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的五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奇

紫砂在全世界僅為宜興所獨有,紫砂發源於宜興,而紫砂之泥則產自宜興古鎮丁蜀的黃龍山。由紫泥、綠泥(本山綠泥)、紅泥構成的紫砂泥自古被稱為神奇的富貴土、五色土,它自身擁有和茶具相聯繫的獨特材質,紫砂泥的化學構成以及它所形成的雙氣孔特性使紫砂茶具既具古樸的美觀,又具茶具的實用性。用紫砂壺所泡之茶不易失味,而且還有利於儲氧並有益喝茶之人的健康;此外,用不同的紫砂器沖泡不同的茶葉可以品出各種茶類的品質。

紫砂文化的傳統工藝更是嘖嘖稱奇:從神奇的泥料到奇美的茗壺要經過很多程序,傳統的紫砂全手工成型有100多道獨有的工藝步驟,這些程序的奇特可以說是紫砂文化獨有的一道風景。

從明代始,紫砂器就被當時的貴族士人看成是富貴的象徵。紫砂,作為一個局部地方性的工藝品,現已稱為中國古老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小的一個茗器中,竟能看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足以稱為中華藝術史上的一枝 “奇”葩!

第二個特點:美

紫砂壺造型千姿百態,方非一式,圓無一相,可說是一座壺藝造型的藝術寶庫。

抽象地講紫砂陶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韻,一樣能令人意遠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氣,即氣質,陶藝所內涵的和諧協調色澤本質的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座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 紫砂文化的五大特點

  • 賈益芳作品《瑞獸(宏林)》

第三個特點:趣

隨著廣大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和藝術的追求品味也越來越高。曾經被視為達觀顯宦和文人雅士身份象徵的紫砂壺,現在也走進了尋常百姓之家。盛世的繁榮帶來了收藏界的繁榮,在浩若繁星的各類收藏品中,紫砂壺以其獨特的觀賞和使用價值,牢牢地吸引住了廣大收藏愛好折的目光,她就像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已經成為廣大收藏愛好者藏品中的新貴。

紫砂茗壺可以明性聚氣,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品茗玩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紫砂壺收藏者的一大樂事。一件看似普通的紫砂壺,在藏友精心呵護下,就會一天天地顯示出其不凡的品質。

第四個特點:容

古往今來,紫砂銘壺質地古樸純厚,不媚不俗,與歷代文人雅士氣質十分相近,文人玩壺視“雅趣”參與其事即成“風雅之舉”,當文人與藝師結合的時候,紫砂文化必將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

著名金石書畫篆刻家陳曼生,以其自身深厚的文化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與當時著名的制壺高手楊彭年合作創制了文人紫砂珍品代表作“曼生十八學士壺”,其壺藝之精湛、質樸而高古的藝術氣韻,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迴歸文人雅士返璞歸真的境界,達到了心境的融合,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壺昇華為融合多種文化的載體,紫砂壺從此便以純粹文人化的身份而躋身於藝術珍品之列,成為當時文人士大夫階層極力推崇的藝術珍玩。因此,紫砂茗壺往往和詩詞、書畫、篆刻相兼於一體!

歷代文人墨客、書畫金石家參與紫砂壺創作的同時,更提高了紫砂壺自身的藝術價值,文人意趣給紫砂壺注入新的藝術活力,更是體現了紫砂器包容萬象的壺中天地,所謂的“小壺大意”就是這個意思。

第五個特點:和

紫砂茶具不僅僅是一種喝茶的器物,更是一個富有神韻的天地。一個非常簡單的壺,往往能體現出非凡的意境來。壺的背後是歷史悠遠的中國茶文化,而壺的本意則是讓人心平氣和。

2006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訪問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特意以一把“提樑石瓢”款式的紫砂壺相贈,並意味深長地寄語道:“中國茶文化追求心平氣和,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和’觀念,相信當前的國際事務也可以‘心平氣和’地來解決。”一壺一席話,令安南讚歎不已,同時也體現了以紫砂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至高地位。

紫砂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這個符號積澱了很多人文以及社會的價值,更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讓人們的精神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中得以傳統意義上的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