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應美院老同學之邀,週末到她新包的電窯參觀。

每年假期,同學都要在景德鎮待上幾個月,為她今年的新訂單而忙碌著,得其召見,還真是意外。

平常這位大美人,可是神龍擺尾,只在朋友圈偶爾發發自己的新作,還特別抽象,要是沒想好怎麼點評,李麻花一般都不開口,我怕太毒舌,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週六,攜了村姑陳,快馬加鞭奔向景德鎮。

到了千年瓷都,當然是要買特產——陶瓷茶具。如到了福鼎要買白茶,到了武夷山要買巖茶,是一個道理。

初來乍到,沒有熟人帶領,自個兒問路:“師傅,這裡哪裡有賣茶具啊?”遇到熱情的出租車司機,會把你直接帶到國貿,食指一比劃:“喏,國貿這裡,就有賣很多茶具的。”

茶友奔向國貿,挑了合適的茶具,滿載而歸,喜不勝收。

從藝術家的角度出發,國貿商業氣息太濃,沒有藝術感。

而且,遇到的茶具,造型也是千奇百怪,時刻刷新你對“china”這個詞的看法。

要挑到一款適合品鑑巖茶的蓋碗,難上加難。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品鑑巖茶,一在“品”,二在“鑑”。

這就要求,沖泡所用茶具,不能破壞巖茶的品質,要能夠保留巖茶的香氣和滋味。

首先,把所有的壺都淘汰。

一是茶壺器型,不方便出水,會錯失巖茶最佳出水時間。

其次,把柴燒、紫砂材質淘汰。

它們會吸收香氣,故而也被淘汰。

喏,這些茶壺,雖然好看又有個性,但實在不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經過多方鑑定,蓋碗,是最適合品鑑巖茶的茶具。

在蓋碗中,適合品鑑巖茶,依舊有很多條條框框作為限制。

第一,蓋碗內部要白色。

色白,可觀看到湯色。至於外觀有回字文、千葉紋、如意紋、蓮花紋作為裝飾,還是可以的。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第二,蓋碗,一定要胎壁薄的,這樣散熱快,不會悶壞茶葉。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第三,蓋碗,一定要白瓷材質的,像紫砂、柴燒等材質,pass,會吸收香氣,破壞滋味。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第四,蓋碗,要有碗沿,手有著力點,出水時候才不會被燙到。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第五,蓋碗的蓋紐,要有受力點,不能只有一小點,食指無處安放,沒法控制出水。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第六,蓋子要有弧度,以供容納香氣,方便聞香,若是太平,香氣無法保留,將會喪失聞香樂趣。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第七,蓋碗容量大小適中,以120毫升為佳,不宜過大、亦不能太小。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那麼,適合巖茶品鑑的蓋碗,長啥樣?

在七項要求的嚴格把關下,符合品鑑的蓋碗,是這樣的。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暖色燈下拍攝,實為白色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以上圖片中的白瓷蓋碗,都適合用於巖茶品鑑。

它們既不會吸收香氣,又不會破壞湯水,還能隨心所欲控制出水時間,從最大程度上滿足品鑑需求。

今兒逛了一天,審美疲勞,視覺系統直接宕機。

從看到第一個蓋碗的驚豔和忍不住要剁手的激動,到最後舉棋不定,啥都不想買,我這內心可謂無比煎熬。

加上手感的挑剔,只選中了三款蓋碗。邊挑茶具邊感慨:“怎麼這些茶具,光顧著好看,一點也不實用呢?”

後來,我用藝術家,而不是巖茶愛好者角度換位思考,心裡瞭然。藝術家,不就是要藝術品好看嘛。

然,作為茶友,卻難以接受如此雞肋的蓋碗。

逛了半天,聽了各位掌櫃的報價,村姑陳打趣我:“你哪天不寫文章了,不如到陶溪川來,擺個小攤,說不定能成為暴發戶。”

我抬頭望了望那星羅棋佈的店面,街面上五花八門的茶具,心裡有個念頭更加堅定。

“我還是喝巖茶吧。”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後記

都說文人相輕,但搞藝術的人,卻惺惺相惜,老同學帶著李麻花,去了一個藝術社區——陶溪川。

初見陶溪川,給我的感覺似曾相識,斑駁的紅磚瓦牆,錯落有致的工業廠房,高聳的煙囪,縱橫交錯的管道,牆壁還保留著各個時代的標語,歷史與現代、工業與藝術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咦,怎麼有種北京798的感覺?

唯一的差別,這裡,是瓷器蓋碗的藝術天堂。

鱗次櫛比的瓷器店,考究的裝潢,精製的茶具,每一家店都能快速吸睛,駐足流連,不想再挪動半步。

從藝術角度出發,這裡的每個茶具,我都想要,它們太有藝術性。

然而,從實用性出發,這些茶具,都不能入李麻花的眼,真比不上國貿的實用性強,陶溪川的茶具,只顧著貌美如花,卻不能宜室宜家。

尤其是用於巖茶品鑑,這些個茶具,能用的,大約只有千分之一。

挑出能用用於品鑑的蓋碗,太難了!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深入景德鎮告訴你,什麼樣的茶具適合品鑑巖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