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為什麼有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叫做“中國地區”?

如果你去日本旅遊,你會驚奇的發現,在日本的本州島西部。竟然有一塊大約3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區,叫做“中國地區”。

有些不知道內情的外國人會奇怪的問日本導遊:“這裡是中國的地區?”

日本導遊會解釋說:“不不,這裡是日本的地區,地名叫做中國地區。”

這種解釋讓外國人連呼不懂。

在日本,為什麼有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叫做“中國地區”?其實,不光是外國人,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也不明白,日本人為什麼在自己的土地上,起這麼一個地名,就像我們自己的國家裡,出現來一個日本國一樣奇怪。

中國地區,面積還真不小,由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5個縣組成,人口有700多萬人呢。

因此,如果在我們國內,你遇到一個來自廣島的日本人,他介紹說他自己來自中國地區,可不要感到奇怪。

日本的中國地區,一直到了二戰之後,為了與國家中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區別,有時也稱為山陽山陰地區。

在日本的中古時期,中國地區因為戰亂較少,而成為當時日本除了京都之外,文化及藝術風氣發展最盛的地區,也正因為這樣,日本人把這個地區稱為中國地區。簡稱為“中國”。

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太平記》。書中記載足利直冬初時被委任為長門探題,後來也管治著山陽道的周防、安芸、備後、備中及山陰道的出雲、伯者、因幡等國,故後來稱足利直冬為“中國探題”。所以相信最遲在室町幕府之後,就以“中國地方”來統稱以上諸國。

在描寫日本古代神話與天皇家系的《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中,將出雲國地區稱作葦原中國,簡稱中津國、中國,也有可能是該詞的語源之一。

那麼,日本為什麼要把一個地區名字和國家中國混淆呢?

在日本看來,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前,中國的政權是依朝代名命名的,比如大明朝,大清朝,而沒有一個統稱“中國”的存在,直到中華民國的出現才開始固定“中國”的國家名稱,

而在此之前的日本已經有“中國”一地方了來形容本州西端了。

因此,日本執意沿用“中國”的名稱。而稱呼中國為“支那”這樣一個帶有侮辱性質的名稱。

一直到了二戰後。日本才被迫接受了“中國”一詞專屬於“中國大陸”,而開始把自己的“中國地區”稱為山陽山陰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