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長中後期為什麼易倒伏,預防措施有哪些?

圖說心靈

眼看著時間即將進入到5月份,離冬小麥收穫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時候,作為農民朋友來說,最擔心的莫過於倒伏問題了,因為倒伏每年都有發生,只不過不在同一個區域罷了,有人形容說,自家的小麥躲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躲過了病蟲害,卻倒在了即將收穫的時刻,其實說的就是倒伏。

由於小麥生長到中後期,一是自身的生長情況,二是風雨天氣增多,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發生倒伏情況,如果是那種狂風暴雨天災的那種,靠天吃飯的我們也沒辦法,但是,如果因為在中後期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小麥倒伏,就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了,下面小幫手說的這3點,希望大家能夠注意下,有些是我們好心,但是卻辦了壞事:

1、澆水要慎重

澆水,是小麥生長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措施,但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去澆水,當小麥到達孕穗期以及抽穗期,確實需要充足的水分,因為這時候小麥過於缺水的情況,會造成抽穗受挫,麥粒空秕的情況出現,但這個時候澆水,一定要避開有風的天氣,同時還要注意澆水量不要過多,因為澆水後,當時小麥在土壤中的根系會比較松,風吹會易造成倒伏情況。

2、追肥要慎重

小麥生長到中後期,基本是靠葉面肥來提供所需營養,這時候有2個原則要遵守,一是防止小麥早衰,二是防止貪青,所以這時期在氮肥的使用上面要注意,不要過於噴施氮肥,可以適當噴施磷肥、鉀肥,以及含有其他微量元素葉面肥,可選擇磷酸二氫鉀或者是小麥專用的葉面肥即可,對於尿素,還是要謹慎吧。

3、“一噴三防”要跟上

不知道這時候,大家的“一噴三防”工作都結束沒有,如果結束了,就注意以上2點,如果還沒結束,這點也要特別注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假如在共同外部條件下,弱苗往往比正常苗要先倒伏,而引起弱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到了中後期,病蟲害方面佔了比較大的因素,所以,“一噴三防”不是可不可以打的問題,而是必須打的事情(關於一噴三防怎麼打?選擇什麼樣的藥劑等,前面的文章中已有講解,可關注查看)。

以上3點,就是預防小麥後期倒伏,我們所能做的事情,雖然說都是常規操作,但最基本的知識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種植小麥的朋友能夠注意下,千萬不要在最後一個多月出了問題,那樣的話,就欲哭無淚了。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生長中後期為什麼易倒伏?預防措施有哪些?

小麥在生長中後期很容易倒伏,主要原因是 : 一是耕層淺的原因。由於南方冬麥區的地塊較小,多用小型拖拉機整地,耕層較淺,犁底層上移,導致小麥根系活動受限,下扎困難,容易發生倒伏。二是施肥不合理。目前大多重施化肥,輕施農家肥,土壤結構惡化。在施化肥時,氮磷鉀比例配比不合理,重施氮肥,輕施磷鉀肥,導致倒伏。


三是播種量大。受“有錢買種、無錢買苗”傳統觀念影響,播種量居高不下,很多麥田畝播種量仍在12公斤以上,有的基本苗超過30萬株,導致莖稈細弱,鬱蔽遮光,莖葉柔嫩,容易發生病蟲害和倒伏現象。四是澆水不科學。尤其是對高產區和壯苗田進行冬灌,容易導致地溫下降、影響分櫱,土壤漏風漏氣散墒,容易死苗。澆水不合理還容易影響根系發育,根系不下扎,不發粗,容易發生倒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