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伏照亮扶貧路

智能光伏照亮扶贫路

伴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印發《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智能光伏扶貧應用示範正在為光伏扶貧注入新的活力。“鼓勵先進光伏產品及系統應用,優先保證光伏扶貧產品質量和系統性能;加大信息技術應用,通過大數據 、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實現光伏扶貧數據採集、系統監控、運維管理的智能化。”政策導向清晰可見。與此同時,光伏企業的努力創新也正在一步步將政策文件中的“鼓勵”變為現實。

“我們希望通過智能光伏和扶貧項目的緊密結合,讓最貧困的人口也能夠享受到高科技進步帶來的美好體驗,獲得穩定的實實在在的收益。”日前,在河南遂平“精準扶貧全國現場交流會”上,華為智能光伏業務總裁許映童表達了自己對智能光伏扶貧應用的理解。

文丨姚金楠

扶貧電站更需智能運維

河南省遂平縣項目總裝機11.26MW,涉及11個鄉鎮共37個村,覆蓋貧困戶2982戶。“一旦出現故障,傳統的運維方式無法在眾多電站中迅速定位故障電站位置。”華為智能光伏業務部中國解決方案銷售部總經理卞長樂指出,扶貧電站點多面廣,如果全部依靠人工管理,相應的人力投入也會大量增加。

“很多時候兩個貧困村相距七八十公里,而且交通不便,單是地理距離上就增加了高效運維的難度,成本也隨之推高。”國家電投河南電力檢修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尚榮捷對於扶貧電站的運維困難深有感觸。

在光伏運維日趨智能化形勢下,對扶貧項目的解決方案需求更加迫切。據卞長樂介紹,目前公司已將智能IV診斷應用到扶貧電站中。基於大數據分析和華為研發的算法,可以根據組串運行曲線的比對發現故障組串,同時可以自行診斷故障原因,給出處理建議。

由於IV診斷的智能特性,常規的運維工作難度大大降低。針對一般故障,運維人員在簡單培訓後,只需根據系統建議並結合遠程輔導就可以完成消缺。卞長樂強調:“逆變器本身減少了易損件的使用,提升了整體性能,華為公司協助培訓就近的貧困戶,他們完全可以從事基礎運維工作。這更將扶貧工作從‘輸血’變成了‘造血’。”

“此前,某逆變器廠家的產品由於通訊中斷3小時導致數據全部丟失,運維繫統中直接複製了丟失前的數據曲線,而虛假數據是無法還原發電真實情況的。”卞長樂強調,扶貧電站修建在貧困村,部分地區的通訊信號較弱,通信中斷現象難以避免,通信棒的數據補採功能更加符合扶貧項目的要求。

扶貧電站更需智能運維

智能化在便捷運維的同時,更帶來電站整體運行效率的提升,更高的發電收益才能真正造福更多的貧困戶。

“在組件選擇上,劉樓村300kw扶貧項目選用的是72片330Wp多晶硅光伏組件,在保證轉換效率的同時,高透明自清潔的鋼化玻璃可以協助額外的發電輸出及便利的維護。但扶貧電站環境複雜,雜草、莊稼叢生,組件遮擋現象十分常見。”協鑫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柴敬玉指出,在這樣的場景下,智能化的光伏逆變器可以支持多路MPPT設計,有效降低組串失配影響。“多路MPPT的設計可以將兩路組串接入一路MPPT,這樣單路組串被遮擋,僅影響一路MPPT下的發電量。”

除提升發電量外,運維環節節省的也不容小視。“在傳統的設計中,20MW的扶貧電站約1200個風扇、4200個熔絲需要定期檢修、更換。”卞長樂指出,華為採用的無熔絲、全密閉自然散熱,可以有效節省運維成本。“僅這一點,20MW扶貧電站20年就可以節省運維支出約122萬,如果疊加其他智能化的環節,僅運維就可以少支出388萬元。”不僅如此,卞長樂強調,如果出現短路,傳統的熔絲在低倍過載情況下,將持續發熱不熔斷,溫度升高很容易導致逆變器接線腔燒燬,存在安全隱患,容易造成更大的損失。

1295萬元的發電量“開源”、388萬元的運維“節流”,20MW電站20年可以多收益1683萬元。據此推算,每個300MW村級電站在20年的生命週期內將增收超過2億元。

收入分配一目瞭然

智能、可靠的產品保證了扶貧電站的高收益。如何分配收益也成為精準扶貧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在日前發佈的《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中,“做好光伏扶貧收益分配”的要求清晰明確。

易於運維、提高收益、明確分配,智能光伏正在切實走進扶貧電站、造福貧困人口。正如許映童所言:“我們希望讓貧困人口也能夠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