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是如何教書的

蘇格拉底是如何教書的

蘇格拉底是如何教書的

現在的中國讀書界正在推行一種新的讀書活動,大體上來概括一下,其實就是儘量採用通俗化的方式來解讀各種經典,讓經典從陽春白雪變成下里巴人,讓平時不怎麼讀書的人也能投入到學習的大潮中來。這場轟轟烈烈地“說書”運動已經成為了當下最時髦的生意,拆解經典,解構名著,把知識變現,讓那些平時閉門造車的讀書人變成生意人,讓平時不讀書的人可以用偷懶的方式享受到思想的盛宴,如果不考慮實際效果如何,看起來這種知識的民主化行動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其實把知識通俗化的行為,古往今來,一直有之。但是把知識變現,讓知識成為第一生產力還是比較少見的。私底下揣度一下,很可能是因為古代的知識都是閒暇的產物,讀書人大都是出身貴族家庭,才有資格接觸到知識,普通人是很少識字的,更別說接觸到書籍。所以古代知識的傳播主要靠嘴,比如在教堂講授聖經故事,民間有走街串巷的說書人,修道院的修士抄經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傳播和普及知識的主要途徑。

蘇格拉底是如何教書的

就連我們最熟悉的老師孔子,也是典型的述而不作,只靠口授來傳授知識,方便因材施教。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是靠閒聊來傳授哲學的。古代的哲學不像我們現在的哲學課程如此壁壘森嚴,在課堂上正襟危坐,聽哲學系的老教授滔滔不絕,說你該先讀《西方哲學史》,再讀《存在與時間》,然後再讀《存在與虛無》,總是先得把各種哲學著作讀一遍,才能有資格談論哲學。

古代的哲學明明不是這樣的。古代學哲學就是在大街上溜達,在學院裡散步,大家齊擁著老師,一邊走一邊就各種問題解疑答惑。說實話,最初的哲學家給人的印象實在不太好,比如蘇格拉底,這位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據有些學者考證,蘇格拉底娶了個兇悍的老婆,老婆最煩他在家裡啥也不幹,整天葛優躺著思考各種不靠譜的問題。絮絮叨叨的時候,蘇格拉底想出門找個朋友,尋思個清靜之地,老婆又罵他不顧家,時不時還攆著他到大街上,有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竟然把他的衣服給扒下來了。看著已經夠慘了吧,誰想到,百年之後,尼采很是欣慰地說,蘇格拉底到底找了個好老婆啊。

蘇格拉底是如何教書的

這是什麼鬼話?尼采話的意思,因為蘇格拉底在家待不住,所以才在大街上溜達,像個遊手好閒的浪蕩子,逮住過路的年輕人就問,追著討論各種問題,也不管對方是將軍,還是修鞋匠,是趕毛驢的腳伕,還是個政治家。要知道,蘇格拉底問的問題其實沒有一個是有正確答案的,他絕不會跟你討論今天天氣如何,你早餐吃了啥,他問的都是關於人生的大問題,比如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何謂正義,何謂非正義,何謂國家,何謂政治,何謂理智,何謂瘋狂。按照蘇格拉底的說法,他用這種方式主要是讓人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正確地思考。人要正確地認識到自己,人應該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了自己有多無知,才能學到更多的智慧。

以上的哲學並非我瞎編的段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通向哲學的後樓梯》,作者是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威廉·魏施德,這本書有個副標題叫“34位哲學家的思想和生平”。從生平切入思想,是存在主義的一個方法論。我們對哲學有一個認識上的最大誤區,就是認為哲學是一堆抽象的理論和概念組成的佶屈聱牙的論文。但是存在主義哲學之所以在20世紀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就是因為它對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感興趣,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從我們的生活入手,從此刻我們正在經歷的生活入手研究哲學,所以才吸引了薩特、波伏娃、阿隆等這些法國知識分子中的大佬。

蘇格拉底是如何教書的

瞭解這個背景,再讀這本通俗的哲學讀物《通向哲學的後樓梯》就顯得有意思多了。比如蘇格拉底之後,我們知道了真正的“柏拉圖之愛”,知道了亞里士多德一生顛沛流離,備受迫害,常常遭受歧視,但他留下了浩瀚的著作多達400多卷;知道奧古斯丁年輕時候是個名副其實的浪蕩子公子哥,最好尋花問柳,誰曾想他有朝一日會成為整個西方教會的頭號人物;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如何論證的;帕斯卡爾是個神童,12歲無師自通,掌握了歐幾里得幾何學,16歲發表論文引起轟動;斯賓諾莎是哲學史上捱罵最多的哲學家,如此等等,剩下的八卦讓你去自己慢慢發掘。

我開篇說,現在讀書界正在風行的說書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所謂的經典通俗化,把嚴肅的哲學生活化,其實這樣的寫作一直都存在,並不是現在才流行的。例證就是讀書界總有類似《通向哲學的後樓梯》通過八卦哲學家的人生來解讀他的哲學,以及類似《存在主義咖啡館》一本用杏子雞尾酒來解釋存在主義哲學的書籍。這樣的書籍存在,證明沒有真正的思想是佶屈聱牙的,思想令人難以接近不是因為它難懂,而是我們沒有花費時期去理解。換句話說,如果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也是快樂,為何我要學蘇格拉底那樣痛苦地思考?這真是一個人生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