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娛樂派大星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驛卒出身,崇禎二年(1629年)參加張存孟起義軍。後來,他輾轉投入高迎祥麾下,隨著義軍不斷壯大,作戰勇猛的李自成被稱為闖將,崇禎九年,他被推為闖王。1644年,李自成率大順農民軍攻入北京城,一舉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不久,山海關一片石(地名)之戰,大順軍遭吳三桂關寧鐵騎和清軍的聯手夾擊,慘敗而回,李自成匆匆在明宮武英殿內舉行即位典禮,隨即放火焚燒宮殿並倉惶撤出只待了短短42天的北京城。

之後,面對清軍與吳三桂部的追剿,李自成數戰數敗,被迫轉戰南北,並於1645年行軍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時,他率20騎入山偵察地形(亦有打糧之說),突遭鄉民襲擊,李自成從此失聯,不知所終。


一直到今天,關於李自成的迷蹤和死因仍無確切說法。綜合各類記載和傳聞,大致有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死於九宮山說”和“禪隱夾山寺說”。

據《明史》和《小腆紀年》以及《南疆逸史》等文獻記載,李自成率大順殘軍抵達湖北九宮山時,見闖王大勢已去,隊伍逐漸散去,自成本人領20騎進山,被鄉民程九百、金一柏等人用鐵鋤 擊斃。同治年間的《通山縣誌》對此也有記載。但“九宮山罹難說”也有兩點可疑之處,首先是清英親王阿濟格在奏報中說闖王遺骸“屍朽莫辨”,其次是南明兵部尚書何騰蛟在給唐王的奏報中說“職在九宮山已將李自成斬首,但親兵將首級不慎丟失”。從他兩人呈上的奏報可以看出,事發時他倆均未在場,也沒親自驗看過闖王遺骸真偽,所以語氣寫的含混莫名,或許是從部下嘴裡聽來的消息。

民國學者申悅廬最先質疑闖王“九宮山死難說”,他認為李自成兵敗後並未死於九宮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將孫某某,他本人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老死於湖南石門縣夾山靈泉寺。如此離奇詭異的說法,真的能信嗎?

申悅廬這個推斷主要依據是清順治時期醴州知州何璘所作《書李自成後傳》之闡述 ,何璘在經過實地考察,仔細詢問當地老人以及寺僧後,認為李自成並未死在九宮山,而是製造假象,迷惑並擺脫清軍以及南明政府軍的追擊。在從湖北公安逃到湖南澧州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大順軍將士見闖王再難成事,於是紛紛另謀出路。到安福縣(今石門)境內時,李自成甩開十餘名親隨,單獨一人來到夾山靈泉寺剃度出家 ,他就是夾山寺的祖師“奉天玉大和尚”。

李自成曾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奉天玉”暗含“奉天王”之意。“奉天”,一個老僧,要那麼大的法號作甚?夾山寺內還收藏有奉天玉大和尚的畫像,但其人雙目炯炯,和《明史》記載的李自成“眇一目”即瞎了一隻眼的形象有所不符。

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章太炎(炳麟)贊同“九宮山遇難說”。為證明自己的論斷,他親自來到石門夾山寺進行實地考察,他在寺裡住了半月,考察到李自成歸隱期間曾作《梅花百韻》來讚賞寒梅的品格,他蒐集到其中5首,經考證後斷為“託名偽作”,並以此作為駁斥“闖王出家夾山寺”之說最具權威性的有力證據。李自成究竟是死於九宮山還是禪隱夾山寺,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至今未有定論。或許,學界對李自成最終結局的研究還會繼續,隨著研究深入,或許會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發現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從而向世人徹底揭開這一謎案的終極真相。

【答題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李自成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高,雖然說李自成進了北京推翻了明朝,可李自成最終也沒保住江山,最後清軍入關。

要說李自成是怎麼死的,有兩種說法,一是按史書上所寫,李自成是在九宮山被地主武裝襲擊而身亡,第二種說法是李自成並沒有死於九宮山,而是隱姓埋名,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李自成也可以說是一生命苦,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卻最終便宜了滿清,現在人都說李自成進京後開始腐化,天天吃喝玩樂還縱容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愛妾,因此逼反了吳三桂,說這樣李自成丟了江山的主要原因,可我卻不這麼認為。

李自成進京後確實是腐化了,可李自成一共在北京就呆了四十多天,就是李自成和部下天天吃肉喝酒又能長几斤肉啊,而且吳三桂的投降並不是李自成丟江山的主要原因,吳三桂當時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什麼漂亮的女人沒有啊,他會在乎陳圓圓?吳三桂的投降和劉宗敏搶了陳圓圓沒有直接關係。

李自成當時就是判斷失誤,李自成認為他的敵人是張獻忠,因為當時張獻忠也稱帝了,如果滿清不入關,李自成和張獻忠肯定會一決雌雄,當時李自成主要防的是張獻忠,所以把主力部隊都留在山西河北一帶,當清軍入關後李自成在一片石慘敗,然後退出北京,而清軍統帥多爾袞把李自成視為第一目標,以吳三桂為先鋒,率主力緊追不捨,結果就是不到八個月李自成就被打得全軍覆滅,其實這讓後人很不理解,因為李自成也經歷過慘敗也算百折不撓的一代梟雄,怎麼會在清軍的打擊下就一蹴不振呢?這其中原因除了清軍統帥多爾袞戰略正確外,李自成也看出了清軍的戰略目標是入主中原,而當時中原各大勢力是各自為戰,而要想把滿清趕出中原,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起來,可是由於李自成進京逼死崇禎,南明政權對李自成是恨之入骨,所以不可能聯合抗清,而當時李自成殺伐多年可能也累了,好勝心也不那麼強了,同時李自成知道要想聯合抗清自己就必須死,只有那樣農民軍殘部才有可能和南明聯合,所以在九宮山李自成選擇了詐死埋名,目的就是為了能和南明聯合抗清,果然李自成死後,李過就帶著殘部投降了南明。

我覺得只有這樣能解釋通李自成為什麼會被地主武裝襲擊殺死,要知道李自成部當時還有幾十萬人,李自成怎麼可能去親自當偵察兵。

李自成也稱得上是一代梟雄,我想歷史對他的評價並不公平,想想看如果李自成遇到的對手是隻知道燒殺搶掠的滿清八旗,那大順朝就保住了,因為李自成也可以學劉邦用和親上貢的方式收買滿清皇帝,等平定了張獻忠南明等割據政權後,在回頭對付滿清,那李自成的江山就做住了,只可惜的是滿清不是匈奴突厥,滿清當時已經漢化而且還出了個志在天下的多爾袞。

最後說,歷史對李自成的評價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應該客觀公正。


天宇的文史情懷

李自成,陝西米脂縣人,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他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獲得了中下層農民的大力支持,部隊迅速發展,不久便攻破北京城,滅亡了明朝。但是由於起義軍誤判了形勢,並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李自成入城不到一個月便被迫出走,兵敗後,李自成帶領餘部南撤,途中遭遇圍追堵截,後不知所蹤。



一種說法是客死九宮山。這個說法來自清朝名將愛新覺羅.阿濟格,他說“李自成逃難時,隨身士兵只有二十人左右,在九宮山被山民圍困,不得逃脫,自殺身亡。”明末清初的詩人吳偉業在《綏寇紀略》中說,李自成兵敗九宮山,獨自上山拜謁元帝廟,在廟裡睡著了,當地山民誤以為是盜賊,便用鋤頭砸碎了李自成的頭部,致其死亡。


令一種說法是在夾山靈泉寺隱匿。澧州知州何璘在他寫的《李自成傳》中記載,兵敗後李自成逃到夾山削髮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因為李自成曾號稱自己是奉天倡義大元帥。而且何璘還實地考察過,他見到一個操著陝西方言的老頭,老者說他侍奉過奉天玉和尚,而且奉天玉和尚和當時吏書上李自成的模樣極為相似。在奉天玉和尚的墓葬中,很多遺物都是帝玉器貝,這就更加證實了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關山明月779

如果說有一種坐山車似的人生,那肯定是李自成了!

作為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草根,經過十年努力,最終明末最有勢力的一股農民起義軍領袖,在1644年的時候,帶著他的“百萬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在北京期間,還給自己娶了個小宮女。

然而在北京待了幾十天,榮華富貴還沒享夠,那邊吳三桂就搞事情,結果闖王率領“百萬大軍”在山海關和吳三桂展開決戰。在清軍介入的情況下大敗而歸,之後放棄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作戰。

但是關於最終李世民的死因卻成了迷,除此之外,還有他那在北京搜刮的七千萬兩白銀,都不知道哪去了,本文就來看看李自成到底是怎麼死的!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出家說,因為在九宮山的屍體從來都無法辨認,無論哪一個資料,都沒有表明,殺的就是李自成,因此,有李自成可能是“假死“,從而脫身,而當時的靈泉寺祖師”奉天玉“和尚就是當年的李自成,後來在1981年海南石門夾山寺發現一座古墓,出土印有帝王專用的麒麟和鳳凰瓷罐、陝北特有的陪葬品福祿磚、“奉天玉詔”的銅牌等文物,更加讓人認為李自成因為心灰意冷,所以遁入空門。史論縱橫認為,李自成從崇禎二年開始起義,期間經歷種種磨難,表明李自成的抗挫折能力應該很強,應該不會輕易出家。

除了戰死、出家兩說,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老家歸隱說,2007年在李自成的老家發現一本抄修於康熙年間的《李氏家譜》,裡面記載,吳三桂將李自成追趕到雲南口子羅共山下,最後自成曰:“仁兄速回。京地九龍正位,無臣無主,大業在你。殺死愚弟,何以足乎?”吳三桂聽後就放了李自成一馬。再加上青城鎮民眾的說法,李自成很可能兵敗後化妝成和尚,返回到家鄉附近。

當然,孰真孰假還不得而知,但是,相對於闖王是怎麼來的,似乎大家更關係闖王是怎麼沒的,一代闖王就此跌落,不管怎樣,他都是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一個傳說!


史論縱橫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傳奇且悲慘的一生!

當我們提起李自成時,我相信大多數人對他並不陌生,有人說他是“亂世梟雄”,又有人說他是“剛進城的爆發戶”,還有人說他是“沒有政治頭腦的起義軍領袖”。這些都不是歷史上真實的李自成,而歷史上的李自成則是一個有血有肉,富有傳奇色彩但又有悲劇色彩的這樣一個人物!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李自成一家世代居住在陝西榆林的一個小鄉村。

說起李自成的童年生活,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痛心和難過,小的時候李自成的生活真的很讓人心疼!李自成小時候生活是非常困難的。李自成小時候曾被家人放到寺廟當小和尚,名字叫作黃來僧,並給本村的地主放羊,為的就是能吃上飯。李自成在十幾歲的時候喪母,不久之後父親又去世。在李自成二十一歲那年,無依無靠的他應募到銀川驛站當一名驛卒。在崇禎二年的時候,李自成正式起義,後成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備受闖王認可和重用。闖王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李自成旗下的名士)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李自成的部隊發展到了百萬之眾,成為了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朝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從而進佔西安。在崇禎十七年正月的時候,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李自成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李自成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其實,關於李自成的死因目前史學界尚存爭議,有自縊說、戰死沙場說、誤死說、青山歸隱說等等眾說紛紜。但是其中“誤死說”的說法流傳最為廣泛,根據相關歷史資料顯示李自成當年在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他讓將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謁元帝廟。當地的村民“疑以為劫盜”,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時,被村民在身後用荷鍤擊傷頭部,李自成當即昏倒“不能起”。這時村民一擁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錢物時,發現“金印”,方知道殺錯了人,村民們從山後逃去。

通過以上的講述,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李自成,同時我們也知道了李自成的死因,在史學界目前尚無定論,而目前流傳最為廣泛的一種說法是,李自成是被村民給誤傷致死的!

以上為本文的全部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圍觀討論交流!


BM大嘴

李自成和吳三桂的邊軍大戰山海關,雙方力竭後被八旗軍偷襲一舉擊敗,敗走九宮山,被當地塢堡的地主組裝殺死,其實估計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殺的是闖王。一代梟雄,就這麼死在了陰溝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