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取名字,你知道整個社會是什麼樣的嗎?

在取名這件事情上,古人可不像我們現在這麼隨便,他們對此抱著一種近乎虔敬的態度。正因為這樣,古代為人父母者很少自己給孩子取名。能夠有資格給人取名的人,不是一個家族中最德高望重的長者,便是一個地方被公認有學識的教書先生。古代的大眾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化認知(審美觀)或者不敢自認為有文化認知(審美能力),他們實際上是“毫無主見”地以一個地方上的文化精英的文化認知(審美)為自己的文化認知(審美)。而這,恰恰提升了社會整體的文化和審美境界。

關於取名字,你知道整個社會是什麼樣的嗎?

上海電視臺做一檔訪談節目,嘉賓中有位小學班主任,她說她帶的班上現在淨是些這樣的名字:“紫萱”、“子軒”、“婉怡”、“如蕙”……彷彿一個個將來都將成長為瓊瑤奶奶筆下的主人公。當然,還少不了“篔”、“苷”、“芾”……之類一般人要查一下字典才能念得出來的冷僻字。有人建議,為了克服重名太多的問題,可以鼓勵國人改變傳統的取名方式。最被推崇的是取三個(甚至更多)字的名,比如過去叫“張三”、“李四”的,現在可以叫“張一二三”、“李四五六”……

近些年真有好事者別出心裁地用英文字母或符號來給自己的孩子取名,比如“張C”、“李β”、“王、”……造成了不少爭議。在有些地方,因為公安部門不同意給這樣的名字報戶口,甚至還引發了沸沸揚揚的行政官司。迄今為止,中國沒有任何法律對人的姓名作過什麼明確的規定。這些大膽嘗試看起來似乎很有創新意義,實則都屬於庸人自擾。雖然從法律的角度說,給孩子取名“張一二三”和“李β”是人們的自由,但這些家長難道不應該好好思量一下自己孩子的未來嗎?這種一時興起的“創意”可能會給兒女的一輩子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關於取名字,你知道整個社會是什麼樣的嗎?

關於取名字,你知道整個社會是什麼樣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