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不草,看名師批改《書譜》作業

孫過庭的《書譜》是草書入門的理想範本之一。高二適先生說《書譜》“草法典重”,《書譜》的草法有極高的文字學價值,學習《書譜》,可以解決草法問題;《書譜》的書寫具有藝術價值,學習《書譜》,可以打通“二王”一系行草書派;《書譜》作為書法理論文獻,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是唐代美學史中最重要的美學名篇。所以,《書譜》是每一個書法學習者的必修名帖。

本期社會書法教育的學員都是第一次學習《書譜》,雖然寫字或許已有多年,但是書寫能力偏弱,尤其不熟悉《書譜》。由於都是書法教師,要求自然會全面一些,也會高一些。

學習目標

一、能歸納提煉出《書譜》的用筆規律,並能準確書寫出來。

二、能熟悉《書譜》每個字的草法來源,在此基礎上理解《書譜》的結構規律。

三、能歸納出《書譜》的章法規律,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

四、能分析《書譜》的墨色變化規律,有助於理解《書譜》的運筆、結構與章法特徵。

作業批改與點評

  • 段國安作業(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小學)

優點:全篇來看,章法比較協調,字形大小對比尚可,字距與行距的關係也較好。

不足:筆法不準,導致線條拖沓,字無精神。字形不準,也影響線條的質量和章法的協調。"搪"字"扌"的提勾缺少頓挫的動作,以及“唐”字“口”的轉折的角度不到位;“突”的“宀”第二筆壓得太過分,導致筆畫軟弱無力,線形也就不準;“諸”字的收筆的出鋒處缺少停頓,因此就顯得虛弱。

關注點:筆法、結構、章法三者是互相影響的,不能顧此失彼,三者須同時注意,共同提高。

草書不草,看名師批改《書譜》作業

段國安作業

  • 白雪花作業(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小學)

優點:此作的字形尚可。

不足:線條的力量感、速度感較差,線形也就不生動。可見筆法仍是作者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關注點:臨帖時要仔細觀察原帖的筆法。入筆的動作最少兩個,行筆的動作有一個就到位的,也有中間段頓挫調鋒的,收筆處一般要有“停”“收”兩個動作。該作者應注重基本功的練習,在筆法、結構、章法三個方面同時用功,共同推進。

草書不草,看名師批改《書譜》作業

白雪花作業

  • 張智維作業(雲南省保山市一中)

優點:該作書寫性好,所以,墨色感也就很好。章法尚可。

不足:用筆、結體都顯得粗率。以後,在保持書寫性的基礎上,儘量準確再現筆法、結構與章法。

關注點:需記住,臨帖的最終要求,是要達到輕鬆自如地再現原帖。

草書不草,看名師批改《書譜》作業

張智維作業

  • 張明金作業(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教育局)

優點:該臨作的筆法、結構尚可,臨得較為仔細。3 和4 部分的大小、輕重、正欹等皆錯落有致,可圈可點。

不足:速度感稍遜。章法上,1 部分過於瑣碎,2 部分又過於擁擠,如果都像3 和4 部分的章法,那就較為理想了。

關注點:臨作一定要考慮章法的協調問題。由於幅式的大小、字的大小與原作不同,所以,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係一定要調整,如果有這樣的意識,堅持下去就很容易進入創作階段了。

草書不草,看名師批改《書譜》作業

張明金作業

教師建議

一、《書譜》的筆法

《書譜》的筆法極為豐富,是學習“二王”草書極好的入門範本,大概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以點入筆。筆畫起始處的形狀便是點的大小、寬窄、正斜等的形狀。以點入筆的這個動作,是筆毫站住紙的動作。然後,再出現第二個動作,這是調鋒、蓄力的動作。

第二,行筆的動作。一般來說,較長的筆畫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換鋒、調鋒動作,較粗的筆畫一般要有兩個以上頓挫、換鋒的動作。較短、較細的筆畫,中段往往不需要多餘的動作,我們的眼睛只需要注意筆畫的頭與尾這兩端,行筆的動作靠手感一帶而過,不能有任何遲疑,快速完成即可。

第三,收筆一般不少於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停住筆,第二個動作是收筆。收筆可藏可露,收筆動作可以與第一個動作的方向相同,亦可以變換方向。

第四,另外,《書譜》中有簡牘、章草的筆法,這是智永《草書千字文》中沒有的,《閣帖》中也看不見。這是孫過庭對“二王”書風的理解,當然也符合“二王”時代的筆法演變歷史。

二、《書譜》的結構

理解《書譜》的結構,首先要理解其草法、字形的來歷,有了這個基礎,就不會草率行事了。孫過庭《書譜》中說的“草不兼真,殆於專謹”,這個“真”字,更是指楷書的“精神”,未必指楷書之“形狀”。也就是說,我們要把《書譜》中的每個字當作楷字來寫,先求穩當簡潔,在這個基礎上,只要稍微動盪、變化即可。

三、《書譜》的章法

一定要理解上下字的關係,每組字之間的關係,行與行之間的關係,並找到它們的規律。重的字、輕的字、正的字、側的字放在哪個位置,比例最大或最小,都要找到規律。動盪的那些字為什麼如此動盪而不是另外一種動盪,要找到其內在原因。

四、《書譜》的墨色變化

要從技法上理解墨色的枯溼濃淡是怎麼來的,而且,要從畫面上去理解不同的墨色是在章法上的什麼位置,哪些是“秀如嫩鐵”,哪些是“萬歲枯藤”,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等等。孫過庭《書譜》所說的“重若崩雲,輕如蟬翼”,是對墨色美學的歸納,臨帖時要能落實到具體的筆畫、字形上去,並能進行歸納概括。

內容選自《書法教育》2018年第2期

成聯方《當書法教師第一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