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這個問題我本不想多談...

發佈會剛結束大家都很忙...

感覺還是有必要回應一下了,

畢竟我還是寵我這2534個粉絲的。


極米H2和極米H2 Slim是發佈會之前,我就已經知道的兩款產品,兩款產品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解決了很多我在使用極米H1過程中的最大痛點。我加入極米之前,用的第一臺極米無屏電視就是Z3,對於我來說使用上沒啥問題,但是對於我爸媽來說,使用起來就比較繁瑣了,每次使用都要手動對焦,偶爾桌面不平還要梯形校正,所以我不在家的時候,我爸媽基本上也就不用它了。後來入職了極米,我換了一臺極米H1S,雖然有開機自動對焦功能了,但是父母還是習慣了有線電視的傳統操作,還是用不慣這種智能操作系統的交互。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而這次極米H2和極米H2 Slim可以說是完全解決了我們父母這一輩人的使用問題。首先就是這次加入的智能輔助校正功能,它可以一鍵完成極米H1S上的上下左右梯形校正,搭配上自動對焦,無屏電視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電視應有的開機即用的體驗。其原理類似於我們iPhone X上的雙攝像頭背景虛化,通過雙目測距,極米H2內置的芯片可以通過計算來實現自動的上下左右梯形校正。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極米H2和極米H2 Slim在我看來,可以說是在體驗上掃清了無屏電視在各年齡層的使用門檻,實現了無屏電視產品形態在市場上普及的條件。當然除了直接解決了我的這些使用痛點,極米H2和極米H2 Slim這次其實也解決了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動態畫面拖尾的問題。

這個要從人眼特徵來談起了,人在觀看物體時,物體會在視網膜上成像,並由視神經輸入人腦,形成視覺,當物體移開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會延續1/24秒左右的時間,所以電影或者電視劇,幀數至少要在24幀,才能避免人眼察覺到動態畫面的中斷。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我們都知道視頻實際上就是連續拍攝多張照片,連貫起來得到的動態畫面,也就是說24幀拍攝的電影就相當於每秒會拍攝24張的照片。但是一般24幀每秒的視頻在拍攝時會選取1/50秒的安全快門,可以避免細微抖動帶來的模糊,但是拍攝物體高速運動的物體,就會使畫面產生模糊,這些信息則會像重影一樣疊在一起,人眼就會感覺動態畫面出現了模糊,不清晰,有畫面拖尾的問題。同時,如果畫面中物體運動速度過快,兩次快門之間,畫面中的物體移動位置較大,也會導致畫面過度不平滑,給人一種畫面跳動,掉幀的感覺。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研究發現,人眼能捕捉到的動態畫面的極限為55幀,所以視頻達到每秒60幀以上就可以明顯提升我們的觀影感受,避免人眼感覺到高速畫面拖尾、掉幀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李安導演會採用120幀技術來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原因,因為每秒120幀是每秒24幀的5倍,採用這樣的拍攝技術可以讓畫面更加栩栩如生,給人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但是每秒120幀技術也會隨之帶來拍攝成本的增加,因為每秒120幀的視頻拍攝會大幅壓縮快門的時間,進光亮也會大幅減少,對拍攝的光線條件以及攝像機的ISO和像素面積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目前120幀的影片其實很少,大多影片依然採用的是24幀的拍攝技術。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而且受帶寬限制,目前視頻網站為了保證在線視頻播放的流暢性,所有視頻的幀數都不會很高,基本上都會維持在25左右,甚至更低,如果我們在線觀看《復仇者聯盟》這種大片的時候,就更加難以避免畫面拖尾的問題。

因為我們主要做的就是100英寸以上的大屏顯示設備,畫面比傳統電視大的多,所以這種拖尾現象會更加容易顯現出來,為了解決這個行業問題,尤其是面對今年即將到來的世界盃,我們從去年開始就陸陸續續為新品加入了MEMC運動補償功能,來解決高速畫面拖尾掉幀的問題。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瞭解索尼電視的應該都知道這個功能,這也是索尼電視一直力壓國產電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其通過內置的芯片可以自動預測視頻中下一幀會是什麼,對動態畫面的運動軌跡做出判斷,然後生成原始視頻中沒有的畫面幀,通過這種插幀的方式,將24幀的視頻變成60幀的視頻,從而讓人眼可以看到流暢的畫面,解決動態畫面拖尾的問題。

如何評價極米新發布的旗艦投影儀H2和H2 Slim?

目前市面上同類產品,包括很多智能電視在內,很少有具備這項功能的產品,而我們除了此次發佈的極米H2、H2slim以及皓LUNE之外,極米New Z4X、極米Z5、極米Z6、極米激光電視A1/A1 PRO/T1也都支持了運動補償功能,可以說是從千元到萬元都實現了畫質的極致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