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室友比我男友,還要熟悉我生理期”

“男室友比我男友,還要熟悉我生理期”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新世相」,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Sayings:

幾天前快要下班的時候,Cassie 突然說了一句:

“我得趕快走了,室友在群裡@我說衣服還在洗衣機裡,她要洗衣服了。”

Cassie 說她自己每次也是這樣,先在群裡@室友取衣服,在門背後聽到對方走回自己屋之後,她才出來。

“有個群很好,避免碰面會尷尬。”

越來越多的北上廣年輕人放棄和室友做朋友了。

——白天工作裡維持社交關係很累,回到家只想一個人待著。

所以在合租屋裡,他們努力維持著自己“一個人生活”的感覺。

但又總是不斷被室友留下的蛛絲馬跡提醒著:你不是一個人。

“發生了當作沒發生就好。”

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總結出的法則。

來看看其中有沒有對你適用的。


假裝獨居青年:做彼此剋制的陌生人,不好嗎?

假裝獨居新法則之一:

我們住一起,千萬別碰見

@Cassie

說真的,合租青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件事

——趴在門上聽。

那個女生從衛生間出來了嗎?剛我隔壁是不是出門了?我現在出去安全嗎?

久而久之訓練出了非常靈敏的聽力。

我現在的房間離洗手間最近,對於水聲最有心得。

——洗澡的聲音是持續厚重的“嘩嘩譁”,洗臉是突如其來的“噗——噗——”,長時間沒有聲音就是在上廁所,最後“呼啦啦”一聲沖水,我就可以準備進去了。

即便是合租裡一定要溝通的問題,也是不用當面聊的。

我搬進來的第一天就被拉進群。一個室友在群裡說,她每天晚上 8 點左右洗漱,大家可以錯開時間,我說好。

根本不用見到她真人。

還有次我去洗衣服,打開洗衣機發現沒清空,最上面是一條藍色男士四角內褲。於是我很冷靜地發了這麼一條:

“男室友比我男友,還要熟悉我生理期”

不過,總是避免和室友正面接觸,也會有膈應的時候。

有次晚上下班回家,碰上一個高個微胖眼鏡男。

——我們同時走進同一個小區,進了同一個電梯,最後默默地進了同一個家門。

他在電梯按 10 層的時候我就懷疑了:這好像是我室友?那是打招呼還是不打招呼呢?萬一是,我該怎麼繼續對話?

最後還是一句話也沒說。

去年春節放假,我和一個室友同時拎著行李箱走出房間,實在避不開了,互相寒暄:

“回家啊?”

“誒,回家,你也是啊……”

“嗯嗯,你家是哪裡?”

“重慶,你呢?”

“南京。”

“哦……”

“嗯……”

“……”

回頭想想看,互相道一句“新年快樂”也行啊。

不過總的來說,這些尷尬並沒有困擾到我:

工作時不得不處於各種關係中,回到家各自保持距離,能給自己些自由感和空間感。

為了這點自由,尷尬就尷尬吧。

假獨居新法則之二:

在廁所,請自重

@小四

上來就亮明觀點:佔廁所是合租最讓人抓狂的事(不接受反駁)。

廁所作為公共空間,最大的 bug 在於,它一個時間內只允許一個人使用。

你化妝時,我得憋著;你洗澡時,我得憋著;你坐在馬桶上玩手機,我還得憋著。

有一次下班晚,兩點左右才顧得上洗漱,結果發現廁所燈是亮著的。

我以為是誰忘了關燈,結果剛靠近一點,就聽見裡面傳出來跺腳聲。

只能說對於衛生間,每個人的領地意識都很強。

但諷刺的是,衛生間又是最能洩露你隱私的地方

——發現了陌生男人的毛髮,就會開始揣測另位女室友的感情生活;

——垃圾桶血色朝上的衛生巾,你的男室友比男朋友更熟悉你的生理期;

——發現我們用一個牌子的洗髮水,嘿嘿,這個姑娘有眼光

不過,碰上那種在衛生間裡釋放天性的,又會覺得有點可愛。

比如有個室友習慣早上洗澡時開個人演唱會。我每天就伴著高亢的男聲,聽著“我要送你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醒來。

——有時候聽入迷了還會遲到。

廁所是合租生活裡最有故事的地方。

如果你還想保持一個正人君子的室友形象,在廁所,請自重。

假裝獨居新法則之三:

室友什麼都知道,別對他們掉以輕心

@桂公子

表面上當代室友很不熟,但你根本不知道室友掌握了你多少秘密。

我之前有室友是一對情侶,兩個人非常膩歪,去洗澡都要一起。

可 3 個月後,女生就搬出去住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過了五六天,男生就帶了另一個女生回來。我發現兩個人也是一起進出洗手間。

不過大概半個月後,第二個女生就沒出現過在我們家了。

再過了幾天,第一個女生又回來了,男生和她恢復了之前的套路。

我不覺得第一個女生知道第二個女生的存在,也糾結過要不要告訴她。

——不說吧,怕以後男生傷了她;說吧,又擔心自己是多管閒事。

我不是一個八卦的人。但和室友朝夕相處,很難對他們的生活一無所知。

不能對室友掉以輕心,室友什麼都知道。

假裝獨居新法則之四:

不去期待室友對你好,就經常能被暖到

@小象

室友之間也是有溫暖時刻的。不過室友之間的暖,最大的特點就是,很默默

——比如晚上發現停電了,沒想管倒頭就睡,第二天居然發現來電了;

——比如回家在拐角電箱沒看到快遞,氣沖沖要投訴,一進門發現快遞盒整齊碼在我房間門口。

室友的當面示好,又總是顯得有點侷促。

上週有個室友,在 520 那天買了花,單獨給室友們一人包了一支

——她啪一下伸手遞到我胸前,我趕緊說謝謝

我倆就這麼點頭哈腰地,互相祝福了好幾句 520 快樂。

昨天室友來敲我門,開門之後他迅速塞到手裡一個大梨。接著迅速轉身,發生得像旋風一樣。

但我還是聽到他說,“買了四個,我們一家一個”。

室友之間的暖,不在於“喜歡你,所以對你好”;而是即便和你不熟,也覺得得互相幫襯。

我挺喜歡這種成人集體生活的溫暖的:不去期待別人對你好,就能經常被溫暖到。

寫在最後:

關於假裝獨居青年,同事許無說了自己的一件事兒:

有一天下班,到家已經兩點多了。

一個女生在衛生間洗漱,被開門聲音驚動,隨口問了一句“哪位?”

我也隨口回了一句,“我”,然後我們當作無事發生一樣各回各屋了。

——雖然我們見都沒見過。

這樣的故事,我乍一聽會覺得尷尬,但許無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很坦然。

同居青年想做彼此剋制的陌生人,沒什麼不能理解的。

——你我本不熟,何必強拉硬扯呢?


讀後思考:

你是假裝獨居青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