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發展方向論:消費者購物需求經歷了哪些階段?

實體店發展方向論:消費者購物需求經歷了哪些階段?

站在消費者購物的需求層面,我們看看消費者的購物需求經過的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基本功能階段

我們發現,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在最初級的階段,它是功能性的需求,只要能滿足基本功能就行了。

比如說吃的,吃一頓飯不去看他的口味,我也不看他是哪個名牌,我也不關注這個是什麼大廚做的飯,我只知道我吃了能夠填飽肚子就可以了。

比如說衣服,功能性的需求,我知道你這件衣服能夠保暖就行了,穿的不冷就行了,穿了之後我的某些隱私不會漏出來就可以了。這就是功能性的需求。

當所有生產的產品都能夠滿足功能需求的時候,大家的功能需求被滿足了之後,接下來我們要考慮的是什麼?

實體店發展方向論:消費者購物需求經歷了哪些階段?

第二個階段:價格階段

當大家都能生產出滿足基本功能要求的產品時,大家就在同一起跑線了。這時候,消費者就會想到,反正一樣的功能,省點錢,我找便宜的買。

於是,A商家賣1塊,B商家只賣9毛,大家就跑到B商家那裡購買;A商家看到不對路,就降到8毛,然後大家又跑到A商家那裡購買;B商家……

在這個階段,大家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在達到基本功能的情況下,價格越便宜越好。

實體店發展方向論:消費者購物需求經歷了哪些階段?

第三個階段:品牌階段

這樣反覆折騰,產品的價格就越來越低,但是,產品的成本就在那裡,你降我降,大家就沒有利潤了,怎麼辦呢?

這時候,有些黑心商家為了謀取暴利而不擇手段,偷工減料的現象是不是就出來了?雖然花了更小的價錢買到了產品,但問題是不好用甚至不能用啊,再便宜也沒有用。

當消費者購買了偷工減料的產品後上當受騙,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就變成了要真材實料,要可靠了。

在這個階段,競爭就從價格競爭轉移到了滿足可靠性的競爭。

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大家都只能看到表面的現象,但不知道怎麼去判斷這個產品究竟好不好。

怎麼辦呢?

這時候,品牌的重要性就出來了。

什麼叫品牌?你看得多了聽得多了,這個品牌自然就會成為你心目中的品牌。

一些有品牌意識的廠家,會請一些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到各大電視、報紙、雜誌等打廣告。

於是,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大量的品牌,比如說海爾、美的等家電大品牌。

大家對買品牌的產品放心,這個某某明星都說好,這個中央電視臺都在打廣告呢。

在那個年代,廣告不象現在這麼虛,產品還是真實的。

實體店發展方向論:消費者購物需求經歷了哪些階段?

第四個階段:誠信階段(口碑階段)

我們消費者購買東西是知道要買大品牌了,哪怕大品牌更貴一些。但問題是,我們判斷是否品牌的依據只是一個logo,這個太容易造假了。

商人逐利,在足夠利潤的情況下,有些商家就會走上邪路:他們為了謀取暴利,把一些偷工減料的產品,直接貼上大品牌的logo,當大品牌賣給我們,而我們在沒辦法識別的情況下,花了大價錢買了本身不值這麼高價錢的假冒偽劣產品。

這些假冒偽劣產品,表面看跟大品牌是一樣的,但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於是,這個階段,消費者更希望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於是,商家的競爭,就回歸到了本質,變成了產品的競爭、商家誠信的競爭、商家口碑的競爭了。

你賣的都是貨真價實的產品,我買了很好用,我就會告訴身邊的親戚朋友,這個產品不錯,於是,我身邊的朋友下次要買時,也會選擇這個來購買。在口口相傳的好口碑下,這個商家生意就會越來越好。

反過來說,有的商家賣的產品有問題,我上次購買了不好用,我就會告訴我身邊的人,不要再在這裡購買,不好。於是,我身邊的人就不會去了,甚至還會告訴他們自己身邊的人,不要到那裡買東西。壞的口碑,會讓不好的商家沒法再經營下去。

實體店發展方向論:消費者購物需求經歷了哪些階段?

大家看到沒有?不同時期,大家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給大家一句話:當某一個性能過度的滿足用戶需求的時候,這個性能它就不再是成為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