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高曉鬆的文章“我主要教育女兒如何心安理得的渾日子”?

JD開開

我有看法,與諸位探討~

高曉松說過很多“名句”,被有些人奉為“心靈雞湯”,當然也有被當做“毒雞湯”,我們先來盤點一下(非原話):

1、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且被寫成歌詞);
2、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動物做什麼都有用,而人會做一些無用的東西;
3、生而為人,我首先要教會女兒如何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4、清華作為國之重器,振國名校不是培養你來說畢業選國企還是私企,要不要先買房,是通過你的抱負來告訴大家,相信教育,相信知識。

我知道這些句子一出來,肯定會引來討論和爭議,有的被文青奉為圭臬,有的被人罵“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今天不去爭論對錯,我們試著分析一下,他為啥能說出這樣的話,這樣的話是否有其道理?

他為什麼能說出這樣逆時代的話?

相信大家都知道高曉松的家世背景和人生經歷,他父母、祖父、外祖父等都是有名的學者和大家,從小在清華校園長大,跟很多達官顯貴交往密切,從小到大都是讀名校,可謂是衣食無憂~

與紅二代、富二代相比,有著獨特的氣質,所處圈子是知識屆的殿堂,不缺錢卻也不愛財(相對),不缺權卻也不弄權,其價值觀是當時年代中比較開明,比較開放,比較健康的。

所以,有這些基礎加上年少成名(校園民謠),見多識廣,經歷過起起落落,看透了人生,所以說出這樣的話一點兒也不奇怪!

他說的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看這些句子,一定不要侷限在文字中,要看其中的精髓。

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何嘗不是每個人埋在心底的渴望?難道做不到就不去追了嗎?

高曉松說的無用的東西,不正在慢慢變成時尚嗎?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這些會變成人們心中的精神追求。

高等教育,越來越演變成職業培訓,大學生失去理想和抱負,難道不是5000年文化古國的恥辱嗎?

最後回來看,高曉松對女兒的要求是心安理得地混日子,這一定是最低要求,就像作為人一定是先學會生存,在他女兒努力過,爭取過後,還沒辦法成功,難道要鬱鬱而終嗎?那麼為什麼不去心安理得地生活呢?

人生長度是有限的,每個人境遇不一樣,人生也不一樣,我們不必苛責別人怎樣教育女兒,你唯一要做的是找到合適自己的人生方向~


牆泥Jhonny

高曉松的媽媽從小就教育高曉松和他妹妹說,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不要被眼前的一些財產困住。

所以高曉松聽歌看電影滿世界跑著玩,每到一個地方就買一輛車,玩一段時間賣了再去下一個地方;

高曉松的妹妹也不買房,全世界旅遊,買個寶馬摩托車橫穿非洲,摩托車壞了等維修零件的兩個月索性在當地一個小村子裡當起了導遊。

聽起來有些不務正業,但是非常鮮活有趣,有一種令人羨慕的隨遇而安和灑脫肆意。

高曉松說:

人和動物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動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為了生存和繁殖。人要做許多沒用的事比如琴棋書畫,比如愛與等待。

如果一個孩子被教育只能學對升學有用的課,上大學只能幹對就業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為了買車買房,生而為人豈不浪費?

所以他讓自己的女兒多學多幹些沒用的事情,沒有要求她一定要多麼優秀多麼成功,反而教育女兒要心安理得地混日子,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裡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聽到這句話,想起了教女兒李嫣逃學跟自己去喝下午茶的王菲,雖然在校門口遭到保安的軀幹,但是看到女人跑出來,還是得意地說了句:逃學成功!

這簡直就是個頑皮叛逆的小女孩,一點也不像個“嚴肅認真負責任的好媽媽”,但是這樣的王菲教育出來的女兒,無論是李嫣,還是竇靖童,都既獨立又有個性,小小年紀就在娛樂圈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必活得那麼目的明確又功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比如憋著一股勁逼自己成功,我們更應該學會,如何接受自己終究只是個普通人,淡然地對待挫折,心安理得地混過不那麼如意的歲月。


痞子的老師

高曉松的“名人名言”太多了,有關女兒教育的,倒是比較少見。“我主要教育女兒如何心安理得的渾日子”,我們很有必要站在高曉松的語境裡去看這件事。

高曉松出身書香世家,高考的時候就被家人集體“為難”過,最後入學清華。可家人與學校哪能關住他那顆自由又生機盎然的心啊,隨後的幾十年,高曉松一直快意恩仇的活著,當然他的生活裡一直都有“詩與遠方的田野”,那是他媽媽的名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在苦惱讓孩子如何贏在起跑線上,如何在小升初時多報幾個補習班考進名校,畢竟大環境就是這麼壓迫及緊張的,不好好學習不行。如此高曉松“心安理得的混日子”彷彿是一則叛逆宣言,當然會有人質疑這是不負責,但要知道高曉松這樣說自有他的道理。

高曉松不是普通的父母,他的女兒也自然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保證孩子學習到年齡段該學習的知識之外,高曉松也許更希望她同時學會如何生活,如何更好的規劃自己。很多孩子晚上寫不完作業會焦慮的睡不好覺,但高曉松也許會把女兒教育成“如何提高寫作業效率,心安理得的睡個好覺”吧。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成人的疲乏與沉重已經蔓延到了孩子們那裡,他們本該是祖國的花朵,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人。高曉松的“育女之道”自然有他的道理,畢竟“心安理得的混日子”這樣的心境,比什麼都來得成功和重要。


曉娛

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我們所處的階層、過往的生活、擁有的資源都是息息相關的。儘管你可能意識不到、甚至不願意承認,但是它就在那裡,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塑造著我們。


我們關於教育的認識,對於下一代的期許,也在這其中,也是這樣的道理。看到高曉松文章的標題,我印出腦海的是另一個場景,最近看的電影《無問西東》中很打動我的一幕。

米雪飾演的母親,書信中得知在西南聯大就讀的兒子沈光耀(王力宏飾演)要參加,趕到學校勸阻。她的臺詞和表演是這部電影中很打動人的一段。

先讓兒子被家訓: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分別出自朱子家訓和顏氏家訓中的簡單兩句)


然後母親開始解釋:

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事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

好巧,沈光耀也是清華畢業,和題中的高曉松一樣。高曉松的家世,稍微瞭解下,就知道大約也和這沈光耀相似呢。富貴榮華在這樣的家庭中都已經是稀疏平常,見怪不怪了,不需要這一輩沒有完成的夙願,又寄託給下一輩去接力。


所以,這是一個階層的教育觀,也不足為奇。同時,也不要妄自菲薄,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的追求、我們的焦慮,也並不盡就是錯的。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我們所處的階層、過往的生活、擁有的資源都是息息相關的。


高曉松們的心安理得無所事事是世界的一部分,更多人的勤勤懇懇,奮發有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無所謂對錯。比如,依然是《無問西東》這部電影裡,去戈壁為原子彈研發奉獻了青春的“陳鵬”。

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接納和理解自己,是讀高曉松或者其他人各種觀點的一種收穫。


微微光

看文章要從全文看,不要揪住一句話就胡思亂想。那只是你的想法,不是作者的意思。

就像高曉松媽媽說的“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好多人想當然的把眼前的苟且與詩與遠方對立起來,放下眼前生存的需要,去追求所謂的詩和遠方,碰的頭破血流就回來說高曉松忽悠人,或者因為生存的需要放棄了詩和遠方就說高曉松是富二代,家庭條件好,虛偽不用為生存擔憂而鼓吹詩和遠方,脫離群眾不切實際。可是卻不想想,“不止,還有”這種定式是兩者都包括的。“不止”是生存的需要,“還有”是理想和對美好的追求。人家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是,在追求生存需要的同時,不要忘了曾經美好的理想,即使一週辛勤的工作,週末休息也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陪老婆孩子逛逛公園,或者有點自己的小愛好,釣魚,郊遊。甚至在忙碌的一年中,抽出點時間帶著家人去別的地方遊玩幾天。而不是休息的時間就在玩手機,打麻將,喝大酒。就像高曉松出國前已經賺了很多錢,而去美國的時候,也有導演的工作做,在自身生活無憂的情況下,追求詩和遠方這很容易理解。

再說到你問的,“高曉松說,教育女兒如何心安理得的混日子。”你說的不是高曉松的原話,原話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看高曉松微博裡的全文,首先是他女兒通過一年的表現,獲得投票權,讓自己在家裡獲得可以發表意見,並被家人所能參考的的權利和能力。其實,女兒有了自由的權利以後,高曉松不強迫女兒的愛好選擇,而是在沒走偏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給予支持,有人說如果女兒的愛好,不能支撐她考出很好的成績,不能考上很好的大學怎麼辦。這就出現高曉松的話“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這種教育恰恰更是挫折教育,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失敗,面對挫折,如何面對未來可能並不理想的狀態。考試沒考好,下次努力就好了,沒考上好大學,自己仍然可以通過學習來豐富自己生活,教育孩子如何在平淡普通的情況下,快樂的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處處抱怨。


Sunnykaka

高曉松: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你認同麼?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cc60001c59abacf4e64\

Gviwin

這個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高曉松本人有才,自己其實不缺錢。缺了也隨時可以工作賺回來。所以他就沒把錢太當回事。普通人家底微薄,也沒有那麼才華橫溢,就不要學人家了。當你處於一種勤勉就能賺大錢,混日子也衣食無憂的生活時,你也可以選擇混日子。人高曉松的孩子所謂的混日子跟我們概念中的混日子估計根本不是一個概念。很多人勤勉都只是僅僅過得去而已,混日子是不是想潦倒至死?你要是身家過億,孩子自小能受到良好教育,你也可以考慮讓孩子心安理得混日子。拼搏進取是生活態度,隨遇而安也是。只不過我們大部分人沒有選擇權罷了。


Dan44850483

孩子,心安理得的玩吧!如果我是高曉松,我也會這樣講。高曉松的爸爸媽媽當年就是這樣對高曉松說的。但高曉松一不留神還是耍進了清華北大。

教育女兒心安理得的混日子,說這話的人當然一定是有特殊背景的。他們都是明星大腕,他們的孩子能夠混日子,而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卻不敢這樣混日子,因為混到一定地步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就沒有了前途。而明星專家大腕們們卻不一樣,他們的孩子混到頭來,社會前途還是比我們普通家庭孩子的要好很多。



所以,教育兒女心安理得的混日子,不單單是一種胸襟策略,更重要的是你的家庭背景,已經站在了一定的社會高度。所以我們對於專家不能盲目的崇拜迷信。很多的專家做法不能照抄。全盤接受,坑害的只是我們自己。理性對待名人做為,也是一種智慧。

那是那句老話,我們正常家庭的孩子,初中高中還是努力奮鬥吧!因為你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更不是明星二代!

有一種情況可以這樣教育自己的兒女,那就是自己的兒女足夠優秀,他們把大把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他們主動自覺的學習,完全不需要家長監督。而且因為他們學習的時間付出太多,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儘可能為孩子減壓。讓孩子能夠心安理得的放下作業,心安理得的去玩耍。



當然,這也提醒我們家長們應該降低自己對於孩子的期待,對孩子而言,健康快樂成長是第一位的。學習成績是第二位的。而且隨著社會富有與開放的程度都進一步提高,未來孩子的就業問題,將不再是家長們最為擔心的事情。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從長遠處著眼,給孩子更多的靈活自由空間,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態,這才是智慧父母的做法。

非非常非常遺常遺憾非常遺憾的非常遺憾的是非常遺憾的是。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父母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對孩子的期望還是死不放手的執著!


高考元學力嶽峰


詩和遠方太美了,我們也很想像高曉松一樣走得更遠,看到更多美不勝收的風景。邊走邊讀讀詩歌,讓我們的孩子心安理得混日子。

請注意這個字眼,心安理得,混,你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你都不能帶孩子走得更遠,孩子不上進,哪個家長不是火冒三丈,又無可奈何?

可是放在高曉松的家庭,這很正常啊,正是他們希望的呀!

這就是起點不同,卻佔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劣勢。所以名人的語言,你聽聽就好了。他們的育兒經驗,我們沒法參考。

我們還要面對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老人病了,得有人照顧,孩子淘氣,又被老師叫到學校,這是每天,發生在普通人群中的事情,多到你沒法統計數量。

上有老下有小,中間一帶是家裡的頂樑柱,我們必須鼓勵孩子努力,上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要不然每家有一個兩個孩子,在混日子,這個家庭不就完了嗎?

我們的祖訓也是富不過三代,第一代吃苦耐勞,打下一片江山,他的內心非常柔軟,不希望孩子再受同樣的辛苦,希望給予孩子多一些溫暖,來彌補因為工作忙,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愧疚,所以富二代不上進的已經佔了很大比重。

因為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他們努力,更好。不努力也一輩子吃穿不愁了。你還指望他們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嗎?

第三代是什麼樣的生活,可以想象了。當然,今天的人們視野更開闊,懂得道理更多,所以他們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我們看過高曉松母親教育子女篇,我想他是佔在自己的立場,說了一句平淡的話,他覺得他妹妹那樣混日子也挺有趣的,而不是像別的家長那樣,逼著孩子報各種輔導班。

普通家長也該報委屈了,大家都學,你不報,孩子可能天天就是玩遊戲,眼睛近視更厲害了。給他們一個更自由的童年,怎麼給?

吳秀波帶著孩子去世界各地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書本上的知識,讓他到實地去感受。我們能做到嗎?

大多數人做不到,沒法複製。

姜文帶兩個兒子到沙漠腹地,不帶孩子媽,讓他們去體驗吃苦,自己洗衣服,我們能放下工作去嗎?

但是我們這個能學,讓他們在家裡學會自己動手,學會洗衣服,學做飯,可惜我們家長又不捨得。

我覺得還是多讀讀曾國藩家訓,對我們教育孩子更有幫助。

比如: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秀春說健康

這話也只有高曉松能說,換成你我,能說嗎?

以高曉松的身價,他身後隱形的財富,大概足夠他女兒用幾輩子的了。託生為他的女兒,屬於命好,這一生不用為生計操心犯愁,而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去努力打拼,否則的話你很有可能居無定所、食不裹腹,衣食住行全無著落。而高曉松可以告訴女兒,你是可以富養的,你不用為這些俗世的東西去操心,你可以心安理得地混日子,而不用像歌曲《熊貓咪咪》中唱的那樣操心“明天的早餐在哪裡?”

此其一。

其二,以高曉松的學識,隨便抖落一點下來,都可以成為女兒很好的教材。他的女兒跟他在一起可以寓玩於學,邊玩邊學。高曉松既然這麼寶貝他的女兒,當然會以他自己的方式讓女兒既長了知識又學得輕鬆。這是人家家庭獨有的教育方式,在高曉松看來就是玩,就是混日子。而對於大多數普通的家庭來說,大家感慨的是自己就一個孩子,輸不起,賠上所有的身家,只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心態和焦慮,本身就是輸了,可是,那又怎樣?

所以,高曉松說“我主要教育女兒如何心安理得的渾日子”,他有那資格說,我們沒有,更沒有那個資格像他那樣去做。該咋的還咋的,千萬別去學,因為沒那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