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太谷城內四大戶中的趙氏家族,因家資百萬豪宅成片名列其中,其家族最為有名的是近代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太谷趙家祖籍交城,其先祖趙永祥遷居太谷古城東北維田家後,世代務農、讀書育人直到傳至趙鐵山的祖父趙秉智時開始經商,趙秉智獨具眼光在被稱為“五省通衢”的江蘇徐州經商致富,到趙鐵山父親趙維周時,家族的生意是最為輝煌的時候,同時趙家在太谷也是不惜巨資的建起一座座的深宅大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趙家老宅在太谷田家後的巷子裡,老宅從右到左一字排開非常工整,除最右邊的老宅整體拆毀外,其餘宅院保存的相對完整,整片宅院又以趙鐵山父親和趙鐵山先生的兩處院最為精緻。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趙鐵山父親趙維周時期修建的宅院,當時的趙家操控著整個徐州市場的經濟,分部在全國各地的商號更是數不清,高大宏偉的老宅上裝飾著精美無比的繪畫磚雕,此院原為三進院但是近年時,二進院用於唱戲的二層正樓被拆毀。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遠在徐州的山西會館,其會館的大門就是按照趙家會客廳樓修建的,當時合資修建徐州的山西會館時趙家的出資就佔了八成。在徐州趙家的謹豐當鋪規模為最,一百餘名夥計全是山西人,該當鋪因趙鐵山家族祖孫三代經營,積累了鉅額財產,在徐州和太谷購置屋舍千餘間。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趙家老宅會客廳樓的牆壁上至今還有兩塊趙鐵山篆書影壁,幸虧當年被泥土覆蓋才能保存至今。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這一處院就是趙鐵山先生的二進拔貢院了,雖然沒有和他父親的院蓋的那樣高大,但是小巧玲瓏之中更顯示出趙鐵山先生那句“立品直須同白璧,讀書何必志青雲”座右銘。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在拔貢院的左邊是趙鐵山先生的書房院,當年整個院中放滿了趙鐵山先生一身珍藏各類書籍就如同一座圖書館。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後來太谷淪陷後趙鐵山與太谷其它八名有識之士、社會名流一起蓄鬍明志,拒絕和日寇合作不與日寇同流合汙。

山西書法大家趙鐵山先生的故居為何淪為“大雜院”

不出幾年這片趙家老宅就會成為太谷又一個新的晉商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