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煙花寂寞》:愛稀薄飄渺的像霧,而寂寞卻濃密粘稠的像空氣

01.

她像煙花一樣絢爛璀璨,驚鴻一瞥,又像煙花一樣寂寞,蒼涼。

在蒼穹的黑暗中,升騰,爆裂,飛揚。

她炫目的明亮,火焰的溫暖,觸發的快感,爆炸的酣暢,卻無力改變墜毀的不可逆轉,以及一地破碎的斑斑印記。

關於女性成長電影,我看過很多很多,《七月與安生》、《穿普拉達的女王》、《蒙娜麗莎的微笑》、《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鋼琴課》……

《她比煙花寂寞》:愛稀薄飄渺的像霧,而寂寞卻濃密粘稠的像空氣

女性的成長經歷,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像一個幼繭,被密密匝匝的絲包裹著,需要跨越重重疊疊的障礙,才能“看得見”自己的內核。

在男權社會里,女性要爭取資源,掌握話語權,並最終獲得自我認同感。(認同感包括身份認同感,性別認同感。)

自出生起,我們很容易用男性的眼光去看待我們女性的角色。譬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一系列的規定約束我們的言行,讓我們迷失自我,我們究竟是誰?我們想要得到什麼?

回到電影,這個故事情節很簡單,Hilary和Jackie出身於音樂世家,剛開始姐姐Hilary比較耀眼,Jackie相形見絀之下,就顯得微不足道。

在姐姐的光環下,為了吸引別人的眼光,妹妹就得要苦練技能,這樣她才能被“看見”。

《她比煙花寂寞》:愛稀薄飄渺的像霧,而寂寞卻濃密粘稠的像空氣

02.

一顆星星的閃耀,就註定了另一顆的黯淡。

後來,當她驚鴻一瞥,傾倒了眾生,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和鮮花,站在閃耀的鎂光燈下,受到世人的仰望和追捧,可是,她內心裡仍然得不到滿足,汲汲若渴的追求愛。

當她得知姐姐有知心愛人時,十分詫異,表面上不動聲色的嘲諷,“你一點都不特別”,內心裡卻波濤洶湧,像一隻受傷的小獸。

在玩遊戲的時候,她悄悄的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她甚至企圖撬走姐夫的愛。

當然,姐姐Hilary不會答應。

於是,她用最極端的方式爭取這一切,她裸著身子用尖銳的樹枝自殘,聲嘶力竭的哭嚷著,“你一點都不愛我!你一點都不愛我……我只是想要和他make love……”

《她比煙花寂寞》:愛稀薄飄渺的像霧,而寂寞卻濃密粘稠的像空氣

這種場面不得不讓姐姐退讓,她拱手出讓自己的愛人,默默忍受著煎熬。

讓人觸目驚心的同時,也讓人揪心如焚。

即使妹妹做出如此“禽獸不如”、“人神共憤”的要求時,我依然不忍心去責罵她,遷怒她。

她像個孩子一樣,渴望得到愛,渴望擁有著幸福,她以為只要共同擁有一個男人,就可以得到這些東西。

她的生理年齡已成熟,可心理年齡卻稚嫩如初,對愛汲汲渴求,竭盡全力的填滿內心的空洞和荒蕪,小時候跟姐姐爭搶父母的愛,長大後又和姐姐搶奪男人的愛……

03.

或者幸福就是比較而來的。我要比你幸福,我要獲得比你更多的愛和關懷。

但她貧瘠的內心,根本就無法用愛回饋對方,用溫暖滋潤對方。

當她盛名如潮,在大家滿目期待下,所有寄回的包裹都是一堆堆的髒衣服。

她像個抽水機一樣,抽走了父母和姐姐的關愛,心裡依然荒涼至極。她不明白,即使我們生在熱切濃厚的深愛中,我們依然孤獨。

《她比煙花寂寞》:愛稀薄飄渺的像霧,而寂寞卻濃密粘稠的像空氣

後來,當姐夫和她make love後,偷偷的折回去安撫姐姐Hilary。

愛有時就像一個金鐘罩,只夠溫暖一個人。

為了證明自己,她也找了個優秀的男朋友,頻頻出現在熒屏上,各種秀恩愛。她好像得到了上帝所有的恩寵,愛情和事業雙豐收。

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一切都不是這樣的。“金童玉女”羨煞旁人的神話,萬人矚目的大提琴家光環,從來就沒有讓她滿足過。

她汲汲以求的愛,就像井水一樣,因為過分挖掘(索取),慢慢枯竭。

那個優秀的男人背棄了她,最愛她的姐姐也遠離了她。

直到她去世,她一直都和姐姐爭奪,比較。

她璀璨耀眼的光芒,足以碾壓姐姐的才華,她一度因此而得意驕傲,可是,她卻搶不走愛,掠不走幸福。

在原生家庭中,Hilary和Jackie從始至終都沒有得到充足的愛。父母的愛就像稀薄飄渺的霧,她們需要爭搶才能獲得。

不夠富足的家境也不能同時支撐姐妹倆的音樂培訓費用,她們需要競爭才能獲得重點栽培對象的資源。

04.

讓人唏噓不已的結局,“被關注”對我們來說,多麼重要啊。

《不可承受之輕》中,昆德拉說我們每個人活在四種不同的目光下。

第一類:追求那種被無數不知名的人注視的目光——公眾的目光。

第二類:離開了眾多雙熟悉的眼睛注視的目光就活不下去的人。

第三類:這類人必須活在所愛之人的目光之下。

第四類:也就是最少見的一類。他們的生活純屬想象,不在身邊的人的目光下。這類人是夢想家。

大概,很多人都是第三類。我們希望被所愛之人關注。

記得以前看過一句話,如果沒有人看見你,那你是否還存在?

你在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從未有人聽過你的名字,也不曾聽過你的故事,你是否能活得下去?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也說過,如果我置身於一個荒島上,確切的知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再也沒有別人看見我寫的東西,我很懷疑我還能不能寫作下去?

更有一位心理學家直言不諱的說,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被看見。如果一個人缺乏表現欲,或者過分表現自己,都有心理缺陷。

一個人喜歡什麼,就是她內心的映射。比如愛看言情劇的人渴望被愛,喜歡看歷史劇的人渴望成功......原來我想要的只是脆薄的愛,哪怕如螢火蟲般的微弱,就足以點亮我的整個世界。

影片的結尾,長大的Jackie望著小時候的Jackie和hilary,靜靜微笑。

Jackie,沒事,不用愁。

我們和這個世界對抗,最根本原因,我們無法和自己和平共處,我們還沒有學會接納自己。

我們戰戰兢兢的活著,小心翼翼的說話做事,努力迎合這個世界,討好別人,竭力爭搶資源,因為我們在意別人的眼光,渴望得到認同和接納。

活給別人看的人很可憐,因為他們不懂愛自己。

活給自己看的人很孤獨,因為他們活得太通透。

而那些外看活得熱鬧的人,心底都孤獨和蒼涼。

那是一片無人企達的區域,蒼茫凜凜得讓人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