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研高 徐安碧 笠蔭壺

宜興紫砂壺藝,近幾年出現了新的繁榮。老一輩藝師累有新作問世;秉承著傳統藝技的中年藝人各擅勝場,新一代青年技工迅速成長,砂壺藝苑中群芳爭豔,欣欣向榮。紫砂陶藝出現了史所未有的鼎盛景象。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藝人在創新。 本文就壺藝的創新作簡約的論述。

紫砂壺藝的形成,是歷代陶工和民間藝人世代相承的結果,是人們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的過程。丁蜀鎮蠡墅羊角山古窯出土的大量紫砂殘器證明,紫砂陶器遠在宋代已開始燒造。執把注水壺、提樑注水壺等均是源於生活,來自民間,經創造而又用於生活的生活日用品。其造型簡樸,製法粗獷,質堅耐用,裡外不施釉。隨著飲茶品茗風尚的發展與盛行,砂壺從田間勞作的攜水用具而進入庭堂,成為家中飲茶的器皿。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時大彬 蓮瓣僧帽壺

一、大彬制壺妙不可思

據傳,明正德年間,吳頤山的書僮供春「給役之暇,竊仿老僧心匠」,試著跟金沙寺僧捏製茶壺。周高起著《陽羨茗壺系》中嘉譽供春的作品雲:「栗色闇闇,如古金鐵,敦龐周正,允稱神明垂則矣!」則供春就成為紫砂陶藝史上第一個被記載下來的大師傅。至明萬曆年間紫砂壺藝術被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推上了新的高峰。其中以時大彬壺藝最為突出。明許次紓在所著《茶疏》中說:「往時龔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時大彬的壺「不務妍媚而樸雅堅緻,妙不可思。」確有獨特的高雅風格,堪稱一代名工。大彬所制茗壺款式甚多,有僧帽、菱花、六方、書扁、瓜稜、八角等,其泥質溫潤凝重,造型深厚健樸,可謂壺藝之典範。他的工藝技法至今仍值得借鑑和學習。自清以降,清皇朝更把紫砂壺列為貢品。這可從故宮博物院藏康、雍、幹御用紫砂器中找到左證。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陳鳴遠 南瓜壺

二、藝高技精陳鳴遠

其後,以陳鳴遠為代表的制壺高手,吸取自然瓜果、植物之形態,進行寫生、變化、取捨、誇張,充分發揮紫砂泥材質之優良特性,制茗壺及文房雅玩,堆、雕、捏、塑,藝高而技精,獨創一格。吳騫編《陽羨名陶錄》一書中,有「鳴遠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製作精雅」等記述,可見他已達相當高的水平。其時,宜興砂壺藝術進入宮廷,遠銷海外,故有「海內競求鳴遠碟,宮中豔說大彬壺」之譽。壺藝的創新使「荊南土俗雅尚陶,茗壺奔走天下半」(《陽羨茗壺系》)。

與陳鳴遠同時代的名手較多,許龍文、聖思等均可謂一流好手。《茗壺圖錄》一書中,日人奧蘭田藏許龍文制葵花壺一件,「流直把環,通體以秋葵花為式,花瓣參差,向背分明,如笑如語」,「許氏巧手,制壺無一不竭盡智力,而茲壺精製尤窮神妙,非他工之可擬論」。南京博物院藏聖思所制之桃杯一件,藝精技巧,堪稱捏型工藝的佳品。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陳曼生 石瓢壺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陳曼生 壺銘

文學藝術導師陳曼生

壺藝高雅風格之提高,陶刻裝飾起了很大的作用。十九世紀初期,文人雅士日益愛好壺藝。陳曼生、郭頻迦等積極參與壺藝。以書法、繪畫、陶刻來裝飾宜興砂壺。集節古詩詞之佳句,或自撰銘文;或與茶事清趣相聯,綴以書法、繪畫,奏以乃勁的金石刀法,使壺藝與陶刻取得和諧的統一。猶如紅花與綠葉,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砂壺造型千姿百態,可謂彙集器皿造型藝術的寶庫,其間蘊藏著豐富多采的完美器形,彙集著歷代藝人的創作智能,經數百年來的反覆提煉、修改,日臻完善,沿傳至今,雖古猶新,掇球壺、仿鼓壺、漢扁壺、線雲壺、菱花壺、合菊壺、風捲葵壺、魚化龍壺……,各呈儀態,蘊蓄著紫砂壺藝獨特的風格和內涵的精華。

探索壺藝的創新,既要有取捨地繼承傳統的優良特色,又要能吸收新的東西。要有新的突破,要能夠發現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內在真諦;而這個真諦就是美的本身。一件較為完美的作品,必須自己能夠抒發藝術語言,給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藝術感受。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邵大亨 八卦束竹壺

一代名家邵大亨

以邵大亨的作品為例,大亨為砂壺藝術上的傑出代表。清嘉、道以後百五十餘年中,無有超越他之上者。據《宜興縣誌》中高熙「茗壺說」贈邵大亨君一文載說他「善於仿古,每專覽前人名作輒心揣手摹,得者珍於璧,其佳處,力追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又說:「其掇壺、頂、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嘴把胥屈自然,若生成者,截腸嘴,尤古峭,口內厚而狹,以防其缺氣;眼外小而內錐,如喇叭形,故無窒塞不通之弊……」,可見其技藝之縝密高超。邵大亨的主要作品如龍頭一捆竹壺、蛋包壺、掇壺、仿鼓壺、魚化龍壺等等,無不精美絕倫。我仿製大亨作品的第一件就是掇壺,作於1936年。我的創作體會是:首先做到形似,其後做到神似,最後有所突破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經仿製邵大亨的作品,壺藝水平產生了飛躍。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研高 徐安碧 周盤壺

壺藝三要形神氣

通過歷時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和不斷總結,我認為壺藝創新要注意三個要素:

其二是神,即壺的神態,也就是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情趣。創作的時候,萬不可僅在平面上探求,而要在起伏上思考。一切生命都是從一箇中心迸生出,然後由內到外,滋長髮芽,燦然開花。要設想形象(壺)正迎著你,向你突出,向你訴說,向你表達。這種形象具有一種強烈的內在衝動。這樣的藝作就具有了生命,就有了神。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研高 徐安碧 元首壺

其三是氣,即壺的氣質,也就是形象內涵的實質性的美的素質。紫砂壺藝是實用工藝美術產品之一,是具有藝術氣質的實用品和裝飾品,要求產品的氣質要美。因為壺藝產品是為生活服務的,這就要求做到美與實用相結合。裝飾生活,適用於生活,既方便實用,又能陶冶性情,從使用中獲得美的感受。這就是氣質上的美,是健康的美,而不是病態的美。藝術的本身就是感情。如果沒有輪廓、線條、體積、比例的學問,沒有基本功紮實而又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完美的作品其本身就具有充沛豐富的感情在抒發,在感染著人。在我們看來,線條和塊面不是別的,是內在真實的標誌。我們的目光透過表面一直潛入內心。當我們表現形象時,便會用內涵的精神 — 氣質來豐富形象的本身,強化藝術的感染力。

壺藝的創新如能做到形、神、氣三者融匯貫通,方可稱為佳作。誠然,這是不容易的事。需要有紮實的基本技能,豐富的生活積累,嚴格縝密的技巧,要有對泥原料、成型、燒成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工藝流程的深入瞭解和掌握等等。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宜興紫砂壺藝的形神氣

研高 徐安碧 祝福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