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和花色是怎麼形成的?

花間草

花色的形成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白色花最多,其就是黃、藍、紫、綠、橙和茶色的花,黑色花最為稀少。這是花卉在生物進化中自然這擇的結果。黑色能吸收光波,易受到光波的傷害,因而逐漸被自然淘汰。



一般花朵的花細胞液裡含有花青素、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黃酮等物質。含有大量花青素的花,它們的顏色在紅、紫、藍三色之間變化,含有大量葉黃素的花瓣呈黃色或淡黃色,含有大量類胡蘿蔔素的花瓣呈現出深黃和橘紅色,而其他顏色則是由各種黃酮化合物顯示出來的。


花青素是水溶性物質,分佈於細胞液中,這類色素的顏色隨隨細胞液的酸鹼度變化而變化。一般而言,在鹼性溶液中呈藍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而在中性溶液中則呈紫色。類胡蘿蔔素的種類很多,約有80餘種,是脂溶性物質,分佈在細胞內的雜色體內,能導致顏色上的差別。比如,鬱金香、黃攻 周、菊花等均含有類胡蘿ト素,因此大多呈現出黃色。

那麼白色的花朵又是怎麼回事呢?原因是白色花朵不含上面這些色素。其實,白色是由於花瓣細胞間隙藏著許多由空氣組成的微小氣泡把光線全部反射出來而形成的 。花的顏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許多花卉從初花期期到末花期,花瓣的顏色始終在變化,有的由淺變深,有的由深變淺,以由淺變深者居多。



對於花香。 生活中,,我們所聞到的香氣常常是由多種具有香氣的化合物組成的,有的花卉含有幾十種化學物質,有的還會達到上百種。 花裡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叫油細胞,這種物質能分泌出各種芳香精油,芳香精油經過揮發分散在空氣中,我們就能聞到花的香味了。


據統計,淺色系的花朵大多有花香,其中白色花中香花所佔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紅色,而藍色花中香花最少。其實花香也有不同的類型,有的聞起來令人感到愜意和愉悅,有的則令人反感,甚至噁心。這是因為,不同花卉的花瓣裡所含精油的化學成分不同,揮發在空氣中就產生了不同的味道,比如:白百合和茉莉香氣濃郁;芍藥及梔子花的花香清香四溢;政瑰、桂花的花香濃烈;米蘭、晚香玉的花香渾厚;馬蹄蓮、水仙的花香談雅。 花色和花香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