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羞於啟齒的兩個姓氏,年輕人多覺得難聽而改姓

姓氏兩字如今是姓和氏的合稱,但是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姓又由“女”和“生”組成,這也是古代母系社會的一個印證,母系社會中,孩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早在部落時代就有同性不可通婚的習俗,雖然不知原理,但古人還是知道近親結合的後果,而氏則用以區分地域,身份,職業等等。


中国最羞于启齿的两个姓氏,年轻人多觉得难听而改姓​發展至今姓氏早已成為一種文化,它不關乎身份階級,卻也象徵著血脈。也正因此一般人是不會輕易改姓的,但是姓氏演變至今,改姓的人也不在少數,由於改姓是對先祖的不敬,所以改姓之人也多為迫不得已。而古人改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逃避殺身之禍,這點在改朝換代之時前朝皇族之中最為普遍,比如兩晉時期大量的“司馬”姓氏為躲避追殺多改為單字“馬”。但是也有少量因為姓氏難聽或者其他原因改變姓氏的,以下就是兩個代表。

中国最羞于启齿的两个姓氏,年轻人多觉得难听而改姓​把豬和人聯繫在一起時,多數情況下不會是你儂我儂而是面紅耳赤的爭吵。如果自己的姓氏是豬那尷尬程度可想而知(手動滑稽)。而豬姓雖少但卻真實存在於我國的福建、臺灣、貴州等地。也正由於豬姓實在羞於啟齒,越來越多的豬姓也改姓其他姓氏,其中大部分改為同音的“朱”姓。

中国最羞于启齿的两个姓氏,年轻人多觉得难听而改姓​另一個則是“雞”姓,其主要分佈於廣東佛山,曾經是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據考證,雞姓為三國時期越族後裔,當時佛山地區環境惡劣,不僅不適宜種植穀物,還多有毒蟲猛獸出沒,先人的生活及為困苦,於是以“雞”為姓,也算是一種思想的寄託。而時至今日雞姓一族中只剩下一些耄耋老人,年輕一代多改姓為“溪”。
中国最羞于启齿的两个姓氏,年轻人多觉得难听而改姓​作為一個歷史寫手,寫姓氏似乎有點不務正業,但是姓氏是一種文化,當傳承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