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應不應該退出初中語文課本?

宋怡婷

我的看法是:

《愚公移山》應該退出課本!理由如下:


1、支持《愚公移山》退出課文,並不是說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不要了,而是說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要有新的方式來宣傳愚公移山精神。山擋著路了,就要移山?搬家的成本小多了!還要世世代代都去移山?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都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特殊建設時期裡,我們需要愚公這樣的做法和幹勁,來建設好社會主義。但是,這些都很難再讓現在的小孩子接受或理解。現在需要的創新和發展。所以,換一篇同樣弘揚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堅持不懈精神的,現在的學生又更能理解和接受的古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讀書少,舉不出可以替換的例子,但以我們國家博大精深的文學典籍,肯定有適合的,文化自信我還是有的!)


2、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不能讓世世代代的人都只讀《愚公移山》。要根據新時代的發展需要,選擇一些更適合這個時代精神的文言文,傳統的一些優秀篇目,退出課本之後,也可以編入其他閱讀材料(比如小學、初中都有一本配套的必讀、背誦古詩文書籍),這樣繼承和發揚兩不誤。


牛皮社

不應該

第一、這篇文章本身的文學性就很高,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主旨立意也高,語言也簡明。

第二、這篇文章宣揚的精神很好。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什麼所謂的聰明人,少的是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人。前幾年《士兵突擊》大火,許三多的執著真是讓人感動。拙誠勝巧詐。這是曾國藩給李鴻章上的一課。

第三、這篇課文被毛主席引用到文章裡,激勵了很多人,同時也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意義。

第四、當前社會很浮躁,很多媒體都在宣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現實中哪有這麼多成名,暴富的。我們要給孩子的人生打上明亮的底色 告訴他們人要有目標,要不怕困難。試想,你讓孩子好好學習,他告訴你學啥啊?到時候抄別人的就行,或者我早已偷出了題目,你怎麼想?

語文課本是要更新,可美好的精神不能變!


漠北散人

相信很多同學讀完《愚公移山》後,一定和我一樣有個疑惑:愚公為什麼不搬家呢?不過我知道,中考命題組一定認為此文讚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我們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既然有這個機會,叫魚君就來談談自己的真實想法。

第一,愚公有了想法就堅定不移地去實行,真的是一件值得讚美的事嗎?當年法國世博會徵集建築方案時有這麼一個提議:用石頭建造一個三百米高的石塔,因為石材美觀,同時石料作為一種傳統建材也體現了法國悠久的歷史。但如果法國當時真的採納了這個建議,著名的埃菲爾鐵塔便不會被建造,當年的世博會也會因此而成為永遠的笑話。因為稍加計算便可知,石料達到幾十米,底層便會開始碎裂,想要造一個三百米的石塔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樣,把山從家門口移開與建造石塔一樣是個誘人的想法,但愚公稍微動動腦筋便會發現(古人是會乘法的),他那一家人要把山挖完,一千年都不止啊!這樣也許他就會放棄這個念頭。由此觀之,周密的計劃比堅定的信念更為重要!

第二,我認為此文部分反映了為何工業革命後我國會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原因。當面對巨大的工程,愚公想到的是多生孩子,而不是改善工具(愚公仍然是“箕畚運於渤海”),否則中國很可能會是挖掘機的發明國。其實類似的思想還存在於大多數國人的頭腦裡:當我們為GDP世界第二而歡呼時,卻忘了我們的鄰國日本,GDP僅次於我們,位列世界第三,人口卻不到我們的十分之一;當我們的農民仍然手工為農作物施肥、噴撒農藥時,德國的農藥無人機呼嘯而過,工作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感動中國”中那位航天工人冒著生命危險為固體火箭發動機燃料手工塑形(因為機器塑形會帶來火花,造成極大的危險)的時候,美國的機器人操著不會起火花的銅鈹合金工具自如地為燃料塑形……我們有太多繁榮是靠著人海戰術和有著不可思議堅忍心的人民的血肉換來的。這是一個用“人均數”來競爭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科學技術空前發展的時代,如果我們還在用《愚公移山》這樣的課文來教導下一代,認為依靠著“人多”以及“堅定的信念”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這將是我們最大的悲哀。

所以,我支持從課本中移出《愚公移山》一文。

好吧,說說我的“讀後感”。我得承認,我是完完全全被這個15歲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辨能力所懾服。文中所說的“周密的計劃比堅定的信念更為重要”以及“為何工業革命後我國會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原因”的思考,是切中肯綮、一針見血的。尤其可喜的是,其論證的文字流暢而嚴密,儼然可以拿到正規媒體發表。

假如我們的孩子,都具有這樣的思考能力,都具備這樣的現代觀念,那是非常值得欣悅的。如今的一些學校,包括大學,有時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就是要把孩子們的頭腦簡單化,“灌輸”多於“啟智”,長此以往,孩子們在慣性下,就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又何談陳寅恪先生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是非常危險的。

我的欣慰還在於,這所中學能夠出這樣的題目,不但技高一籌,而且思想解放。選用什麼樣的文章做課文,確乎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關乎下一代價值觀、世界觀的型塑。以往的課本,有些地方存在“意識形態思維”的痕跡,囿於簡單的“政治正確”,而忽略了對學生現代觀念的培養和樹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有些課文需要作出調整,這是不可繞過的題中之義。

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名人和權威,哪怕像毛澤東這樣的政治偉人或魯迅這樣的文化偉人,哪些文章合適入課文,還是可以討論和論證的,這與簡單的“肯定”或“反對”完全無涉。很多好作家的文章,並不適合做課文,但絕不意味著其文學價值不高。這個淺顯的道理,還不應有“異議”吧?

就《愚公移山》而言,作為一則寓言,它有其啟迪意義。寓言的特性往往是“究其一點不及其餘”,讓人們在某個點上得到啟示,我們當然承認它的價值。但是當“寓言”所承載的“寓義”與現代觀念抵禦時,我們何妨讓它留在歷史中,發揮其歷史認識價值即可。即便它有部分“現實意義”,但如果有可能負面超過正面,也不妨指出它的侷限性。


叫魚學習網

《愚公移山》應不應該退出初中語文課本,我的看法永遠都不能退出,毛主席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自求恩》《愚公移山》是毛主席著作中的精典,文化水平很低的人都能讀懂,教育意義很大,還有象《反對自由主義》《矛盾論》,《實踐論》等等,到什麼時候都不能過時!



用戶55454809037張果

我認為不應該。

這是新時代所謂的智叟們自以為是、閉門造車、輕率調研、誤導民意做出的草率決策。

愚公移山是民間的古老故事,與《山海經》裡射日、逐日、填海等系列神話故事一樣,傳承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改天換地、人定勝天、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積極的、進取的、浪漫的生存意志和理念,正是這種精神,才從洪荒之境、茹毛飲血的石器時代一步一步發展成為世界上不斷續的、歷時悠久的五千年中華家業。

愚公移山一文和山海經諸多神話一樣,傳播解讀的是一種不怕困難,敢於勝利的入世精神。

而新時代的智叟們卻從環保遷居、退耕還林的角度解讀此文,豈不貽笑大方,自作聰明。

搞清楚,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紅茶王子熔古鑄今

作為一個老教育工作者,剛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的腦海就立馬有了答案:可以退出!

可是當我再看看各位答主的回答時,我很驚訝:竟然全是“不贊成退出!”

自我反思:是不是我一個老教師的思想“退化”了啊?

可我無法讓自己去“隨大流”,因為,

我贊成“可以退出”的想法,是發自內心那份對教育的熱愛!

一、我贊成《愚公移山》退出初中語文課本,並非認為“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退出歷史舞臺”。而是教育需要發展!

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讀初中時,《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我就能背誦了。都快40年了,如今做老師都快退休了,還在年年月月教學生這篇課文,你清楚老師心中的滋味嗎?國家轟轟烈烈在改革開放,教育教改也已經歷多少變革,教師不是常鼓勵學生要有創新精神嗎?為何一篇課文就可以如此“守舊”?難道我們的後輩們就如此“窩囊”,已“無文可代”?

二、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對世界的認知水平,早已今非昔比。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必須與時俱進!

“愚公移山”的故事,產生於生產力極端低下特定歷史時期,它的精神推動了社會的前進。可如今,科技高度發展,如果“愚公”還是那個做法,就是真“愚”了。

曾經在課堂上,語文老師說“愚公移山”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時,有學生就提出質問:愚公太“摳”,他幹嘛不請挖掘機,或者打隧道啊?作為老師,你該如何回答,才能讓學生滿意啊?

總之,我認為,時代發展了,學生思想觀念變化了,教育也不能“守舊”

如果《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的教育“養分”確實很重,作為學生課外讀物也未嘗不可。


三味聊心屋

愚公不必移山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改變生存環境,而改變生存環境的方法不止一種。愚公移山宣揚一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寄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企圖改善生存環境的樸素願望,有積極的意義。中國古代神話有很多這種故事,在《山海經》,《淮南子》當中,《精衛填海》,《誇夫逐日》,《后羿射日》等等,有相似的意義,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這些故事有一個共同的不足之處:缺乏科學性。對於人類而言,困難是永遠都存在的,用現代的觀念來認識,用最小的成本戰勝困難,規避最大的風險,才是最佳方案。愚公為環境所困,他可以移山,也可以搬遷,搬到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去。這樣做風險小,成本低,比移山要高明很多。社會發展到今天,人人都要與時俱進,現在我們提倡30度以上要退耕還林,實行移民搬遷的政策,改變邊遠山區貧窮落後的面貌,方法簡便,效果顯著,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是現實中國社會與困難作鬥爭的最佳選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和自然的關係,應該是人去認識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定勝天的舊觀念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違反規律,不切實際,不符合天人合一的新觀念。在下以為,小學,中學的教育,要把奮鬥精神和科學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貫穿到教材和教學實踐當中去,為培養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新人而努力。


至禪居士一日談

絕對不應該!

我們偉大的民族以及今天的中國都是在埋頭苦幹、自力更生精神鼓舞下發展起來的!無論科技怎樣先進、超前,愚公精神絕對不能丟!

愚公的做法不是“笨”也不是“傻”,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意志和精神!

有人說愚公太“愚蠢”,為什麼不搬家卻要下苦力移山修路呢?呵呵,你錯了!你要知道在人類前行途中是從來就沒有“捷徑”的!路是人走出來的,道是人修出來的!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走才能到達光輝頂點!

當然,在當今科學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我們是需要創新的,是需要苦幹加“巧幹”的,但這個“巧”絕不是投機取巧,而是開動腦筋,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前進,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有一種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正是我們需要發揚光大的!

讓我們的下一代們還是從“愚公移山”精神開始,由易到難、知難而進,既要踏踏實實的苦幹,還要以現代科技武裝頭腦,苦幹、實幹、巧幹,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發圖強吧!


早春記憶

我不贊成退出。愚公的故事,在有挖掘機的現代已經不適合學生理解,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不能丟。現在我們一樣不理解陶瓷,因為我們有玻璃,不理解馬車,因為我們有汽車,不理解雕刻,因為我們有3D打印。我們都知道,陶瓷,馬車,雕刻,都是人類走過的歷史痕跡的證明,它們訴說的是人類的歷史,是中國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這,是我們的文化,我們不一定要樣樣精通,但不能忘記。

我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衝擊,傳統文化早已淡出一部分人的視線。我們曾經做的一件偉大的事,就是勇敢地面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並將之剔除。但現在,一部分人早已不分青紅皂白,只要和傳統文化沾邊,就一定是錯誤的,就如同那位教師說的:有挖掘機,讓學生怎麼理解愚公?看到這句話,我不由得悲從中來。既然這位老師教書十年,應該懂得,我們學習歷史不是因為要去複製該場景,而是要知道,我們5000年來都走過了什麼樣的路。我們現在做的事,它從哪裡來,它的根是什麼。我很擔心,你連學習的目的都不知道,怎麼好為人師呢?既然有學生向你提問愚公,那麼我姑且猜測您是一位語文教師。愚公的故事不單單是一個故事,它傳承的還有背後的歷史,人文,地理,古人的社會觀,價值觀。這都是很有價值的。如果您懂得這些,您還會粗魯地說:有挖掘機啦,可以用更好的故事代替愚公移山嗎?

現在人看古人祭祀,他們不相信,但他們會說,這是一種文化,一種習俗。這是中國的祖先曾經做過的事,當年在地理上有什麼變化,在政治上有什麼變化,人口上有什麼變化。

韓國人說,這個文化是我們的,那個文化也是我們的。英國人說,我們皇室的光輝歷史,法國人說,我們有無數文明結晶啊,埃及人說,我們有很棒的金字塔。只有中國少數人說:讓我們把歷史都丟掉吧~山海經,愚公,長城已經不適合現在人們了~ 如果他們精神正常的話,那麼,說這些話的人,真的是其心當誅!

現在我們做機器人,然後你說,有了它,可以讓兵馬俑退出了。說句不中聽的,這是人話嗎?


滿江萩南

太山裡的有傻裡吧唧的老頭叫愚公,家門前有座大山影響出行,他老了思維方式有點病,長著一副僵化的腦子不會變通,在沒有科學依據論證的可行性下,沒有召集全家集思廣益舉手表決,家長式作風,獨斷專行飛揚跋扈,一言堂自己說了算。

盲目上馬,弄得世世代代開山運土,荒廢了經濟,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鄰居智傁發現錯誤提出意見,還理直氣壯的狡辯諷刺智傁。揚言要世世代代堅持下去,抱缺守殘不想開放改革,死要臉不認錯。弄了半個世紀越來越遭,面子工程瀕臨死翹翹,無可奈何仰天長嘆一嘯,大地啊!蒼天啊!不該我敗,忽然天色大暗風雨飄搖,感天動地來了天外飛仙,山終被仙人揹走了!這是對愚公莫大的諷刺,哈哈😄

從寓言中看出愚公犯了方向性的錯誤,南轅北撤背道而弛。

二,不民主獨斷專行。

三,堅持錯誤,聽不得反面意見。

中華民族文化有著幾千年的燦爛的遺產智慧的結晶,我們要批判性的繼承,去其糟杷,去偽存真。吃飯不能一股腦兒的吃,把飯裡面的石子挑出來吃。

愚公移山不是篇哲理優秀的寓言,退出初中課本理所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