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儘管人類累積了豐富的防蟲治蟲經驗,手段也層出不窮,卻依然焦頭爛額。據相關科學研究報道(薛新宇等,2008年),我國每年因害蟲防治不到位,每年造成糧食損失4000萬噸,其他農作物如棉花損失率為24%,疏菜和水果損失率為20%至22%。

這是一場磨人的戰鬥,我們如何贏得這一局呢?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我們就從瞭解農業生產的敵人—農業害蟲開始。

蟲子在想什麼?

雖然我們聽不懂蟲鳴鳥語,但通過系統的科學觀察和害蟲行為的研究,可以清楚的知道它們的想法。以常見的鱗翅目害蟲為例,不難發現它們均需取食後繁衍後代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1、取食

取食,是害蟲完成生長髮育的必要過程,卻是人類作物損失的災難。

幼蟲階段: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期是直接為害作物的發育階段,雖然其體態柔軟,行動緩慢,但個個都是大胃王,因為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來完成4至6個齡期的蛻皮,成為一個蛹,為整個種群可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而努力”吃”著。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有的幼蟲暴飲暴食如玉米粘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甘藍夜蛾、銀紋夜蛾等,有的幼蟲鑽花蛀果如梨小食心蟲、棉鈴蟲、桃蛀螟、蘋果蠹蛾等。折梢、食葉、卷葉、蛀果這些都是幼蟲乾的。

成蟲階段:昆蟲從古生代時期開始存在至今,比人類在地球上還要出現的早,是什麼讓這個小傢伙能躲過火山爆發、地殼運動,連龐然大物恐龍都被自然災難給滅了,它們卻好好的活到了今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這個小傢伙進化出了翅膀,有翅能飛,使其覓食有極大的優勢。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圖片攝於:棉鈴蟲食誘劑在建設兵團辣椒試驗

以鱗翅目害蟲成蟲為例,它們主要通過取食植物的花蜜、露水來完成生殖發育,為種群的優生優育做好準備,如果蟲媽沒有或沒能補充到好的營養,所生的後代孱弱而無法長大,為了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所以害蟲的成蟲階段也要努力吃。

2、繁殖

成蟲經過蛻變,生出了翅膀,為尋找配偶與安置下一代提供了便利。它們作為蟲爸蟲媽,會為蟲娃兒們挑個枝繁葉茂、花香果甜的住所。產卵數決定了下一代蟲口數,產卵位置鎖定了要繼續禍禍的目標植株。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害蟲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大多數害蟲的產卵量均在數百粒以上,而具有與社會性的害蟲和有孤雌生殖能力的害蟲繁殖能力就更強,曾經有人估算過1頭孤雌生殖的蚜蟲若後代全部存活並繼續繁殖後代的話,半年後蚜蟲的總數量可達6億個左右。強大的生殖能力是它們種群繁盛的基礎,控制害蟲繁衍種群後代成為防治的關鍵。

鎖定目標 “成蟲”

近年來,化學農藥長期使用所埋下的安全隱患集中暴發,抗藥性、害蟲的再猖獗及殘留成為世界公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這三個問題是常常互相關聯,互為因果的,所以必須統一解決。

那麼使用綠色防治方法、可持續發展的防治手段是我們目前找到的突破口之一。通過再次系統研究害蟲後,我們重新出發。

幼蟲弱小、危害大、分佈面積廣、行蹤隱蔽。是長期以來的防治重點,化學農藥噴施是主要手段。農藥噴施需全方位覆蓋,存在人力物力耗損、環境汙染、殺滅天敵、農殘留、抗藥性、防效不穩定等缺點。

成蟲趨性明顯,蛻變生出的翅膀讓它們活動頻繁,繁殖的任務更體現了它們的重要性,使我們成功將蟲害源頭“成蟲”定為防治目標。對比成蟲的趨光、趨色等特性後,它趨化性的利用效果與操作便利性成為我們最終研究方向。

防治,投其所好

科研團隊通過觀察昆蟲習性愛好,以其取食與繁殖特性切入,投其所好,成功創新研發出多款高效防治且與環境友好的生物產品。

取食:昆蟲利它素

研發 昆蟲通過氣味來搜尋合自己口味的植物。 我們抓住這一特性,對昆蟲所喜愛的植物中的上百種揮發物質進行提取,逐一鑑定,找到昆蟲喜歡的成份,然後提純合成,得到高濃度的揮發物質。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應用 用所得物質加上特殊的緩釋技術,便能在田間高濃度長效的釋放昆蟲所喜歡的味道,引誘昆蟲前來取食,通過裡面的藥物將其殺滅。引誘昆蟲的氣味稱為“昆蟲利它素 “。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效果 利用昆蟲利它素所研發的食誘劑具有誘殺力度大、不汙染環境、藥效持久、省時省力的優勢。

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如百樂寶已利用昆蟲取食特性研發了桑螟、棉鈴蟲、煙青蟲、盲蝽蟓、甜菜夜蛾、甘藍夜蛾、銀紋夜蛾、粘蟲、螻蛄等多種鱗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害蟲的生物食誘劑,併成功應用於農業生產。

繁殖:昆蟲性信息素

研發 性信息素是雌成蟲分沁出的一種天然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散發氣味,雄蟲通過氣味能準確定位找到雌蟲進行交配。我們將這種物質提純,人工合成,得到現在用的高濃度性信息素。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應用 果樹昆蟲性迷向技術中,通過獨有的高分子緩釋載體,長時間保持昆蟲信息素的高濃度穩定釋放,有效阻斷昆蟲間的信息交流,影響雄蛾對雌蛾位置的辨別,從而阻斷昆蟲雌雄蟲的交配,從根本上壓低和控制害蟲種群發展。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與果樹害蟲鬥爭的藝術:知已知彼,方能出奇制勝!

效果 昆蟲性迷向技術是一種便捷高效,具有專一性,對環境友好的生物技術。針對果樹的主要害蟲所研發的性迷向絲[梨小食心蟲性迷向絲(澳福姆)、蘋果蠹蛾性迷向絲(希艾姆)],在農業生產使用過程中,其便捷高效的特點廣受農民朋友的好評。

更多綠色防控信息,

獲得更多“綠色防控”技術,請關注4月13~15日在德州召開的“全國植保綠色防控戰略研討暨科企對接懇談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