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長大越發現過年沒意思?

01.

常常聽身邊人說,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時間是個神偷,偷走了我的童真,偷走了我對未來憧憬的夢。

生活是把鐮刀,割碎了我的青春,風乾了為愛而執著的臉龐。

每次聽《老男孩》時,都會潸然淚下。

不由想起一首詩,“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好個秋。”

我們總是老得太快,而聰明得太晚。

從前的風俗習慣慢慢丟失;從前的人際關係都鄰里互助;從前的時興禮物被人遺忘;從前的回憶格外美好明媚。

若荷清寒 | 為什麼越長大越發現過年沒意思?

02.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漸失童心,擔負著責任,變得越來越功利。

復旦大學的老師陳果,在《開講啦》談論過一個話題:好奇心。

為什麼很少見到成年人開懷大笑,反而小孩子總是樂呵呵的模樣。

因為我們的慾望不斷膨脹,擠壓著我們好奇心的存在空間。

成人每天都關心著油鹽醬醋茶,房子車子位子孩子,然而孩子卻關心路邊的流浪狗是否有家可歸,哪個遊戲好玩。

我們覺得泥潭髒兮兮的,他們卻滿懷好奇在裡面打滾;

我們揹負著工作職責和家庭壓力,他們能愉快的玩耍;

我們盤算著收支開銷,他們卻善於發現生活的美好。

世界對他們來說新奇又有趣,對我們大人來說是有用的。

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權衡利弊,計較得失,因此失去了童真的快樂,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新奇感。

如果現在問小朋友,你覺得過年好玩嗎?

他們肯定也說,過年好玩,每年期待著收禮物和紅包。

多少人內心原本是柔軟嬌嫩的果肉,因為成長的各種遭遇,生生地變成堅硬佈滿溝壑的果核啊。因為有了防禦能力,不會再那麼容易受到傷害。可是,你永遠不知道,你鑄成的圍牆,究竟是抵禦了傷害,還是防衛了美好。

若荷清寒 | 為什麼越長大越發現過年沒意思?

03.

過年越來越缺少儀式感,失去了延遲滿足的愉悅感。

以前過年有很多期待,那時候經濟不夠富裕,只有過年才能穿得起新衣服,只有過年才能吃得起好吃的零食。

那種焦灼等待的延遲滿足,讓快樂更有衝擊性。

現在,我們不需要等到過年才能穿新衣服,不需要等過年才吃好吃的。

這種不需要等待就可以滿足的快樂,快樂程度慢慢減弱,反而讓我們需要更強烈的物質刺激來愉悅心靈。

曾經我們年前幫父母打掃衛生,貼窗花,掛燈籠,準備年貨,只有吃完年飯才有壓歲錢。簡直滿滿的儀式感啊。

而現在這些傳統越來越少,甚至春節旅遊開始慢慢流行,或者直接訂餐館下館子。

小王子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讓這一天變得格外與眾不同,讓人格外期待。

白巖松在清華授課時探討過一個話題《人類幸福需要快進步?現代人是失去者,還是獲得者》,我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去做一些事,一首歌聽不到一分鐘,這輩子可能就不會相逢了,所以現在作詞者作曲者,上來就要擊中你。

深陷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各類營銷手段撲卷而來,號稱“宇宙第一網紅”的咪蒙更是坦言,“讀者留給朋友圈文章標題的時間只有一秒鐘,必須簡單直白,態度鮮明,好讓轉發的讀者站隊,贊同或者反對。”

一切的高科技,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

時間就是金錢,只有攫取人們眼球,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王利芬為了10萬+公號爆文,可以舔舐死者的饅頭;周衝為了攫取名利,可以沒有底線的洗稿;新聞媒體為了獲取人們的關注度,可以扭曲事實的真相……

外界各種信息喧囂繁雜,我們已經沒有耐心去等待,去傾聽,去辨別。

我們希望第一時間就能捕獲熱點,我們發送消息迫不及待的等待秒回,我們急匆匆的奔赴目的地……快樂必須及時兌現。

若荷清寒 | 為什麼越長大越發現過年沒意思?

04.

我們的物質膨脹了,幸福閾值相應的提高了。

經濟學有個理論,邊際效用遞減效應。

當我們第一次擁有時,會有強烈的快感。一旦逐漸使用,快感會逐漸弱化。

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攢了好幾個月的錢,終於買了一個相機。

然而剛開始興奮十足,用過幾次之後,這種快樂就慢慢降低,最後趨近於0。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物質滿足的東西越來越多。

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快樂,只能滿足更大的需求。

小時候一個冰糖葫蘆就讓我們喜樂無窮,現在別說巧克力,就是一頓大餐,也刺激不了我們的味蕾。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吃冰淇淋的時候,都用舌尖細細的舔舐,咂摸咂摸奶油的味道,讓它慢慢消融在嘴裡。最後差不多冰淇淋化了,才趕緊大口大口的吃完。飽食饜足的感覺,如今都讓我回味無窮。

而現在網絡加速了我們的認知,突然驚訝的發現,很多人起步就是人生贏家。

被過度宣傳的成功學,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我們的一部分快樂。

不管你是否想要跟別人計較,但幸福和快樂,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比較來的。

為什麼總說過去幸福,那時候貧富差距不太大,大家都能苦中作樂,安貧樂道。

現在貧富差距很大,物慾反而越來越難以滿足,而幸福與物質並不完全成正比。

當物質條件達到一定基礎後,幸福不再隨著物質的增加而提高,反趨向於平衡。

若荷清寒 | 為什麼越長大越發現過年沒意思?

05.

以前流行的東西,顯然跟現在完全不同。

我們曾經吃的零食,現在也幾乎看不見了。

我們童年時的夥伴,那可是掏心掏肺的真誠。

我們喜歡玩的遊戲,慢慢被新的遊戲取代。

進入社會後,大家都變得複雜,為了適應環境,我們也學會了偽裝。

我們已經落後了這個時代,或者慢慢被這個時代拋棄。

永遠有18歲熱血沸騰的青年,永遠有智能科技的新鮮產品。

而我們不再年輕,那些我們做過的夢,愛過的人,懷揣的希望,都慢慢被現實碾碎,我們只能用回憶來緬懷過去,用懷念祭奠童年。

若荷清寒 | 為什麼越長大越發現過年沒意思?

06.

過去的東西,被記憶給美化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說過,你還年輕,還不懂得內心的記憶會把不好的東西抹掉,而把美好的東西更加美化。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對過去記憶猶新。

有時候我覺得,網絡並沒有讓距離更近,反而讓距離更遠。

看過一個新聞,不知道是否真實,但讓人很心酸。

一位老人給孫輩打電話說:“放假到奶奶家來玩好嗎?我裝了WiFi。”

有人調侃稱:“以前有家人的地方叫做家,如今有WiFi的地方才是家。”甚至一種說法稱,以前馬斯洛底層需求是滿足生理上的溫飽,而現在人們的底層需求則變成了一定要有WiFi。

若荷清寒 | 為什麼越長大越發現過年沒意思?

過年回家,每個人手裡刷手機,只有Wi-Fi才能挽留人心啊。

手機是我們的小世界,但畢竟還需要情感來聯結這個真實世界。

真幸運,我們還能遇見啊

end

作者 ✔ 鄭立寒

祝大家春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