領傲慢,不聽指揮。因此,他的土地雖廣,糧食雖多,到頭來只不過是奉送給我們的禮物罷了。”荀彧也認為:“袁紹的兵員雖多,但是紀律不整。手下幾名謀士,田豐剛直,容易犯上; 許攸貪婪,操守不佳; 沈配專權而沒有謀略; 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這幾個人一定無法團結、互相排斥,內鬥難免。至於顏良、文丑,一介勇夫罷了,不難制服。”

袁紹這些缺點,在日後與曹操的官渡大戰中,終於一一暴露。先是為了幼兒的病情,他竟然放棄漁翁得利、可乘虛出擊曹操的大好良機; 後來又剛愎自用,不聽田豐、沮授等獨具慧眼之士的勸告,輕率出兵。在整個戰役過程中,袁紹處處顯出他應變力不夠、包容性不足的毛病。

《你所不知道的孫子兵法及戰略1》:看計篇在三國中的應用

由於曹操及其參謀人員能夠確切評估曹、袁陣營的實力,並且充分了解到,人口、領土等有形的資源只是賬面上的數字,並非勝負的關鍵,故能步步為營,運用自身所擁有的人才資源。在官渡一役中全力一擊,大敗袁紹,扭轉劣勢。而袁紹病死後,兩個兒子為了爭奪權位大打出手; 袁紹手下的高級將領也為了各擁其主而內訌。先期得勢、風光一時的袁紹,果然後勁乏力,大好江山只好拱手讓給曹操。

“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孫子用淺顯明瞭的語言道出了一個寓意深刻的道理。由於曹操及其謀士能夠確切評估曹、袁陣營的實力,並且充分了解到,人口、領土等有形的資源只是賬面上的數字,並非勝負的關鍵,故能步步為營,運用自身所擁有的人才資源,在官渡一役中全力一擊,大敗袁紹,扭轉劣勢。可見,知與不知在戰爭中可致勝敗之言並非妄語。

《你所不知道的孫子兵法及戰略1》:看計篇在三國中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