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封神”这个词,不像出自荣迷之口。最初出自谁的口,他当然就是“神化”论的源头。

文/张国荣粉丝同学会

张国荣先生,一位特立独行的公众人物。恍惚之间,他告别人间已有15年之久。我们欣慰地看到,年复一年,传统媒体的评价越来越正面。没什么,这就是他们该做的——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容不得满嘴跑火车。

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可惜,网络是一个自由发声的世界,对自媒体或是网友提职业操守?做梦去吧!

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张国荣是怎样被“神化”的?怎样的评价是他该得到的,怎样就“神化”了?以什么为标准,商业价值还是艺术成就?

这些年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身家多少俨然成了主要依据,是“潜规则”却也无可奈何。然而,要想评价一位演艺圈少有的艺术家,纠结于那人拿了多少奖,卖了多少张碟,不免有“曹冲称象”故事的即视感,根本是舍本逐末好吗。别浪费口舌,回归艺术的本质吧!请问,不尊重艺术或者不懂艺术,我们又凭什么评判艺术家?

一个人被“神化”的前提是,因为种种原因,被人盲目崇拜...这逻辑的潜台词是:你甭骗我,世界上没有这么好的人!或者是:中国这么落后,怎么可能出世界级的艺术家!既然这样,我们也只能呵呵哒。

在那样一个对他不利的环境中,张国荣获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成就,硕果累累。具体在网上随处可见,实在毋须多言。真正用心品味张留下的歌曲、电影,你会发现事实与某些言论恰恰相反——他一直被我们低估了。

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现在的某些歌迷影迷不经世事,很容易被从前的唱片销量、影帝头衔所误导。不错,音乐、电影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况且,从一些数据当中断章取义,认定谁是大神,谁不如谁,这方法明显不靠谱。

在唱片工业的链条中,甘做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这是大多数成功歌手的实际水平。问题是,都这样真的好么?名利双收是容易的,乐坛的整体水平只会停滞不前。想想看,类似许冠杰、邓丽君、罗文、梅艳芳、达明、Beyond那样的音乐人,他们因何了不起?因为不仅仅唱歌迷想听的歌,还能做到各种创新。有机会做了音乐人,碰巧是有才华的音乐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虽说唱功顶级的人已经极少,但张国荣可没有止步,谁叫他是敬业的处女座呢。论音乐成就,哥哥唱法的独树一帜,还有对新音乐风格的探索,在他的时代同样堪称典范。音乐创新有多重要呢?港乐从90年代显出颓势,往后更是公认的一蹶不振——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创新力枯竭导致千篇一律,恐怕是一大因素。

至于电影,演员与明星的区别在于:演员能把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明星能把任务完成。看看近年国内的许多低分商业片,大体如此。能做到凭演技定义角色,而不是被角色定义,张国荣的演技不可多得,实在让导演们怀念。《霸王别姬》豆瓣评分居高不下,被评与《肖申克的救赎》不分伯仲,这只是张国荣的众多佳作之一。何必局限于国内,在国际电影史上,这样的演员也是难得一见吧?

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哥哥的影帝提名多次落空,有运气的成分,也有来自评委会的偏见。那一年,梁朝伟凭《春光乍泄》获得了金像影帝,赢得满堂喝彩,而张国荣不仅名落孙山,更在典礼上受到香港电影人的嘲弄。讽刺啊!

这样的娱乐圈,怎不让哥哥心寒?在哥哥身后,CNN之类机构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港台业界一时相形见绌。是不是大写的尴尬,当事人心理很清楚。

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一个不该是问题的问题,竟然成了“悬案”,没办法——我们尊重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得习惯审美品位的必然差异。

做到实事求是很难吗,无非就是: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追求真相有坏处吗?利己利人,利国利民啊。至于互相尊重,不上纲上线,试着做个君子?罢了罢了,天方夜谭的事,从来不在童话里。

历史如大浪淘沙,而亲爱的张国荣先生,你注定会名垂青史!

谈谈张国荣被封神的那些事,一些你未必了解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