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网络图片

在我国,制陶历史十分悠久,经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华北、华南等地就大规模生产和使用陶制品。秦汉以来,制陶工艺不断改进,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陶制品越来越多,大件的有水缸、米缸、酱缸、酒缸,小件的有造型不一的坛罐、大小不一的缸盆。

“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网络图片

在没有自来水的日子里,江南一带人家通常有两只大缸,一只放在厨房,水挑满以后放些碎明矾用棍子搅一下,水清澈见底,作烧茶、煮饭之用;另一只放在天井里,下雨时盛天落水,洗脸、刷牙、洗衣服都用它,大人下河边淘米洗菜,顺便用小桶拎一桶水倒入缸中,小孩总喜欢把捉来的小鱼小虾放在里面养,时间长了便滋生孑孓虫。陶制品致命的弱点是易碎,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破裂,但经过修补后还能使用,俗话说“新缸没有旧缸光”,因此衍生了补缸这一老行当。

“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网络图片

“修——缸!”补缸师傅手里拎一只帆布包,里面有一把小铁锤和几只錾子,另外备有一节小竹筒,为的是调拌盐卤和铁沙。他们走街串巷时,吆喝声像水桶一样低沉雄浑。哪家需要补缸,先将缸、坛、罐抬出来,他会根据裂缝的大小、破损程度算钱,双方经过一阵讨价还价,生意就算谈妥了。

“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网络图片

补缸时,补缸师傅把缸先放倒,有裂缝的一面朝上,如果裂缝比较长,还要用麻绳将缸箍紧,以防敲击时把缸震裂。錾缝是个巧活,补缸师傅用三个指头捏着錾子,另一只手握住小铁锤,对准裂缝“笃、笃、笃”一阵敲击,敲得轻重不一,不紧不慢,不一会便沿着裂缝敲出一条约半公分宽的浅槽,长度往往超过裂缝,然后有间隔地在浅槽两侧敲出对称的小坑,钉入“蚂蝗攀”。“蚂蝗攀”是用熟铁打成的扁平两脚钉,形状像放大了的订书钉,它的着力点在裂缝的两侧,必要时可以把“蚂蝗攀”按缸体的弧度适当弯曲,让它更“服帖”。待这些工序全部完成后,用水将裂缝冲洗一遍,把里面的残渣清除干净,才能进行最后的填补。

“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网络图片

填补用的材料叫“盐生”。所谓盐生,其主要成分是生铁,将其研成极细的粉末,颜色为青灰色,使用时用盐水拌和。配置盐生,要准确把握盐与水的比例,盐放少了,铁粉不能充分凝固;盐水过浓,容易起鼓、脱落。补缸师傅凭他的经验,把握得非常精准,一般不会失手。当盐生填满所有的裂缝后,将整条缝口捺平,破缸就补好了。最后补缸师傅特别关照,得把缸放在没有人去的地方阴干,十天半月以后等“盐生”板结了,与新缸一样。

“新缸没有旧缸光”之补缸老行当

网络图片

从小喜欢看人家补缸,也喜欢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一次,莫名其妙地问补缸师傅:“粪缸你补不补?”对方像触了电似的连连摆手:“那玩艺臭烘烘的,还不把人熏死过去,再给多少钱都不补!”其实,当粪缸的都是那些补了不能再补的旧水缸或砂缸,漏就让它漏,谁会找补缸师傅花这冤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