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雷軍?

為什麼是雷軍?

雷軍

導讀:關鍵的兩次逆襲成就了昨日的雷軍,也將處於困境中的小米力挽狂瀾。

文/馮霄霞

毫不誇張的說,雷軍是中國互聯網創業史當中極具故事性的人物,讀懂雷軍可以說就讀懂了很多關於中國互聯網上半場的故事。

今天,中國手機界的"蘋果"——小米八週歲了,它可是雷布斯一手帶大的孩子,時光荏苒,一轉眼八年,小米今天的成功用雷軍的話說,歸功於價值觀的勝利。

雷軍近日在公司內部郵件中提到,八年前小米從十來個人到現在近兩萬名員工,如今,小米的手機業務穩居全球前四,其硬件生態鏈產出了一系列世界級產品。小米提供的數百種優秀產品和豐富的互聯網服務徹底改變了很多行業的面貌,深刻影響了全球幾億人的生活。並強調,小米所有的成就歸根結底是價值觀的勝利。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堅持創業心態,堅持和米粉交朋友。

樸實的價值觀是否也透露著大多數人難以堅持的簡單事實,特別是在追求利益至上,焦慮的時代,再一次驗證著正道成功的真理。

雷軍的成功確實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最關鍵的兩次逆襲成就了昨日的雷軍,也將困境中的小米力挽於狂瀾。

1

求伯君:"雷軍。要不你上?"

雷軍:"那我先幹著?等找到適合的人我再退下來?"

這是1998年雷軍和求伯君的對話,當時的金山正處於窘境,幸虧聯想以450萬美元入股金山,才給了金山喘口氣的機會,聯想的入股使得金山內部的股權有所變動,之前雷軍通過股權激勵佔有金山23%的股權,聯想援手後股權降為到16%,求伯君從40%變為28%。

當時的求伯君想到企業經營的種種困苦,想退居二線,把企業的經營權讓給雷軍,這才有了後來他對雷軍試探性的發問:"雷軍。要不你上?"雷軍也戲劇性地回答了:"那我先幹著?等找到適合的人我在退下來?"這樣頗具喜劇色彩的對話成就了雷軍,也成就了後來的金山,雷軍真正成了金山的CEO,開始了未來進軍互聯網神壇的征途。

在雷軍接任CEO 之後,與金山一起奮鬥八年,終於把"金山"帶上市。

回顧過往,求伯君在雷軍生命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雷軍的伯樂,在那樣的時勢下,使得雷軍有了天時和地利的助力。

早在武漢大學讀書時,雷軍就接觸到WPS,看到求伯君寫出的軟件,雷軍心底由衷喜歡,求伯君不僅是中國所有程序員的偶像,更是雷軍心之嚮往的目標。

趕的早也趕的巧,那正是一個有利的風口期,正值雷軍剛畢業,帶著成為偶像第二的理想,帶著滿滿的崇拜,雷軍走入了夢寐以求的地方,金山軟件。只是,在一段時間後,金山就遭遇了滑鐵盧。

1994年,微軟進入中國,基於windoes系統的word打壓著基於DOS系統的WPS ,佔據了市場。金山一時間士氣大減,負責開發的只有雷軍和他領導的一幫大學生。歷經三年時間,終於研發出來盤古組件,但是一面市就遭遇慘敗。盤古的失敗不僅僅打垮了金山,也擊垮了員工,一大批員工出走,其中也包括雷軍,他遞交了辭呈。剩下一片狼藉的金山,和萬分焦慮的求伯君。

後來的雷軍無法走出盤古失敗的陰影。半年時間裡,在某平臺上和極客之間相互較勁,也重新激發了雷軍的的鬥志,雷軍決定重返金山,和求伯君一起重振金山。

這才有了後來聯想的資助,求伯君讓權雷軍,直到金山上市。

2

雷軍:"要吹響手機部第二次創業的號角。"

這是2016年小米手機誓師大會上雷軍打出的口號。

在這之前,小米經歷了幾年的性價比之戰,趕上當時微博的爆發,小米社交化的口碑得到了充分地釋放,大家都在討論小米。小米依靠著三位一體(MIUI社群,高性價比,飢餓營銷)的定位,快速地跑馬圈地,三年就做到了國內智能手機的老大,成就了一個商業傳奇。

此時的雷軍不斷地出現在各個演講的場合,講述對於互聯網思維的理解,成為了馬雲之後最著名的互聯網創業導師。不過在瘋狂的增長中,危險正在慢慢逼近。

從小米到紅米,這麼多年過去了,小米還想用性價比去打動用戶,已經不再是事實。用戶已經已經更看重黑科技,工藝水平,研發變得越來越重要。加上小米是輕供應鏈模式,沒有自己的手機工廠,也沒有芯片研發和生產體系,過度依賴富士康這種代工廠,芯片還依靠高通和聯發科,所以它的成本要比華為,OPPO,VIVO要高。

直到小米5的閃充,光學防抖黑科技,小米才找到了工匠精神的感覺,從高性價比往工匠模式走,但仍然受制於驍龍820的產能,出貨量跟不上。情急之下,雷軍替換了研發和供應鏈的負責人周光平,雷軍意識到研發才是小米未來的靈魂。

其實早在誓師大會開始前49天,雷軍就發過一封內部郵件,上面最重要的一段話是:"公司董事會決定,任命周光平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負責手機前沿技術研究。手機研發和供應鏈管理團隊改向我本人直接彙報。"

小米的手機部門大變動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周光平調任首席科學家後不久,原小米手機副總裁郭俊也離開了小米,隨後,紫米CEO張峰迴小米擔任小米手機副總裁,管理供應鏈,後來,原小米手機研發總監顏克勝則被升為第二個小米手機副總裁,管理研發。

小米當時面對艱難情境可以從這一系列的人事調整眾窺見一斑,雷軍甚至在一次內部動員會上說:"動這幾個人,我下了很大決心。"在"逆襲"的功勞上,這一筆非常重要,當然也少不了後來樂視手機的崩盤。

更樂觀的是,外界看好或看衰實際上很難影響到雷軍,只要他坐在五彩城15層的辦公室盯著電腦屏幕上的出貨數據,這個公司核心中的核心是不是出了問題,基本上一目瞭然。

創業至今,小米已遭遇過多次生死,雷軍總有辦法力挽狂瀾。回到正軌的小米手機也遭遇了更大的挑戰,但雷軍嘗試了更多未嘗試過的事情,就像小米MIX、小米6亮銀版、小米之家。

所以,只能是雷軍,八年前開始於一碗小米粥,八年後讓小米位居全球第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