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古建築中,為什麼把斗拱叫做“鋪作”?

腦洞人物史

古建知識科普:為什麼有的人把斗拱叫做“鋪作”?

別誤會,枓栱和鋪作基本上就是一個意思,有人故弄玄虛,用來裝一下而已,給他們這個機會。

在北宋《營造法式》上,對鋪作的解釋是:“今以斗拱層數相疊出跳多寡次序,謂之鋪作”。後來,經過了長時間的梳理比對,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先生對這個概念又進一步闡釋,他認為:鋪作,應該指的是每朵斗拱的華拱出跳。

宋式建築中,每出一跳稱之為四鋪作,四鋪作就是斗拱的最低層級了,不能再低,向上依次抬高等級,也就是五鋪作、六鋪作、七鋪作,現存宋式建築外簷斗拱最多的就是五跳八鋪作,這個規則到了明清就不能用了,因跳數實在太多,動輒十好幾。

面說的是第一種解釋,還有第二種解釋,那就是宋式建築對斗拱統稱為“鋪作”。

斗拱位置不一樣,就有了外簷鋪作,內簷鋪作、轉角鋪作、補間鋪作的叫法,可能,宋代的時候對於斗拱的理解還有點模糊吧,沒有對它進行一個更為準確的定名。

希望能幫到你,有古建築問題可問我,喜歡就說說你的看法,一起聊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