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被貶才寫詩?平時花天酒地,被貶了就該憂國憂民嗎?

年華258

這種問題真的很能反映當下對古典文化認知狀態,這是很可怕的。時常碰到不懂詩詞的要提問“為什麼現代人寫詩寫的差”;或者直如這提問“古人為什麼被貶才寫詩”......看到這類問題其實是很難受的。大體詩詞之類的東西顯得沒有門檻,所以最適合不學無術之人誇誇奇談了。偶然聽到古人的幾句點評,便能冒充大家出來招搖撞騙。


回到正題,問題主提出這種問題,是分成兩部分的,前面“古人為什麼被貶才寫詩”這歌問題是對詩歌題材不瞭解,僅僅只看過古人被貶寫的詩;其次關於“平時花天酒地”這點,是對文人們的生活方式的不瞭解。所以我們分開談談。

詩的題材

詩的概念是什麼?,也就是詩言志。“志”也就是心意的意思,所以啊,心有多大,詩就有多廣,所以,不是貶謫的時候才寫詩,而是心有所想,便可以寫詩。最初的一本詩歌集合叫做《詩經》,它分有三個種類,叫做風、雅、頌。

  • 風指的是各地的民俗歌謠;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周南·關雎》
  • 雅是所以的正聲雅樂,是說在宮廷宴席上、或是朝會用的。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小雅丨鹿鳴》
  • 頌是指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維天之命》

這就是最早的一些詩詞題材門類,而後詩歌經過楚辭、樂府、五七言、近體詩的發展之後,詩歌的題材進一步被拓展開來。如

田園山水詩。這類一般都是寫自然風光或者田園山水的,如陶潛的飲酒詩

秋菊有佳色, 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 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 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 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 聊復得此生。《飲酒·其四》陶淵明

詠物詩。詠物詩一般都是藉助於「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質之類的。如駱賓王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駱賓王

③ 感懷詩。這類一般都是觸景生情的,比如羈旅,懷人之類。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④ 懷古詩。寫古事來諷喻當代的,或是抒發感慨的,如王維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王維

⑤邊塞詩。寫邊塞風光或是軍旅生涯的。如王昌齡的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其一》王昌齡

所以詩歌是貫穿了詩人整個人生的,或有所觸動,便能言之於詩歌,這個用比較高古的說法就是「感時動物,搖盪性情,莫不能詩」不存在什麼被貶謫以後才寫詩的。以上舉出來的,在貶謫時寫的甚至可以說少之又少啊。

文人們的“即宴歌詞”

文人們青樓狎妓這是社會風氣帶來的。並且有點“文人不逛青樓就不足證自己是文人”這種畸形觀念。這點不想多提,但是詩詞人在酒席歌宴中寫的詩詞也都不算少數。甚至還流傳成佳話。如秦觀贈歌妓陶心兒的“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還被蘇軾調笑說此詞不會為他人所奪;還如秦觀即席挑逗別人家的侍妾(可惜一支如畫為誰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但是這些詞,普遍格調不高,但是在表達手法和藝術技巧等方向上,卻也是有很高的價值。

以上,並不是按問題主所說的,平時花天酒地,被貶了就該憂國憂民。這只是當時的文人風氣罷了。事實上詩人並不是職業稱號,更多的詩人都是政治家,都會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只是他們善於寫詩詞,所以就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想體會,所謂的被貶之後寫的詩,也是如此了。


無聊到巔峰

其實這是對唐朝人的誤解,他們可並不只是被貶才寫詩,而是隨便乾點事都寫詩。

在唐朝,寫詩其實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唐朝人特別喜歡到處塗塗寫寫,早期的時候基本每到一處名勝古蹟就往上塗一塗,類似之前那種“某某某到此一遊”,想象一下一堆人擠在石壁上刻詩的場景 ……

後來由於寫的人太多,已經到了沒空位置的時候,唐朝人就發明了一個小東東叫做“詩板”。顧名思義,詩板說白了就是當代的平板,於是這會唐人到了一處名勝古蹟,他們就都拿出隨身攜帶的詩板刻詩了,想象一下一堆人對著一個佛像紛紛拿出小木板寫詩的場景……

除了旅遊的時候,甚至幹活的時候唐人也會忙裡偷閒寫首詩。在湖南石渚有一個唐代的窯址,也就是“長沙窯”。考古人員們在窯址剩下的陶器和瓷器碎片上發現了大量的唐代詩歌。這些詩歌多為窯場工匠,也就是社會底層人士現場所作,貼兩首大家感受一下:

一:

小水通大河,山深鳥宿多。

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過。

二:

夜淺何須喚,房門先自開。

知他人睡著,奴自禁聲來。

很顯然,普通人所寫無非就是些家裡長家裡短或者日常八卦的詩,是上不了啥檯面的。但是在唐朝,只要識字就寫詩,吃飯沒事做就寫首詩幾乎就是常態。


但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只有被貶才寫詩呢?

主要還是被貶之後感情抒發,所寫的詩除了詩本身的藝術價值以外,他還有反映當時社會,體現詩人內心活動,甚至是歷史研究的價值,而這些詩自然就比較出名了。


三觀粉碎機

古人寫詩注重有感而發,寫詩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可以是表達一種喜悅,也可以是一種不滿,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詩人們的創作動機大不相同,並不是被貶才寫詩,只是這時候寫的詩知名度更高。廣為世人傳頌,說詩人花天酒地, 從古至今,那個詩人不風流? 詩人們有才華大都被皇帝賞識入朝為官,都有些小錢,平常除了陪陪皇帝對對詩,彷彿也沒有別的事可做, 算是一種業餘生活吧。吃酒會友,憂國憂民一說 古代似乎沒有那個抄朝代沒有動亂的,朝庭動盪,百姓奔波勞累,賦稅增重。詩人們見狀內心肯定不是滋味,但是再皇帝老兒手下打工,自身難保,必然不會砸了自己飯碗。誰都想吃飽喝足。皇帝老兒怎麼知道?在皇宮大院裡整天花天酒地,誰人不為己? 但時代主流還是為大愛而舍小家,敢於擔當的詩人們來了,他們不敢直接和老闆說明,百姓受苦 而你在這享樂,所以就藉助詩詞把他們所見所聞所知所想 表達出來。希望皇帝老兒順耳得知,這樣就保住了飯碗。但是皇帝老兒知道你不滿了,肯定會拿你問罪這時候詩人們就有自己的小99了,把自己弄得頹廢不堪,說明沒有上進心,既沒有叛變的可能。。皇帝也許會放自己一馬。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是一個壞孩子

哈哈哈。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從我們自身就可以看出。翻看我自己寫的日記,除了學校老師要求寫的,都是我不高興的時候寫的,高興的時候一篇都沒有,所以為啥被貶之後寫詩,其實也是一種壓力的另外表達方式啊,一種發洩的渠道。就像你被批評了,肯定會不高興,會想自己有多麼好,但是還會被批評如何如何!你可以上各種社交軟件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古人卻不可以啊!而且我要指出你的問題的一個小漏洞,詩人被貶後通常表達的情感情緒很多情況都是壯志難酬。再一個平時花天酒地的,被貶寫詩的詩人有誰是典型呢?我想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