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上海天文館(預計2020年竣工)

現如今,中國國內的城市建設正以一種史無前例的速度急劇擴張。摩天大樓遍地開花,各式基建和商業綜合體層出不窮。中國已超越世界各國成為當今建築體量最多、尺度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國家。單一、獨棟式、超高層建築定義了城市天際線,代表了中國社會發展的現代化和全球化步伐。

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

“以人為本”的中國新城市建設

毫無疑問,在過去20年間,美國在超高層建築上的專業知識,已成為建設城市地標性、天際線式建築的重要參考標準。可悲的是,西方城市建設中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重視度與專業度卻並未受到同等重視。

上世紀20年代,美國各地迅速掀起城市化熱潮。單一用途的商業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城市建設儼然成為了建築比高的試驗場。洛克菲勒中心的建立打破了這種怪象,即,在設計上不再聚焦層高和單一功能,而更多地引入建築本身對周邊環境和城市空間的附加作用,如零售商業、餐飲、公共空間和文化區間等。洛克菲勒中心的設計理念根植於人類城市建設“初心”。早在超高層建築技術成熟前,美國和歐洲的城市建設均是以開放式空間、廣場和公園等地為中心,如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和巴黎孚日廣場等。

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

動畫般的開放式空間,或可稱之為“城市空地”,是高密度城市的中心,並將承載一系列文化及公共活動。和作為城市天際線的超高層建築一樣,“城市空地”亦將成為城市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對於建築的定義正經歷著從“量”到“質”的過渡。作為城市建設者,我們又重新看到了引領當代城市化進程的希望。近期政策表明,中國政府將移除部分由國外建築師設計的“怪”狀建築,並以一系列代表中國文化積澱和核心價值的“新”式建築取而代之,重新定義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

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紐頓溪汙水處理廠

天際線式超高層建築往往“遺世而獨立”

從領導層逐步向下滲透的,意識形態的進步將賦予城市建築更多想象力與生命力。過去20年間,中國建築熱潮似乎充斥著高大、惹眼或古怪的、對公民文化建設貢獻甚微的天際線式建築。為衝破上述怪象,中國開放商們間正掀起著一股“初代公共空間建設”運動。與80年前的洛克菲勒中心一樣,建築設計將更注重商業用地和城市文化的交融,包括但不限於藝術、教育、娛樂、交通和零售功能。這或可喻為當代中國建築的文藝復興:中國是時候將目光轉向與之生產力、發展潛力相匹配的,滿足公民精神文化建設要求的公共、文化建築了。

放慢城市化進程,讓鬼城不復存在

城市體驗並不僅僅是鋼筋水泥間的單調乏味。城市公共空間已成為定義城市宜居宜業指數的重要標杆。中國新城市建設需突破建築本身,創造一系列基於公民文化、精神建設綱要的城市空間。

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上海桃浦智慧科技城一期(施工階段)

作為建築師,我們有義務落實並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發展的創新性城市空間。公民文化和城市開放空間的建設也將滿足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對精神食糧的迫切渴求。盲目地追求數量與速度,留下的只會是如鬼城般沒有靈魂的軀殼。新時代城市建設將更多地塑造出一個個尊重歷史、展望未來、促進文化發展並維護經濟穩定的現代化“中國之城”。

龐大的人口基數意味著巨大的公共空間建設需求,我們相信,假以時日,中國必將成為21世紀國際化示範性城市建設的新標杆。

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布魯克林博物館入口展館及廣場

彼得·舒伯特:“中國城市建設的文藝復興”

彼得·舒伯特(Peter Schubert)

彼得• 舒伯特是 Ennead 的設計合夥人。加入Ennead 前,舒伯特先生曾任 Hiller/RMJM 美國區設計總監長達 10 年之久並監管其四個分公司旗下所有設計項目。1984-2001 年間,舒伯特先生任職於 KPF 建築事務所且於 1998 年升任其合夥人——主持該事務全球範圍內的諸多重點項目。舒伯特先生擁有俄亥俄州立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及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舒伯特先生將審美與城市建築都市化目標相結合,並秉持上述理念不斷創造令人矚目的優秀建築作品——從商業樓宇到酒店、教育、醫療保健, 科研實驗室甚至世界各地的政府相關項目。目前,舒伯特先生正主持並領導包括桃浦科技城、華為武漢研發園區和萬榮路文化創新中心在內的多箇中國國內綜合性開發項目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