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西方國家所說的“黃禍論”,為什麼專指的是日本?

甲午戰爭中,日本戰勝了中國,一躍成為了亞洲的霸主,這給了西方國家極大的震動。一直以來,在西方國家眼中,無論從歷史地位,地理位置以及影響力來說,中國都是當仁不讓的東方國家的代表,而日本這樣一個小的島國,竟然能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打得清政府割地賠款,威風掃地,委實不可小覷。

更加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中國戰敗之後,並沒有對日本產生很深的仇恨,反而掀起了一種向日本學習的風潮,很多中國學生留學日本,日本也開始在中國培植勢力。特別是到了1899年,慈禧太后又派朝廷大臣攜帶密電碼訪問日本,要與日本皇室建立熱線聯繫,探討中日結盟的可能性。

100多年前,西方國家所說的“黃禍論”,為什麼專指的是日本?

這種情景讓歐洲國家警惕起來,以德國和俄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提出了喧囂一時的“黃禍論”。他們認為,一個已經西化的日本, 如果再率領正在崛起的中國,將會改變世界的政治版圖,產生比成吉思汗更為可怕的影響力。德國皇帝為此專門請人作了一幅畫《黃禍圖》 ,在圖中,還題寫標語:歐洲各民族聯合起來,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

100多年前,西方國家所說的“黃禍論”,為什麼專指的是日本?

特別是到了日俄戰爭臨戰前,俄國為了爭取歐洲各國對於自己的支持,政府專門進行的宣傳媒體策略發動“黃禍論”。

100多年前,西方國家所說的“黃禍論”,為什麼專指的是日本?

經過日本政府的強力公關,俄國的“黃禍論”沒有有效傳播,在日俄戰爭中,俄國也沒有得到期待中的歐洲“白種兄弟”們的支持,日本獲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其中,輿論戰的成功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