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工藝性

紫砂壺的工藝性

什麼是紫砂壺的工藝性

紫砂壺的工藝性主要指做工,由於壺式不同,其工藝要求也有所不同。如“光貨”圓器的形式美感體現為“圓、穩、勻、正”四個字。“圓”,是要求壺形珠圓玉潤,韻律流暢,有骨有肉,骨肉停勻;“穩”,指器形的安定感,要求擱放平穩和視覺穩定;“勻”是指壺式各部分之間比例勻稱,以均衡為美;“正”指器形規矩嚴謹、端正挺括。“光貨”方器的形式美感體現為“方中寓圓,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輪廓分明,平衡莊重,口、蓋、紐、把、嘴等部件與壺形相協調。

“花貨”壺式的形式美感體現為巧形、巧色、巧工。巧形指器 遠用形的新穎性,構思巧,有寓意,理趣兼具。巧色是用紫砂泥的色彩語言,加強肖形畢真的效果,童趣雋永。巧工是以運用提捏塑鏤雕的手法,肖形狀物,形神兼備。

紫砂壺工藝的好壞,只要不是過於離譜,一般不會影響到其實用性,但卻會影響到它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工藝性鑑賞

紫砂壺的工藝性

《葡萄》-江曉燕作品

紫砂壺的工藝性是指製作的技術水準,也是評審壺藝優劣的準則。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與流暢。尚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水準。

【泥】:紫砂壺獨特之處在於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性。所以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在於其用泥的品質。雖然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差異,與其使用的功能無關。但就使用的習慣而言,紫砂壺藉著泡茶品茗不斷地撫摸,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靈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豔、質不膩」的顯著特性。所以,選購紫砂壺應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形】:即壺的形象,也就是形狀樣式。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其間蘊藏了豐富多采的完美器形,彙集了歷代藝人的創作智慧和心血結晶,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讚譽。至於選擇何種形狀樣式的壺為佳,則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難論定。不過,因紫砂壺屬於整個茶文化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應屬茶道所追求的「滌淨煩囂,淡泊明志,超世脫俗」的意境。而“古拙素雅”與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壺的造型考量應以能表現“古拙”氣氛的為優選。

【款】:即壺的款識。紫砂壺的署款,素來非常講究。它不同於一般作品的自屬圖章戳記式的格局。因壺藝的韻致格調和書法繪畫藝術同傳,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鑑賞紫砂壺款有兩個意義:一是監別壺的作者是誰;一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壺的裝飾藝術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特點。所以賞一把紫砂壺,除講究泥料、造型及製作技藝之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給每一位壺藝愛好者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功】:是指壺藝的功能美,有別於實用功能的訴求點。這些年來大陸市場逐漸開放,臺商大舉介入紫砂市場,遂使砂壺市場益形蓬勃發展,砂壺產品屢有新作問世。只是紫砂藝人創新作品,徒講造型的形式美,卻忽視了功能為用的美。蓋有些藝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砂壺功能的發揮,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過程,有的砂壺已然出現「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嚴謹及出水流暢四個方面。按目前臺灣家庭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聚飲,宜採用容量三五0毫升為佳,無論手拿手提都只需舉之勞,所以人稱「一手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